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大学博物馆里有这么一件镇馆之宝—汉代画像石棺“鲁秋洁妇”,它出土于四川成都新津东汉崖墓,石棺由整块红砂石凿成,长达218厘米,高73厘米。石棺出土时棺盖已佚失,底板和一侧面板也略有破损。石棺左侧挡板上,雕刻阙前迎谒图,右侧挡板上雕刻神木和相对而立的朱雀,正面是由三幅图像组合装饰而成,最左侧雕刻的一组两位人物,其中一人俯身向前似乎有所问,其中一人侧身回头,似乎有所答。据考证,这表现的是《列女传》中秋胡戏妻的故事。



汉代石棺画像“鲁秋洁妇” 图片来源:网络

“相逢桑下说黄金,料得秋胡用计深。不是别来浑未识,黄金聊试别来心。”《秋胡戏妻》的故事源自西汉刘向《列女传》,在唐代则有《秋胡变文》,这是个流传颇广的民间故事。在《列女传》原文中写道:秋胡西仕,五年乃归,遇妻不识,心有淫思,妻执无二,归而相知,耻夫无义,遂东赴河。大概是讲鲁国光禄大夫秋胡,娶妻五日即赴陈国为官。五年后回乡,见一美妇人,调戏之,妇人怒骂秋胡。后返家看望母亲,母亲唤来儿媳。而秋母之媳、秋胡之妻正是桑园调戏的女子。秋胡惭愧,秋胡妻亦羞愤难当,怒斥秋胡:“今也乃悦路傍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之后便投水而死。



陈列于四川大学博物馆的汉代画像石棺 图片来源:网络

在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石君宝在这一基础上,对这个故事作了进一步加工改造,成功地塑造了勤劳、善良,具有坚贞的操守和顽强的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罗梅英的艺术形象。“秋胡戏妻”戏曲名中的戏名叫做《桑园会》、《马蹄金》等,为马派代表剧目之一。如果你仔细赏析,不难发现它与《武家坡》、《汾河湾》的前部分惊人的相似(访妻),故而武家坡中有“洞宾曾把牡丹戏,庄子先生三戏妻,秋胡调戏过罗敷女,薛平贵今天调戏自己妻”的唱词。



京剧《桑园会》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

不管是《节义传》中“鲁秋洁妇”的故事,还是《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孽嬖传》中其他女子的故事,都向我们展示了上古至西汉一百位左右女子的通才卓识和奇节异行。可以说《列女传》中的故事多数还是表彰美善,歌颂古代妇女高尚品德、聪明才智以及反抗精神的,而且有些情节生动感人,颇具女性文学的特征。《列女传》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一些故事流传至今,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即出自该书。后来,中国的史书多有专门的篇章记叙各朝妇女事迹,随着妇女观的变化,各朝侧重记叙表彰的妇女德行也有所不同。不管作者编撰此书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刘向把古代著名妇女事迹,“种类相从”的搜集起来,便于人们查考和研究。人类社会本是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男女共同劳动的结果。在数千年的古代社会里,重男轻女,妇女压在社会的最底层,《列女传》可以稍稍提高人们对于妇女的认识。自从刘向编撰《列女传》以后,《汉书》即立《元后列传》,《后汉书》则有《列女列传》,其后许多史书开设记载妇女活动的专栏,创立了重视妇女历史地位的先例。所以,《列女传》在中国古代妇女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