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1月以来,患者刘先生因膈疝导致幽门梗阻出现进食困难,水米不进,只能靠静脉注射营养液维持生命。为解决父亲进食问题,他的女儿连日奔波在北京、济南等大医院求医问诊,因合并基础疾病多,身体条件差,等来的结果都是医生的“频频摇头”。
今年1月,刘先生及其家人辗转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在这里,他遇到了普外科主任吕忠船,在反复经过多次多学科会诊后,最终通过手术完成心愿。术后,他能够自主进食,并顺利出院。
近日,刘先生的女儿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和锦旗送到医院,让记者获悉了那段疾速手术的惊心动魄。
吕忠船(左二)团队讨论患者治疗方案。
叹无门,60岁患者多重疾病辗多地
“我的父亲近几年饮食不佳,2024年11月又突发食水不进。”刘先生的女儿说,“父亲基础病众多,患糖尿病、肾病及脑梗多年,曾有肝左叶切除病史。2024年又确诊膈疝合并幽门梗阻。”
她便带着父亲来到当地医院,本想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可在检查过程中,又被确诊急性心衰,当地医院医生给出的结论是‘身体原因,无法手术’,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维持生存。”为解决父亲喝水、吃饭问题,刘女士四处寻医,多方打听。“我去过济南多家三甲医院,挂专家号当面问诊,也托亲戚朋友至北京几家三甲医院问诊。”可当专家了解了刘先生的病情后,无一例外,全部摇头叹息。看着自己的父亲身体日渐干瘦枯槁,刘女士心如刀割,“多方打听下,我们终于找到了吕忠船主任。”
赌一把,患者写完遗嘱后再进病房
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吕忠船接诊后,对刘先生伸出了援手。“入院后各项辅助检查提示患者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衰竭,病情危重。”为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吕忠船多次组织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最终确定了通过手术治疗患者膈疝和幽门梗阻的方案。
“但因为患者基础病多,身体状态极差,手术风险也非常高。”吕忠船及其团队也怕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我们与其家属进行了多次协商,家属表达出强烈的手术意愿并积极配合院方治疗。”为了让医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刘先生在进手术室前,还特地写下遗嘱,并称若有意外不怪医生。看着患者及其家属如此坚决的态度,吕忠船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他治好。
吕忠船(右一)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拼一把,快刀出鞘40分钟完成使命
“因为患者身体条件极差,如果长时间手术,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必须速战速决。”就这样,在莱山院区展开了一场生死营救。莱山院区麻醉科谢永刚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从旁协助,ICU夏永宏主任医师也准备好床位,等待接收。
手术前期准备就绪后,吕忠船“快刀”出鞘,从切皮到缝合,不到40分钟就完成了胃肠吻合和膈疝修补,顺利结束手术。在ICU经过两天观察后,刘先生转入了普通病房,并在术后十天顺利出院。
像刘先生这种危重患者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手术,“只能想尽办法,缩短手术时间,这其中,所有的根源就是熟练度。”吕忠船说。可“唯手熟尔”,看似轻松,却离不开他日复一日的磨练。“我从工作开始,就从不挑手术,别人不愿做的,我做,珍惜每一台手术的历练。”也正是“历练”让他有了“心里不慌”的底气。
吕忠船(右一)正在查房。
如今,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普外科也在吕忠船的带领下稳步前行,“这是患者及其家属对我的信任,我也要将这份信任转化成动力,尽我所能培养年轻人,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因为好的外科医生,一定要敢于挑战。”
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