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群体的世界寂静无声,言语沟通的障碍筑成心灵交流的壁垒,心声难诉,心结难解,更需要关心与关注。小张与小陈就属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均为聋哑人士,结婚十余载,日常的沟通障碍和矛盾累积使得双方感情破裂。因无法忍受持续不断的争执,小陈向浙江省平阳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小张离婚。

因双方交流不便,如何帮助当事人在法庭上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成为处理这起离婚纠纷的关键。为此,平阳法院法官陈海琴找到了专业的手语翻译老师,并与妇联、残联合作组建了调解团,为开庭做好准备。


图为2024年12月13日浙江省平阳县人民法院法官陈海琴(左三)邀请残联、妇联工作人员一同参与案件调解工作。章慧 摄

庭审期间,双方态度坚决,分毫不让,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则不愿松口。对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双方也争执不下,都想孩子抚养权归属自己。陈述环节,小陈用力地敲打着自己胸口,挥动双手表达自己的意见,小张也神情激动,飞快打着手语“反击”。双方你来我往,不停地诉说着自己多年对家庭的付出和对对方的不满。

陈海琴意识到,对于这个案件,直接判决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只有解开双方的“心结”,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避免对彼此和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调解团的协调下,陈海琴宣布暂时休庭,并对双方当事人采取了“背靠背”的调解方式,让他们先冷静下来并通过手语、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各自的诉求和意愿。

“无论如何我只想结束这段婚姻。”调解过程中,小陈反反复复地用手语强调着这一句话。小张虽然表面上反对离婚,但他言语之间对婚姻和家庭的抱怨也透露出他对这段关系的失望。

与往常相比,这场特殊的调解过程显得尤为漫长,经过陈海琴和调解团持续不断的释法说理,双方情绪也逐渐平复下来。

随后,陈海琴向小陈和小张就离婚标准、子女抚养问题进行解释,帮助双方寻找解除矛盾的最佳途径。另一边,妇联、残联工作人员则从残疾人就业、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多个角度与小陈和小张进行沟通。

调解的后半程,陈海琴特地给小陈和小张留出单独对话的时间,希望他们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除开了外界因素,调解室内,两人逐渐放下心中的防备与怨恨,小陈冷静了下来,不再剑拔弩张,向对方表明了自己在婚姻中的痛苦和挣扎,小张也不再固执己见,开始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和接受这段关系的结束。

“尽管夫妻关系已经走到尽头,但我们仍可以努力让这段婚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毕竟你们依旧是孩子的父母,这是不会改变的。与其心怀怨恨,不如选择祝福。”

庭审结束后,在陈海琴的鼓励下,这对夫妻给彼此送上了一个无言的祝福拥抱。这个拥抱也标志着这场特殊的离婚纠纷以和平的方式圆满结束。

小张、小陈走出法庭时,不约而同地向陈海琴伸出双手,竖起拇指并轻轻弯曲两次,陈海琴知道,那是“谢谢”的意思,而这句“谢谢”也就此印在了她的心里。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作者:董千千 章慧

见习编辑:闫 钰 |联系电话:(010)67550734|电子邮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李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