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我和老伴儿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了七十多万养老钱。
半年前,眼看儿子换房、女儿孩子上学都缺钱,我一咬牙,把六十万存款分给了他们。
没想到这一分,儿女的电话越来越少,连过年都只在家族群里发个红包。
直到老伴生病住院,我才明白把所有存款提前分给儿女,是最愚蠢的决定。
01
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洒进来,我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老伴。
这个习惯保持了大半辈子,即便退休这么多年,我依然雷打不动地六点起床。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老伴是工程师,说起来,我们都算得上是体面的职业。
年轻时忙于工作、家庭,也没什么时间去享受生活。
那时候,我们都在为生活打拼,工资不高,但我和老伴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节省。
“存钱呐,就跟种树一样,你看那树,不也是一点一点长大的?”这是老伴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个月发工资,我们都会精打细算,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退休后的生活,平淡中带着幸福。清晨,我会去家门口的公园锻炼,跟着广场舞大妈扭几下,再沿着园子散散步。
公园里的老熟人不少,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聊聊子女、话话养生,不知不觉就是一上午。
回到家,我总爱研究些新菜。烹饪,是我退休后最大的乐趣。老伴爱吃我做的红烧狮子头,每次我都会多做些,给老朋友送一盒。她们都夸我手艺好,我就美滋滋地把制作方法发到老友群里。
“老张,你这狮子头也太诱人了,分享个配方呗!”
“肉馅一定要现绞的,还要加糯米,这样口感才嫩滑。”我在群里打字的速度不快,但总喜欢跟她们分享烹饪心得。
买菜时,我也有自己的“经济学”。菜市场最后半小时,很多菜贩子都会降价,我总是掐着这个时间去。
但我从不买次品,讲究货比三家。老伴常说我:“张老太太,你这是越老越精明了。”
日子过得节省,但我们从不亏待自己。六十多岁那年,我们商量着买了一台智能电视,老伴爱看军事节目,我喜欢追连续剧,偶尔也看看抖音,学点广场舞的新动作。
存款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攒越多,到现在大概有七十多万。老伴每次查看余额,都会笑着说:“咱俩这辈子,能攒下这些钱,也算对得起自己了。”
但随着年纪渐长,我们也不免担心生病。隔壁栋的老刘,前几年就因为心脏病,花了二十多万。
我和老伴常常感叹:“人这一辈子啊,钱不是最重要的,但没钱也不行,特别是上了年纪以后。”
说起我家两个孩子,在我们那个年代,能生龙凤胎的真是少见。儿子大女儿小,就差了十分钟。从小,他们就是我们生命里的骄傲。
“妈,这套房子一百二十平,比我现在住的大一倍呢!”儿子站在样板间里,眼睛发亮。这是他第三次带我们来看这个楼盘,我知道他是真心喜欢。
看着儿子为了首付东拼西凑的样子,我这个当妈的心里不是滋味。他工作是不错,但在大城市买房,工资再高也难。
听他说全款还差四十万,每次提到贷款,他就愁眉苦脸:“现在利率这么高,我怕还不起。”
女儿的情况也不轻松。她的小家伙聪明伶俐,考上了市里最好的国际学校。但那学费,一年就要十几万。
虽然女儿从没开口要钱,但我能看出她的发愁。有一次,我去她家吃饭,无意中看到她和女婿的信用卡账单,心疼得直叹气。
“妈,你说这孩子是不是遗传了你的基因?你看这眼睛,简直一模一样。”女儿抱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可我知道,她总是在省吃俭用,有时候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看着儿女为生活奔波,我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辗转反侧:“我们这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孩子吗?现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不要帮一把?”
更让我动心的是,邻居老吴前不久把积蓄都给了儿子。她逢人就夸:“你是不知道,现在儿子多孝顺,三天两头往家里跑,就连女儿也经常带着外孙来看我。”
这话让我心里触动不小。我和老伴商量了好几次,他起初有些犹豫:“万一我们生病了呢?”但看到孩子们的困境,他也心软了。
02
那天晚上,我和老伴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放着新闻,但我们谁都没心思看。我们又一次聊起了孩子的事。
“老头子,你说我们这辈子也没什么大追求,不就是望子女成龙成凤吗?”我一边收拾茶几,一边说,“现在他们最需要钱的时候,我们却在这儿干着急。”
老伴摘下老花镜,长叹一口气:“我也想帮他们,可是我们年纪大了,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
“你看看隔壁老吴家,把钱给了孩子后,儿女多孝顺啊。他们儿子前两天还特意从外地回来,就为了给老吴换个新床垫。”我掰着指头数,“再说了,现在医保也挺好的,小病小痛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那你想怎么分?”老伴终于松口了。
我们家有七十多万存款,其中十万是定期,还没到期。我寻思着留下十来万应急,剩下的六十万,一人三十万,一碗水端平。
第二天一早,我就给两个孩子打了电话,让他们回家吃饭。他们大概也没想到我会突然张罗这么一顿饭,都有点受宠若惊。
我早早就开始准备,蒸了儿子爱吃的糯米排骨,炖了女儿最馋的红烧鲤鱼。看着满桌子菜,我心里美滋滋的。
“爸、妈,你们今天这是……”儿子刚坐下就东张西望,大概觉得气氛不太寻常。
“是啊,突然叫我们回来,该不会是有什么事吧?”女儿也察觉出不对劲。
我和老伴对视一眼,他轻轻点头。我清了清嗓子:“是这样的,我和你爸商量了很久。
我们这一辈子也没什么别的追求了,就想看着你们过得好。这些年攒了些钱,也带不进棺材,不如趁现在你们需要的时候……”
“妈,你别说这种话。”女儿连忙打断我。
“听我说完,”我继续道,“我和你爸决定把存款分给你们。儿子不是想换大房子吗?女儿你不是为孩子上学的事发愁吗?我们商量好了,每人三十万,一碗水端平。”
饭桌上一时安静下来,我看见儿子眼圈有点红,女儿则低着头用筷子戳米饭。
“这是我们所有的存款了,”我补充道,“就留了点养老的。你们拿着各自安排,也不用跟我们说用在哪儿,都是自己的孩子,我和你爸只要看着你们过得好就行。”
起初的半个月,儿女们似乎特别感动,隔三差五就来看我们。儿子买了几件衣服给我和他爸,女儿带着外孙来陪我们说话
但好景不长,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渐渐发现,他们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记得那是个周末,我在厨房包饺子,突然想起儿子已经快一个月没来了。
拿起电话想打给他,却听到:“您好,您拨打的用户正在通话中……”
试了三次都是一样。最后发了个信息:“儿子,想吃妈妈包的饺子了吗?”
等了一下午,他才回复:“妈,最近工作忙,等忙完这阵子再说。”
我叹了口气,扭头看看冰箱里码得整整齐齐的饺子,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老伴见我发呆,问:“在想什么呢?”
“没什么,就是觉得冰箱里的饺子太多了,咱俩也吃不完。”
女儿那边也差不多,以前每个星期天都会视频,现在常常是草草发个微信了事。
有时候我主动打电话过去,常常是女婿接的:“妈,她在忙,要不您有事跟我说?”
最让我心酸的是去年的中秋节。往年不管多忙,儿女都会回来陪我们吃顿团圆饭。
可那天,他们只在家族群里发了句“爸妈中秋节快乐”,然后是两个红包,一人二百块。
我拿着手机,愣了好久。老伴在旁边劝我:“孩子们大了,各有各的生活,咱们别太计较。”
“我不是计较钱,”我红着眼圈说,“你记得咱们刚把钱给他们那会儿,儿子说什么来着?说一定每个周末都回来看我们,女儿还说要给咱们买个按摩椅……”
“算了,”老伴摆摆手,“钱给出去就是他们的了,咱们也不能总是惦记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开始习惯每天给自己找点事做:上网看看新闻,跟老姐妹们聊聊天,偶尔去超市转转。但每次看到别人家儿女陪着父母说说笑笑,我的心还是会隐隐作痛。
有天,我在小区遇到老吴,她笑着问我:“最近见你儿子来接你去他家了?”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他们工作忙,我和老头子也习惯了。”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当初因为听说老李把钱给了儿子后,儿子对她更好了,我才下定决心把钱分给孩子。
现在想想,真是讽刺。或许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不能期待相同的结果。
03
那是个寒冷的冬夜,老伴突然说胸口疼。起初我们以为是着凉了,吃了点药,可到了半夜,他疼得直冒冷汗。我慌了神,连忙叫了救护车。
“老伴,你可千万要挺住啊!”在救护车上,我紧紧攥着他的手,泪水不停地往下掉。
医生说是心绞痛,需要住院观察。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腿一下子就软了。
“大夫,住院要交多少钱啊?”我哆嗦着问。
“押金先交四万,后续看情况再说。”护士小姐看我脸色不好,安慰道,“现在有医保,应该花不了太多。”
我颤抖着手拿出手机,先给儿子打了电话:“儿子,你爸住院了,我手头紧,能不能先借点钱……”
“妈,这个月我刚付完房贷,手头也不宽裕。”儿子支支吾吾地说,“要不您问问妹妹?”
我又给女儿打过去,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妈,这阵子孩子刚交完学费,我和他爸也是东拼西凑的。”女儿顿了顿,“要不我先给您转五千?”
挂了电话,我呆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护士已经催了好几次,说再不交钱就不给办住院。我突然想起半年前给儿女的六十万,心里一阵绞痛。
最后是我找了几个老姐妹借的钱,总算凑够了押金。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伴,我忍不住抹眼泪:“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住院的那段日子,儿女也来过几次,但都是来去匆匆。有一次,我听见护士在议论:“你看那个病人的儿女,来都不来,多可怜啊。”
我心里酸涩难耐,这才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钱在自己手里才是真的,给了孩子就不是自己的了。
老伴出院后,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首先是对待钱的态度,我们不再一味地想着留给孩子,而是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
“咱们这把年纪了,健康最重要。”我对老伴说,“以后每年体检一定要做,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省。”
我们重新规划了养老金的使用。每个月固定存一部分应急,剩下的用来改善生活。
我们买了新床垫,换了防滑的地砖,还添置了按摩椅——这些都是以前舍不得买的。
对儿女的态度,我们也调整了。不再事事依着他们,而是学会了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他们来看我们时,我们也很热情,但不再像从前那样事事迁就。
“妈,您看这是我们单位发的土特产,给您带点。”有次儿子来,提着两袋特产。
“好啊,那就留下一袋,另一袋你带回去给孩子吃吧。”我笑着说。以前我肯定会说“都留给你们吧,我们又吃不了这么多”。
渐渐地,我发现儿女反而更尊重我们了。可能是因为我们不再一味付出,他们也开始珍惜这份亲情。
最让我欣慰的是,我和老伴的感情更深了。我们一起去公园晨练,一起去超市买菜,偶尔还会手牵手去看场电影。
“咱们去旅游吧!”去年春天,我突然对老伴说。
他愣了一下:“这出去多花钱啊。”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想去就去呗!”我笑着说。
就这样,我们去了黄山,看了日出。站在山顶上,看着朝阳从云海中升起,我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活得值了。
现在,我常跟老姐妹们说:“我这把年纪,健康快乐最重要,其他都是浮云。”她们都说我变得更有主见了,我就笑笑:“吃一堑,长一智嘛。”
回头看看这一路,我终于明白:爱子女是天性,但爱自己更重要。只有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真正给儿女幸福。
现在想想,把所有钱都给孩子,确实是我这辈子最愚蠢的决定,但这个教训让我学会了更好地生活。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