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奉贤法院)柘林法庭在奉贤区如璟社区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讲,奉法君带大家一起走进活动现场,通过旁听王飞宏庭长的法治讲座以及戴劲松法官审理的两起真实案例,一同感受法律的 “近在咫尺”。
2021年9月15日上午9点左右,原告蒋某在柘林镇某村农田捉黄鳝时,不慎踩滑,跌入农田机耕道路旁的机井,左脚受伤。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因协商无果,蒋某起诉该村村民委员会,要求赔偿各类损失34万余元。
蒋某认为机井管理方未尽管理责任,致使他受伤,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被告村委会则称原告在非正规道路区域活动且自身疏忽,不应由他们承担全部责任。
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围绕责任划分、赔偿标准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戴劲松法官认真听取了双方的举证质证及诉辩意见。为妥善解决双方纠纷,庭前,戴劲松法官到事发地的机井现场进行勘察。
庭审期间,他细致耐心地主持双方进行了调解。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人民法院将择日宣判。
2024年3月21日晚,死者张某受邀到被告陈某、赵某夫妻位于奉贤区柘林镇某村的家中聚餐。同桌共餐8人,其中包括死者在内4人饮酒。餐后,4人骑电瓶车去棋牌室,张某乘坐其中一辆。到达后,张某下车走路摔倒受伤,经120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死者妻女起诉同餐人员,要求四名被告共同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费用的50%,合计34万余元。
法庭上,张某女儿强忍悲痛陈述诉求和事发经过。到庭被告表示同情,同时辩称事发后也积极参与了救助,所以不应该对张某的意外死亡承担赔偿义务。因双方无法达成调解协议,人民法院将择期宣判。
普法宣讲“零距离” 知法守法润民心
两场庭审结束后,王飞宏庭长就相关法律规定和审判案例向街镇人大代表、村居代表及群众进行普法宣讲。
普法现场
柘林法庭庭长王飞宏 四级高级法官
在第一个案例里,涉及到窨井等地下设施的管理责任问题。此类地下设施的管理者肩负着确保设施安全无虞的重要义务,不仅要设置醒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引起过往人员的注意,还要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作为公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放松警惕,重视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酒桌上劝朋友喝酒,如果发生严重后果,劝酒者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朋友醉酒后,是否应该把醉酒者安全送到家,究竟怎样才算对醉酒者尽到了保障安全的义务?”
“酒桌上,那些没有喝酒的人,是否也需要承担责任?”
面对这些疑问,王飞宏庭长耐心地进行了解答,他提醒大家,亲朋好友相聚一堂,饮酒应秉持文明、适度的原则,切不可使用 “不喝酒就不是朋友” 等刺激性语言强迫他人饮酒。
在聚餐过程中,一旦发现同饮之人饮酒过量,要及时给予提醒和劝阻,避免过度饮酒。当醉酒者出现明显身体不适症状时,务必及时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因为一时的疏忽,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只有提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有效防止和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现场交流互动 共筑法治社区
柘林镇社会工作办公室洪学谦
这次庭审的选题十分接地气,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刚才沉浸式地参与其中,让我对相关法律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巡回审判与以案释法的法治宣讲活动,让公平正义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可领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
柘林镇海韵居委干部费芸蔚
这次观摩巡回法庭的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巡回法庭不仅仅是在化解矛盾纠纷,更是在向社区居民传播法治观念。通过现场观摩庭审,居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知识和诉讼流程,进而增强法治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巡回法庭将审判工作送到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司法服务。这种便利不仅为当事人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拉近了司法工作与群众的距离,让居民更愿意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矛盾纠纷。
柘林镇新寺居委干部谢兰怡
这次巡回审判采用“沉浸式旁听”的方式,让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我,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到了有效避免矛盾产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巡回审判结束后,柘林法庭开展“柘里尚学”普法宣传,以“以案释法”的形式,精准发现基层治理中的盲点、难点和堵点,积极推进“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理念,有效增强了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意识,更好赋能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下一步,奉贤法院将继续依托“奉贤客堂间”发扬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以巡回审判、上门调解等多种方式,推动纠纷源头预防,进一步优化人民法庭与村居的联动。紧紧围绕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通过“柘里尚学”品牌开展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有实效的普法讲座,帮助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尊重生命价值,助力打造安全、和谐、法治的社会环境。
素材提供:柘林法庭
文字、摄影:孙成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仲偲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