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系列主题发布会,介绍市发展改革委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25年重点工作举措。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圣焱表示,2024年,济南市发展改革委组建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打造服务全市项目建设的专职队伍,建立完善“线上+线下”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服务体系。爱旭太阳能电池、超越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比亚迪一期、轨道交通3号线等项目建成投产,济南先进材料智造港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55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33.2亿元,325个项目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审核,发行金额472.4亿元,41个项目获得24.2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轨道交通9号线项目现场
2024年还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印发实施《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系列文件,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一期,开展大型综合性应用示范。中科卫星凌云星座01、02星成功发射。组建5支空天产业基金,总规模达21.82亿元。中晶芯源8英寸碳化硅单晶和衬底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年产能8000锭碳化硅单晶生产线建成投产。山东天岳碳化硅材料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批复,成为山东省第二个纳入国家布局的第三代半导体项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济南园区一期投入使用
3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支柱型雁阵集群,6家企业入选“头雁”企业,济南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入选省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编制完成《济南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明确全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重点及产业布局。服务业持续做大做强,全年获批省级总部企业(机构)25家,居全省首位。
中科卫星凌云卫星星座一期项目01、02星成功发射
2025年,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市“项目提升年”部署安排,坚持“四抓四提升”,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全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力诺瑞特新能源数智工厂改造项目(设备更新项目),空气源热泵产线自动化装配设备。
加力提速项目谋划建设,筑牢发展坚实支撑。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建立市级项目谋划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在产业层面找方向、在行业层面找优势、在企业层面找“龙头”,找准薄弱环节和行业龙头,“老树发新芽”和“无中生有”并重,精准谋划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济南巨能液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巨能数控智造产业园项目(设备更新项目)
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塑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钢铁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与宝武战略合作,将莱芜—钢城打造为全省绿色智慧钢铁产业集聚区和精品钢深加工产业基地。围绕比亚迪、重汽、弗迪电池等龙头企业,定向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
积极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加快推动空天信息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星箭智造、航空器制造、空天应用等特色产业集群,聚焦重点、精准招商,吸引大院大所、头部企业来济布局发展。推动空天信息大学筹建,壮大空天产业基金群。编制全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强化低空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推动全市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以济南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核心,谋划招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项目和企业,加快建设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山东未来产业园等重大载体,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大力推进国家级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和已获批的省级新兴(未来)产业集群建设。
济枣高铁项目现场
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合作共赢格局。推进济南都市圈互联互通。以济南都市圈为核心,通过济青发展轴带外延辐射,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开展生态共保联治,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促进资源高效流动。争取济南(莱芜)至临沂、德州至商河铁路、滨州(东营)至淄博至莱芜铁路、聊城至泰安至莱芜至京沪二通道铁路纳入国家相关规划。
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动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指导长清、章丘、莱芜、济阳、商河等5个区县加快实施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积极争创国家试点。指导商河县开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工作。研究优化区县结对共促相关工作,扎实推进区县协同招商、产业梯度转移、科技成果转化。
切实增强能源保障。加快能源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聊热入济”南线于2025年采暖季前建成投产、北线年底前具备试运行条件,长清2×66万千瓦先进燃煤机组及配套工程年底前建成投用。有序推进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510万千瓦。创新探索起步区综合智慧能源试点,继续推进供电“一户一表”改造。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居住区、办公区充电运营商“零阻碍”入场,建立充电运营商“白名单”机制,加快“目的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