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八零姑娘 \ 燕长青

乌尔善的《封神2》差评如潮,

让人感觉遗憾。

说句心里话,封神2并未像网上说的那样不堪,场景,服化道,特效,演员阵容堪称豪华。反过来封神二让网民一直诟病的地方,我认为最大的BAGE是内容支撑不起剧情。

殷商变身5毛钱特效,以及四大天王给人痴痴傻傻的感觉。因为它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封神》那种浩大威严的期待。

但你知道吗?这部被当代人追捧的神话IP,早在百年前就被鲁迅冠以了“烂片”头衔。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为“烂片”。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封神演义》“荒诞幻渺”,甚至认为其不如《西游记》的一根毫毛。

鲁迅为何如此辣评?通过鲁迅评价封神演义,我们一窥封神2的究竟?

第一剧情硬伤。

《封神演义》本质上属于今天的洪荒类小说,罚商之战,不过是三教的气运之争。剧中硬生生把四海龙王塞进了商朝宫廷,原著中四海龙王是西游记中人物,这设定让人疑惑。

另外,原著中的商周大战,在片中魔改成“神灵打架”,姜子牙和老子强行组队。鲁迅认为:“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可以改写魔改过了就变了味。

第二哪吒后期成摆设。

原著中姜子牙是一个算得天机的牛逼人物,做事沉稳,未卜先知。但剧中姜子牙给人感人“圆滑”两头讨好感觉不符合人设,哪吒, 后期基本是就变成了乖宝宝。

鲁迅认为“人物如提线木偶,全凭作者操纵。”

西游记不同,人物活灵活现,不管是孙悟空与人斗,与妖怪斗,与如来斗,都把人性或明或暗摆在纸上,人性的复杂跃然纸上。鲁迅认为好的故事不仅要靠情节推动,更需要有血有肉的人物支撑,当角色沦为斗法工具,再炫酷的特效也救不了单薄的灵魂。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点评一针见血。

第三封神中核心思想观——“一切天注定。”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呐喊》与《彷徨》,初读不知其味,再读已非少年。他文字笔下的人物虽感觉讽刺,但字里行间是满满的不服命,要争,要向上。

鲁迅最痛恨的,是封神众宣扬的

“一切天注定”。

罚商之战,凡人战争和天上神灵争斗其实是一样,唯一不同,凡人争斗受其神灵桎梏,凡人认为一切因果皆为注定名义,因此纣王作恶因女娲降罪,截教弟子惨死因“命中该绝”,连姜子牙伐纣也是既定的命运剧本。

鲁迅认为:“与人性抗争精神背道而驰!”

相比之下,孙悟空大闹天宫才是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可见鲁迅揭示的事一个深刻道理:命运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不应该被所谓的“天命”束缚。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我们都应该鼓励人们勇敢追求梦想,而不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这其实和我们现实状况,一般无二。

第四被反复滥用的攻击模式。

比如十绝阵,比如殷郊殷洪兄弟叛变剧情,用读者话说连台词都难得修改。

鲁迅认为:“此等重复,恰似说书人凑字数。”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有火攻、反间、苦肉计,《封神》却只有“神仙救我”一招鲜。单调的叙事方式不仅让让人感觉乏味,也暴露出编剧的创意枯竭,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充满变化与惊喜。

打破常规,才能够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

第五核心思想君权神授。

西游记和封神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天争与地斗其乐无穷,封神走的路线是“君权神授”。一个无所顾忌挣脱天命,某得一线生机,一个是顺应天命即命中既定。

鲁迅叹息:“只见神魔乱斗,不见人性微光。”

综合来看,透过鲁迅评价《封神演义》来看《封神2》,鲁迅看的事故事本质,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反思。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娱乐大众,但也该传递深刻的思想与价值观念。

通过作品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方向。

可见,鲁迅言语虽然犀利,但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再华丽的特效,也遮不住空洞的内核。”

当然也有人认为,《封神》有它的神魔宇宙、法宝体系是仙侠网文的祖师爷。话是这样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阅读者,一名观众,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些作品,既要欣赏其优点,也要敢于指出不足。

另外《哪吒》爆火也让人惊叹,让全美为之疯狂。狂澜全球80亿票房(包含预售),这说明,好的内容除特效达标,更重要是有灵魂的内容支撑。但我们也不必对封神过于苛刻,比起现在一些网络小说,《封神》算得上精品了。其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是创建了相对完整的“神仙”体系。

还有人调侃,1000年以后人们还会记得《封神演义》,但《狂人日记》是找不到了。

你认为封神2如何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