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药品安全始终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当“救命药”与“集采”、“仿制”这些关键词碰撞在一起时,公众的敏感神经被瞬间点燃,一场关于集采仿制药质量的舆论风暴迅速席卷而来。

如果说降压药不能降压,麻醉药不能麻醉,甚至就连泻药也没有原本的功效,那么这些药品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



图源网络

事实上对于以上的这些情况,相关部门也立刻做出回应,而专家对此的反馈就是存在不实,那么这些集采药品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质量问题呢?

公众担忧与专家质疑

现在的人们总是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便宜没好货”,即便是对于药品的选择上也是宁可用贵的,质疑廉价药的功效。

而这就让人对药品集中采购产生了误解,其本意是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让老百姓用上质优价廉的药。



集中采购

但是很多人对集采的仿制药质量持有顾虑,认为“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对比,就是如同“正品”与“高仿”之间的微妙关系,让人难以完全释怀。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仿制药在研发、生产、审批等环节与原研药确实存在差异,公众对其质量的关注也属人之常情。

这场公众担忧的情绪,最终在上海两会期间找到了一个出口,由20多位上海各大医院知名专家联名提出的提案,将公众的焦虑推向了高潮。



图源网络

有传闻说有些仿制药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降压药可能不起作用,麻醉药可能让人醒着,泻药吃了也可能不发挥作用。

类似的疑问充斥着网络空间,甚至波及到了线下,一些患者开始拒绝使用集采药品,要求医生开具原研药,加重了自身的经济负担。

面对公众的议论和疑问,相关部门立刻行动,派出了专门的调查小组前往上海进行调查。



展开调查

这既是针对大家关注的回应,也是对集中采购政策的一次全面检查,工作组成员兵分多路,深入相关医院,与专家们面对面交流,仔细核查病历资料,力求还原事件真相。

与瑞金医院的沟通交流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工作组详细了解了专家们提出的具体案例,并调取了相关的病历和用药记录。

调查里,数据是最好用的工具,专家们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相关部门用具体数据给予了清晰回应。



降压药

瑞金医院针对“降压药无效”的疑问,展示了苯磺酸氨氯地平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真实世界临床应用中的对比研究结果。

这项研究表明,不论是仿制的氨氯地平还是正版药物,都能有效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而且两者的安全性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成果并非内部资料,而是已经公开发表,接受了同行的评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图源网络

还有对麻醉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人员对比了不同时间段里,患者使用原研药和集中采购仿制药的情况。

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在麻醉过程中的使用量,总体上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别。

因此相关部门表示,在未发现“麻醉药不睡”、人均丙泊酚总用量无差异的情况下,麻醉诱导期仿制药人均用量略有增加,需收集更多数据分析研判。



图源网络

还有关于“泻药不泻”的现象,调查才发现更是一场乌龙,因为相关的医院和医护人员根本还没有使用集采后的泻药,所谓的“泻药不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这些数据并非来自不知名的“内部消息”,而是由国家医保局和药监局公开发布,并得到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报道。



图源网络

官方的正式回应,为这场舆论风暴注入了“镇定剂”,也让公众对真相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而权威媒体的介入,无疑增强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也为公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以上内容参考自新华网2025年2月10日的报道

事实上对于医药品的安全性以及功效性,我国的有关部门是十分严格的,那么这些集采药品没有功效的不实信息又是如何引发舆论的呢?

个案与整体,科学评价与公众认知

尽管官方的调查结果已经出炉,但我们仍需深入思考,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专家提出的问题并非完全没有根据,部分患者在使用集采仿制药后确实出现了疗效不佳的情况。

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就断定全部情况,不能只看局部而忽略整体。



图源网络

药品不管是原创还是仿制,就像硬币一样,正面和反面都有可能存在个体反应不同和可能出现的不良效果。

有些患者对某种药物特别敏感,即使是原研药也可能出现疗效不佳的情况,有些患者用仿制药效果不错,有时候甚至比正版药效果还要好。



图源网络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个别患者的用药体验等同于整个群体的用药效果,更不能以此否定集采仿制药的价值。

评估药物效果,关键是要通过规范的试验和细致的数据分析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仅仅依靠个案或者有限的样本量,很难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在这次事件中,相关部门的调查采用了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各类药品

此外公众对药品知识的匮乏也是导致此次事件迅速发酵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对“原研药”和“仿制药”的概念并不清晰,容易被一些片面的信息误导。

所以,我们得赶紧给大伙儿普及点药品知识,加强教育真的很必要,得让大伙儿都懂点科学,才能不让这种恐慌再冒出来。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那么此次事件当中的“主角”,究竟什么是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呢?

什么是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其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初衷,就是为了通过集采让药品价格降下来,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集采政策在降低药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让更多患者用上了价格优惠的药品。



图源网络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也促使我们对集采药品进行反思和完善——保障集采药品的质量是重中之重。

我国在药品一致性评价上,用的方法和国际上一致,技术上也达到了国际水平。

药品监管部门要全面检查中标企业及其产品,对有问题的人和药及时处理,还会把监管情况公之于众。



图源网络

近几年来,有多种药品因质量问题被剥夺了入选资格,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集采药品的品质,同时也显示了监管部门坚定的态度。

强化监管的同时,得确保集采政策的实施能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这样的方式会不会让原研药品退出市场呢?

事实上根据医疗机构上报的药品需求量,对于药品的采购量是有一定规范的,其中有部分是由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品牌,可以选择采购非中选原研药。



图源网络

这种做法既保证了集采药品的供应,又保留了医院和患者的选择权,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

而且据了解,从2025年开始,参加集中采购的药品都要有追溯码,这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药品质量。

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提高集采药品的质量,让老百姓用药更安心。



以上内容参考自光明网2024年12月13日的报道

结语

集采仿制药风波是一次警醒,提醒我们药品安全无小事,这事儿让大伙儿对药安全问题提高了警惕,也明显看出我国在严把药品安全关上的决心。

而官方调查已经明确了情况,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对待集采药品的功效性,我们得理智分析,信科学,信监管。



图源网络

我们得明白,药品安全是个大工程,得靠多个方面和我们大家齐心协力。

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用药安全这道防线筑得牢,保护好大家的健康,那么你用过集采药品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