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

这短短几句采访,可以说是迅速在互联网上发酵,除了引发公众对药品安全质疑之外,集采药品的质量问题也存在着不小的担忧。

那么,有关集采药品的这些质量问题,究竟是不是专家说得过于严重了呢?这些问题最终又该如何解决?




事件的起因源自今年1月份上海市的两会期间,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直接提到有些集采药品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比如降压药可能不起作用,而麻醉药也会让人不麻,甚至是原本应该效果明显的泻药,都会存在量不够的情况。

而更加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抗生素存在过敏的现象,为此有网友表示,自己的母亲是抗生素重度依赖者。



可原本吊了几十年的抗生素都不会过敏,到了最近几年却突然出现了抗生素过敏的情况,就这还引发过过敏性休克的经历。

由此可见专家提出的问题有多么严重,同时这段采访在网络上也是立刻引起了网友的的热议和关注。

毕竟药品安全对民众的生活是至关重要,在直接关系到生命健康的基础上,绝对是不能马虎的大事。



药品集采的初衷就是通过集采来减少药费,好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负担得起药品,但专家的质疑却直接击中了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原来越便宜的药,真的还会有原本的效果吗?这些药会不会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现如今这种担忧似乎变得并非空穴来风。

长期以来,或许有部分公民众会对药物的疗效存在一定的疑虑,这再加上专家的言论,无疑加剧了这种疑虑,从而导致公众对集采药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公众对专家的权威性表示认可是常有的事,所以会更倾向于相信他们的判断,这也会使得焦虑情绪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播。

但面对舆论的波涛和大家的疑问,相关部门立刻采取了行动,在前往相关医院实地考察之后,事件的来龙去脉终于有了眉目。

根据央视报道出来的情况来看,相关工作组收集了大量临床数据,并与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核对。



而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专家所反映的问题其实并不完全属实,当然这一结果也有实际数据作为支撑。

对于降压药的研究发现,仿制药和正品药在治疗高血压上的效果是差不多的,能够有效降压不说安全性也不需要过多担忧。

包括麻醉药的问题也得到了澄清,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之后发现,麻醉药在使用的过程中,原版药和仿制药的平均用量并没有明显区别。



尽管在麻醉诱导期,集采仿制药的平均用量略高于原研药。

但相关部门表示,在未发现“麻醉药不睡”且人均总用量无差异的情况下,诱导期用量略增需要收集更多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而这也并不能就此断定集采仿制药存在疗效问题。

至于泻药的问题,调查结果还是有点出人意料的,因为相关效果不明显的泻药作为最新一批集采新加入的药品,目前还在等待正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中。



换句话说,相关医院和医护人员根本还没有开始使用集采后的泻药,而这也代表所谓的“泻药不泻”问题自然并不成立。

至少在集采药品之中,尚未发现泻药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可不管怎么说,这波有关于药品集中采购的采访风波,又一次把相关话题带回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找到疗效和价格的平衡点

自2018年开始实施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便有效的在降低药价的同时提升了药品的获取便利性,使得更多患者开始从中获益。

而采购集中化无疑会对原创药品市场带来一定影响,甚至有些药企开始因为价格不占优势,决定不再在我国销售药品。

但数据显示,仍有相当一部分原研药通过谈判或竞争的方式保留在市场上,并且不断有新的原研药进入我国市场。



这说明集采并非要将原研药赶尽杀绝,而是鼓励良性竞争最终让患者受益。

可 另一方面,集采也引发了部分患者和医生对仿制药疗效的担忧,进而影响了患者的信心和医生的处方意愿。

包括此次采访事件引发的争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也再次证明如何平衡疗效与价格,是集采药品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既要保证药品价格的合理性,也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才能真正实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目标。

但事实已然证明,不管是所谓的进口药还是国产药物,其基本作用并不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而在国产药物不断创新研发的情况下,许多药物的副作用甚至比进口药还要少,质量也显得更加优秀。



或许集采药品风波,暴露出的不仅仅是药品质量问题,更深层次的是公众对药品安全存在的信任危机。

但面对此次央视直接展开的迅速反应和公开回应,明显会对稳定公众情绪、澄清事实起到积极作用。

或许一些医护人员可以给病人详细讲述集中采购药品的优点,让病人得以知道更多的药品信息和用药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5年开始,一切参加集中采购的药品都得贴上追踪码,这样就能更加方便各方去监管药品质量。

可以说展望未来,只有不断借助数据与科学力量才能更好地守护民众健康。

此次集采药品风波注定会让药品安全的重视更加重要,而用数据和证据说话,能更大的赢得公众的信任进而保障人民的健康。



针对那些可能引发激烈竞价的品种,也要特别留意,以防止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产品质量。

同时也要鼓励临床研究,只有鼓励和支持临床医护人员以及医疗机构开展研究,才能用科学的数据评估集采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语

无论如何,实施集中采购的主要目的都是让老百姓能买到又好又便宜的好药。

所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集采药品市场将会更加安全,最终让老百姓用药更加安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