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凌晨,俄罗斯多个地区同时发生大规模爆炸事件,造成多处战略要地受损。乌克兰方面出动超过70架无人机,覆盖范围横跨俄罗斯南部及西部重要州区,显示出乌方在战术协同和打击能力上的显著提升。

此次空袭重点针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其中阿斯特拉罕天然气处理厂遭遇直接打击后引发大规模火灾。作为里海沿岸重要的能源处理基地,该厂区的受损将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位于伏尔加格勒市的卢克石油炼油厂也在此次袭击中受创,导致部分生产线暂时停产,预计将影响该地区燃料供应稳定。

此外,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罗斯托夫、沃罗涅日等地区的五座军民两用机场被迫关闭。这些机场的临时关闭不仅影响当地民航运输,更直接干扰俄军战机的起降调配。俄罗斯联邦航空运输署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协调相关航线改道及航班调整工作。

乌克兰此次选择在凌晨时分发动突袭具有明显的战术考量。夜间能见度低、雷达探测难度大,加之俄方防空系统在持续作战后面临维护压力,这些因素都增加防空反应的难度。此类大规模协同作战需要精密的情报支持和指挥调度能力,表明乌克兰军事指挥体系在西方援助下已实现显著提升。

此外,乌克兰选择同时打击多个目标的策略,也凸显出其意图分散俄罗斯防空火力的战术意图。通过在短时间内向多个方向发起攻击,迫使俄方防空系统难以形成有效的火力覆盖,从而提高突防成功率。这种战术运用显示出乌克兰军方在无人机作战方面已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随后,俄罗斯空天军一架苏-30SM战斗机在执行例行巡航任务时,借助先进的机载雷达系统,成功探测并锁定一架正在执行任务的乌克兰空军苏-27战斗机。凭借R37远程空空导弹的优异性能,俄军飞行员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实现130公里外的精确打击,刷新现代空战史上的远程拦截纪录。

俄军所使用的苏-30SM战斗机是在印度苏-30MKI基础上深度改进的改良型号,配备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和航电设备。该机型不仅具备优异的机动性能,更重要的是其多用途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可搭载包括R37在内的多型先进空空导弹,以及各类精确制导武器,在对地、对空作战中都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R37远程空空导弹在此次空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款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最大射程可达300公里,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其先进的制导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电子干扰,即使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也能保持较高的命中精度。这种远程打击能力使得俄军战机能够在敌方防空系统射程之外实施攻击,大大降低作战风险。

乌克兰空军装备的苏-27战斗机虽然在同代战机中具有不俗表现,但由于缺乏现代化改进,特别是在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方面的落后,在面对经过升级的苏-30SM时处于明显劣势。尤其是在远程空战环节,由于缺乏与R37相当的远程空空导弹,使得乌军战机在交战距离上难以与对手抗衡。

此外,乌克兰空军面临的困境还在于战机数量持续减少。虽然西方国家承诺提供F-16MLU战斗机,但这种机型在航程和载弹量方面的局限性,使其难以在空域控制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F-16MLU虽然具备先进的航电系统,但其作战半径相对有限,在广阔的作战区域内难以形成持续的空中优势。这也凸显出乌克兰在空中力量建设方面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