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泰安市泰山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泰山区政协委员郑朋成提出如下建议:
近年来,我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区内省庄、邱家店、徂徕等乡镇的许多村落均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产业模式与文化特色,涵盖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多方面资源。然而,目前泰山游客的行程仍大多局限于泰山景区,对周边乡村丰富的旅游资源了解甚少,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效应,导致乡村资源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串珠成链,做好引流文章,日益成为我区文旅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极。为此,建议:
一、整合资源,设计联游线路。由文旅部门牵头,联合乡镇政府,根据各村落的地理位置、产业特色与文化内涵,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整合,设计与泰山景区相衔接的联游线路。例如,可打造“泰山—省庄镇乡村风情游”线路,游客攀登泰山领略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后,前往亓家滩村体验康养度假、绘画写生与艾灸文化,再到大河峪村参与猕猴桃采摘与乡村休闲活动;或者“泰山—邱家店镇文化体验游”线路,到王林坡村感受三产融合的乡村发展模式,去刘家疃村接受红色教育、进行农事体验并欣赏汶河风光等。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与游客的游览时长,可提供一日游、两日游等多种选择,并配备专业的导游解说,深入讲解乡村与泰山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与自然生态联系,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泰山区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二、加大投入,提升环境品质。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住宿方面,鼓励发展特色民宿,如亓家滩村可利用原生态村居改造风格民宿,提升住宿环境与服务质量,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餐饮方面,挖掘当地特色美食,建立乡村美食街区或农家乐联盟,统一规范餐饮标准与卫生要求,让游客品尝到纯正的泰安乡村风味;交通方面,完善与泰山景区及市区的公交连接线路,同时在各乡村内部设置旅游观光车或自行车租赁点,方便游客出行游览。此外,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与专业素养,为游客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体验,从整体上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与品质,增强对泰山游客的吸引力。
三、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品牌。深入挖掘各乡村的文化底蕴,将泰山文化与乡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如埠阳庄村可将泰山文化、汶河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推出大型文化演出或民俗体验活动;许家庄村以“省级文明村”的文化传承与黄金梨产业为依托,举办梨花文化节、乡村文化展览等活动。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附加值,使泰山区乡村旅游不仅是简单的观光游览,更是一场文化盛宴,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吸引更多泰山游客前来深度体验,并通过游客的口碑传播,提升全区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四、加强宣传,提升景区热度。整合宣传资源,制定针对泰山游客的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方案,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线上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旅游网站、短视频等形式,制作精美的宣传视频与图文介绍,展示泰山区乡村旅游的特色线路、景点风光、美食文化等内容,精准推送给泰山游客及潜在旅游群体;线下在泰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酒店、交通枢纽等场所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同时,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将乡村旅游线路纳入旅行社的常规推荐线路中,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与奖励措施,鼓励旅行社积极推广,提高泰山区乡村旅游在泰山游客中的知晓度与认可度,引导游客从泰山景区走进乡村,开启深度游之旅。
五、要素支撑,推动项目落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企业、农户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如民宿改造、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等。在资源分配上,优先保障乡村旅游项目的用地需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推动乡村旅游与泰山旅游协同发展。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的创新与推广、旅游服务质量优化与提升,为吸引泰山游客深度游提供坚实支撑。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黄淑云)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