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我省围绕党委政法委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了发言;
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
我省公安基层派出所行列再增3家公安部命名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原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法院马厂人民法庭法官韩旭辉被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追授“全国模范法官”;
大同市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魏官元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为“年度法治人物”……
过去的一年,全省政法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守底线、提质效、创品牌、作表率”,政法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持续在书写安全稳定答卷上“落笔”有力,持续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推陈出新,平安与法治曲线勾勒愈加清晰,安全与稳定路径铺设越发沉稳,政法工作现代化更进一步。
改革创新
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直面改革、聚焦改革、深化改革,善于通过改革打破条条框框,打碎“坛坛罐罐”。过去的一年,我省政法系统“咬定青山不放松”,用改革破解难题,让改革直抵人心。
政法改革走深走实,必须动真碰硬。我省深化组织管理体系改革,推动修订《山西省警务辅助人员条例》,指导各市全部明确警务辅助人员薪酬标准,形成省市县三级无缝衔接的经费保障体系。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修订《山西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章程》,压紧压实院庭长带头办案和监督管理双重责任,出台完善案件阅核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和案件阅核工作实施细则。
政法公共服务,如何让老百姓获得感满满。我省开设市级公安政务服务“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优化公安派出所户政、交管、出入境业务“综窗通办”服务,完成山西公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与省政务平台对接,新开发上线“无犯罪记录证明开具”等应用,构建起网上网下无缝衔接的便捷“办事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打造县域“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构建“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整体推进监狱改造、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监狱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相互补充、同向发力工作机制。推动出台《山西省安置帮教工作办法》,在全国率先制定安置帮教工作流程图和责任清单。
我省建立法治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实现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全覆盖。落实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责任。认真落实“一规划两纲要”,深化法治山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法治建设体系日益完善。
服务人民
书写安全稳定新答卷
安全稳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让安全随处可见,稳定如影随形,我省政法系统从来没有懈怠和放松。因为大家深知,安全稳定从来不会“自动降临”,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与日以继夜的付出。
群众深恶痛绝的,反响强烈的,热切期盼的,恰恰就是政法机关全力打击的,坚决整治的,勠力破解的。
我省深化以“扫黑恶、治电诈、打盗窃、禁毒品、护民生”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坚决打击“六霸”类违法犯罪团伙,保持惩治黑恶势力高压态势。全力攻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省电诈案件立案数和财损数同比分别下降17.9%、11.4%。扎实推进“清风2024”专项行动,全省农村地区赌博、开设赌场警情明显下降。
严厉打击侵害弱势群体犯罪。部署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和打击性侵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智慧新刑技服务寻亲助力团圆”民生实事项目。
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本攻坚行动,全面完成601处部、省挂牌的隐患突出路段治理和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两项攻坚”任务,全省涉人员伤亡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88%。
依托社会治安防范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出台深化警保联动实施方案,全面规范医院警务室运行,督促490个医院新建“最小应急单元”,联合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集中起底排查城市中心广场、开放性体育场1201处,切实消除风险隐患。全面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巡逻防控,优化“1、3、5分钟”反应控制圈,有效提升巡防处突能力水平。
基层社会治理固本培元,上接“天线”下连民心。我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原则,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为抓手,力求矛盾纠纷消弭在基层,处置在基层。全省法院诉前调解案件28.27万件,调解成功18.76万件,同比分别上升4.16%、7.88%;全省网格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1.81万件;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持续开展“调解进基层”活动,调解案件12万余件。
提质增效
用心护航高质量发展
推动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重中之重。哪些是必须立说立行的,哪些是需要立足长远的,全省政法系统以广大企业法治需求为工作导向,锚定目标,踏踏实实,用真诚问需与对症下药助力全省经济稳步前行。
制度是行动的先决要件。我省出台《山西省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点举措》,制定实施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26条”、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3条”,组织开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行动、“检察护企”、知识产权领域“警盾护企”等专项行动,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依法平等保护的良好法治环境。
行动是落实制度的最好注脚。审判机关加强科技创新司法保护,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844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对2004家企业暂缓适用强制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19.85亿元;建立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制定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执转破”工作。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涉民营企业“挂案”清理工作,开展涉企刑事案件财产性判项执行监督。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市场经济领域犯罪,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同比上升15.1%。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开展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政策专项清理工作,部署开展行政执法“企业安静期”制度试点,组建“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团”,开展新设立民营企业“法律托管”服务试点,做好“法治护航特色专业镇”专项普法活动,提升企业依法经营能力水平。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同样重要。我省制定法治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实施意见,出台法治服务“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具体举措,部署开展“护航三晋品牌”检察监督专项活动,设立大同黄花、上党中药材等33个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56个检察服务站、检察官办公室。检察机关出台知识产权高质效办案工作规范,办理知识产权案件460件,同比上升8.5%。
完善出台《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建立省内沿黄4市19县区域协作生态警务机制,部署开展黄河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基层行活动。积极服务文旅产业,完成《山西省旅游发展促进条例》等的立法审查。
主动跟进做好《黑神话:悟空》山西27处取景地客流监测、秩序维护、宣传引导和便民服务,助力太原等地深度发展“演唱会经济”,实现1763场次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零事故”。
主动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加快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律师人才库,涉外法治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迈上新台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书写“晋善晋美”靓丽篇幅也将在砥砺前行中掀开新的一页。
中流击水逐浪高,奋楫扬帆正当时。全省政法系统将始终聚焦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筑牢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拓展改革思维,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和法治保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山西贡献。
来源:山西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