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综合医院坍塌,仅在一瞬之间。

2025年2月7日,河北唐山市多名网友发视频爆料,唐山南湖医院破产倒闭,引起广泛关注。医院多名工作人员表示,医院突然通知停止接诊,部分科室被口头通知“放长假”。

一楼接诊大厅空空荡荡,各诊室大门紧闭,楼道里只有寥寥几名工作人员,楼门口有救护车正在接病人出院。


当天下午,有多名南湖医院的医生表示自己确实失业了,医院职工有1000多人呢,不知道以后该如何找工作。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医护接到通知,要求取消2月7日后的手术安排,停止接诊和招收患者,建议患者尽快转到其他医院就诊。


随后,唐山市路南区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表示,南湖医院属于市上管理,不归区卫健局管,具体情况不清楚。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值班室提供的多部办公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南湖医院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医院已停止接诊,住院患者可以办理出院手续和退就诊卡余额的业务,带上就诊卡和本人身份证就可以退卡上余额。该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有很多人办理退卡退钱业务。至于南湖医院是否真的倒闭了,工作人员坦言“应该是”,至于具体原因,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随着越来越多患者反馈被迫出院,唐山南湖医院突然被曝停业的消息在医疗圈引发震动。2月8日,“唐山南湖医院倒闭”登上了热搜。


这座作为唐山及周边城市颇有影响力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运营7年后轰然倒下。不同于普通企业的破产清算,医疗机构的崩塌直接撕裂了医患信任网络,更将数百名医护推入维权深渊。在这场风暴中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资本游戏的残酷,更是民营医疗体系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

谁在践踏医者尊严?

医院职工很多,现有1700余人,拥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军中高层次技术人才、河北省燕赵人才、唐山市凤凰英才等。现有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150人,是“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教学医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

这么大的医院突然倒闭,震惊众人,因为就在倒闭的,公众号正常推送,文章内容也都并无反常,1月27日,唐山南湖医院曾于发布推文,推文标题为“初心不改,共赴美好新征程”。

该推文中还指出,2024年来,医院始终不忘初心,抓质量深内涵、抓服务增质效。学科建设成果显著,特色诊疗技术不断突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众多优秀医疗人才汇聚,为医院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另外,诊疗流程持续优化,推出一对一免费陪诊服务、床旁入院+床旁结算等贴心举措,全方位改善就医体验,使得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而就在倒闭前的三天前,也就是2月4日,唐山南湖医院官方订阅号还发布了门诊专家推荐一文,春节期间该院也是正常开诊,根本想不到医院会突然倒闭。


南湖医院作为唐山及周边城市颇有影响力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竟然突然倒闭了,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该院一名主治医生透露:“我也不知道为何会到这个地步,据我了解,随着医疗改革推进,医保政策调整,医保拨付延迟、不足,对药品和检查项目价格控制严格,医院在药品和检查等方面收入下降,医院需承担大量医疗设备和人员成本,资金链紧张,这对于民营医院极为不利,我知道好多民营医院都退掉医保了,我们医院肯定是不挣钱的,不然不会到这个地步……”


医院倒了,肯定会致使部分医护人员不得不面临失业和再就业的困境,还可能会给当地医疗资源分配带来压力

更令人窒息的是三甲医院招聘普遍要求"无劳动纠纷记录",而南湖医院医护的执业证书仍被锁定在原单位。那些背着房贷的年轻医生,又改如何维持生计呢?

这场危机暴露出民营医院劳动保障的系统性脆弱。与公立医院不同,民营机构普遍缺乏工会组织,当资本撤离时,医护人员瞬间沦为"裸泳者"。一位从业20年的护理部主任含泪控诉:"我们抢救过那么多生命,现在却救不了自己的饭碗。"

资本退潮后的医疗废墟:民营医院的运营困局

追溯南湖医院的死亡时间线,可以发现典型的民营医疗崩盘轨迹。

大掌猜测,医保政策调整应该是压垮骆驼的关键稻草。医保部门加强费用监管,严格控制报销比例和范围,医院在医保报销审核中面临更严格审查。如果医院在医保费用使用上稍有不慎,出现违规操作,医保款项拨付就会延迟甚至暂停。这对于依靠医保收入维持运营的南湖医院来说,无疑是切断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医保控费、药品零加成等政策,压缩了医院的利润空间,使得医院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还要应对不断上升的运营成本。

在经营策略上,南湖医院陷入了所有民营医院的经典悖论:既要维持"公益性"形象争取政策支持,又不得不依赖高端特需服务盈利。在医保严监管背景下,这种模式反而成为审计重点。


知情人士透露,南湖医院早已“空心化”:唐山南湖医院在建设和运营初期,投入巨大,资金回笼速度却难以匹配投入节奏。天眼查显示,2023 年医院曾出质 20000 万元股权,这一行为暗示着其资金紧张的状况。医院日常的运营成本,包括设备维护更新、医护人员薪酬发放、药品和耗材采购等,都是沉重的负担。一旦外部融资渠道受阻,自身经营又未能实现收支平衡,资金链断裂便成为必然。例如,若银行贷款到期无法续贷,而医院又缺乏足够的现金储备,就会陷入资金周转困境,最终导致各项业务无法正常开展。

南湖医院的倒塌,本质上暴露了我国医疗市场化改革的深层矛盾。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过去五年全国民营医院倒闭数量年均增长17%,但像南湖医院这样体量的三级医院崩盘尚属首例。这个极端案例,恰好折射出政策设计与市场现实的错位。

在准入端,社会办医的"非营利性"要求与资本逐利本质存在根本冲突。

这场危机也警示着医疗人才市场的畸形分化。公立医院编制就像一道金箍,将优质医护牢牢锁在体制内。而民营医院不得不以高出30%的薪资挖人,一位出走的神经外科主任直言:“民营医院没有科研平台,职称晋升困难,年轻医生待满三年就会跳槽”。这种成本结构在遭遇经营危机时必然反噬自身。更值得深思的是,当资本退场时,政府是否应该建立医疗机构的"接盘"机制?毕竟,医院不是普通企业,其关闭直接威胁区域公共卫生安全。

在唐山南湖医院空旷的门诊大厅里,褪色的"一站式服务"标语赫然在目,而一切都以不复往昔了。这场溃败没有赢家——投资者血本无归,医护职业生涯中断,周边居民失去重要医疗资源。当救护车的鸣笛声再次响起时,我们期待听到的不仅是某个医院的挽歌,更是医疗改革破局的号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