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 老子
Astro Topia
宇托邦:太空危竞
最著名的“新太空狂人”莫过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他扬言要把人类从地球的囹圄中“解救”出来。地球是一场灾难,一座行星监狱。如果不尽快殖民其他星球,智人终将葬身此处,死于核能、微生物或小行星撞击。面对如此迫在眉睫的毁灭,马斯克的航空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每周建造两艘星际飞船,将100万宇宙拓荒者送往火星。
马斯克并非特例。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辞职后成为亚马逊总裁,希望以自己的方式让人类脱离濒危的地球。罗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创办的火星协会(Mars Society)资金雄厚,想要人类迅速前往这个红色星球,使“濒死的世界重获新生”。美国政府则一边随意制定规则,一边又希望联合国不要出台反对方案。美国两党在航天事业上无不好大喜功。事实上,拜登政府只保留了特朗普时代的两个主要目标:(一)创建一支可以发动太空轨道战的部队;(二)移民月球和火星,实现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所谓的美国“在太空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
如今,外太空仍然是一个充满乌托邦梦想、救赎剧、救世主情结、末日幻想、诸神、英雄和恶棍的地方,弥漫着某种怪异的宗教色彩。
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沉迷于宇宙奇迹, 执着于探索宇宙奥秘, 或致力于捍卫宇宙正义;另一些人则会利用外太空难以言喻的牵制力, 实现民族主义、军事以及日益膨胀的商业目的。在这个“新太空”时代,公共和私人利益相互合作与竞争,外太空已逐渐成为充满贪婪和战争的舞台。
在这种背景下,是跟随埃隆·马斯克逃离地球,占领火星;还是跟随杰夫·贝索斯开采宇宙,拯救地球?
“探索太空,拯救人类”的宏大叙事背后掩盖着怎样的真相?
企业太空竞赛又有哪些危险?
太空殖民运动真的是地球殖民主义的延续?
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探索宇宙,避免将极具破坏力的倾向带到外太空,同时治愈已然千疮百孔的地球?
Space
近期,中央编译出版社《宇托邦:太空危竞》重磅上市!该书由美国卫斯理大学宗教学和应用科学教授玛丽-简·鲁宾斯坦撰写,是一部从另类视角深入剖析太空探索热点问题的前沿力作。鲁宾斯坦以犀利的笔触、风趣的语言,批判性地分析了埃隆·马斯克、杰夫·贝索斯等太空巨头在新太空时代有关商业航天的理念与行动;从历史、宗教、科学、艺术、生态等视角,深刻揭露了企业太空竞赛背后的破坏性神话、殖民主义阴影和资本逐利本质,以及可能出现的伦理、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重新探讨了太空探索的新思想、新模式,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随书附赠“火星船票”,首刷福利,隐藏彩蛋,等你解锁。
究竟是占领火星,还是拯救地球?
这本书将带你看清太空产业的未来,找寻新的生存之道。
译者签名限量珍藏版
【关于译者】
郑春光,山东大学翻译硕士中心主任,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学、比较文学,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译作《为历史而生:马克·布洛赫传》《战争的幽灵》等。
吴浩然,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主要从事国际商贸、科技合作领域英语翻译。
现货特惠 点击图片购买
译者签名珍藏版限量发售
六五折后:57.2元
思想文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