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疯子”才能改变世界。
饺子导演的原名杨宇,原本是华西医科大学的高材生,却在毕业时“任性”转行动画。
行业冷门,他却像“哪吒”一样倔强:“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他蛰伏十年,靠接外包广告维生,白天干活,晚上做自己的动画。2008年他用一台旧电脑做出《打,打个大西瓜》,拿下30多个国际奖项,却依然穷得吃不起火锅。直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他才被看见。
《哪吒之魔童闹海》不负众望,含预售票房已反超《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以70亿登顶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
还有上涨空间,猫眼票房预测已经升至惊人的108.47亿!
这绝对是个奇迹,不仅仅是中国动漫的奇迹,也是中国影史上的奇迹。
这些成绩离不开《哪吒》背后的男人:导演饺子。
爆势不可挡的哪吒背后,是“没有捷径只有死磕“的鬼才导演饺子的漫漫“修仙”路。
他本人的经历便是哪吒精神的真实写照:“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不晓得,但我晓得,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拍完《哪吒1》时,饺子导演40岁,看着还像个小伙子。
拍完《哪吒2》,45岁的饺子添了白发,人也憔悴了不少,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
15年前,30岁的饺子在一篇自述里自嘲:
“名牌医科大学毕业转行来搞动画,正经的工作辞职不干,一个人饿着肚子做短片,这人是不是有病啊?啊呀呀呀呀呀呀呀——所以我常说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嘛,一下就被看穿了,我真的有病耶!”
这种“疯子”人生,不成功便成仁。
大三转行,放弃医学,自学动画
饺子,本名杨宇,四川泸州人,1980年出生,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现四川大学医学院)。
大三开始自学三维动画软件,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上了一年班,辞职,宅在家里三年半的时间,靠母亲1000多元的退休金支撑,一个人一支部队的制作出了被网友称为“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在国内外获得27个专业大赛的30多个奖项。
2019年夏天,以导演的身份,再度交出蛰伏十年后的惊世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
“我的经历雷到了一大片人,名牌医科大学毕业转行来搞动画;正经的工作辞职不干饿着肚子做短片,这人是不是有病啊?”
从小到大,饺子酷爱绘画,算得上他认识的同龄人中画得最好的,他的课本上布满涂鸦,大家也称赞他画得好。然而家境普通,他又是个危机感很强的人,长大后知道靠画画赚钱的人凤毛麟角,他强行压灭了创作的火焰,准备好好做一名医生。
但,高考填志愿时,他在认真思考后还是决定听从家人的意见学医,对这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来讲,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虑,医生至少是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稳当职业。
那一年,饺子被四川收分最高的华西医科大学录取。学了两三年医,他仍然对这个职业提不起兴趣。反而是在2002年,大三的下半学期,他无意中接触三维动画软件MAYA,发现靠一个人的力量居然也能做出那么好的画面,隐藏着的儿时理想被瞬间点燃。从此,他开始废寝忘食的,投入到动画软件的自学和苦练中。
大学毕业,彻底放弃医学专业的饺子,选择去一家广告公司做动画师,但因为商业项目受限太多,一年后,他辞去了高薪工作,一头扎进自己的动画世界里,专心创作自己的第一个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个人动画的特点是可以一个人独立创作,用一台电脑就“造”出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打,打个大西瓜》基本没花什么钱,但这部短短16分钟的动画短片,饺子却用了三年半的时间才完成。
现实的生活,就是摆在理想面前的最大障碍。父亲在饺子刚工作没多久就去世,母亲退休,每月也只有1000的退休工资,辞职后的饺子,不得不做起了“啃老族”。
他形容那三年半,大部分的时间都跟生活在空间站一样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
“'衣'服基本没买过新的,‘食’上多亏母亲的打理,她经常去超市找特价,‘住’是靠父母的积蓄在成都买了套二手房,每月700多的按揭款占了我们的一半的支出。旅行是富人们干的事儿,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这三年半我没有离开过我家超过40公里。
‘娱’乐是必需的,我听评书、音乐,看电影、动漫,偶尔玩玩游戏,全是最低廉的娱乐消费,但网游不玩,太费时间和金钱,我家甚至网线都没牵,我要上网就去朋友家上,这样可以减少娱乐时间,减少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还保证了用于动画制作的电脑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这也是我所从事的行业,我在娱乐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积累。”
《打,打个大西瓜》在豆瓣拿下了8.8的高分,被网友称为“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 “国内最具内涵动画片”,在国内外共获得27个专业大赛的30多个奖项,成为动画专业的学生无人不知的影片。
很多人经常说:
我已经学了这个两年了,放弃是不是太可惜?
我已经做这行三年了,转行是不是太浪费?
我在这儿坚持五年了,难道不应该再继续坚持吗?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在饺子的眼里,电影制作“没有捷径只有死磕”。
在饺子看来,做成一件事的基础是“热爱”和“坚持”。“做动画要用心,要真诚,要能克服来自各种方面的困难,要与生活作战,与诱惑作战,与压力作战,与自我作战。在漫长的独自作战的岁月里,我经常问自己,如果坚持了那么久,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怎么办?我的内心回答我,其实我已经得到了很多,创造一个东西出来的这个过程是独一无二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多聊一下饺子的父母。
为什么饺子版《哪吒》里,哪吒爸妈一改原著的形象,而成为吒儿最坚定的守护者?
因为饺子的爸妈对他正是如此,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他的精神世界的投射。
最初弃医转行,旁人冷嘲热讽,爸妈用爱支持,花了大价钱给饺子买了高配置的电脑。
父亲去世了,饺子要辞职,母亲继续用爱支持,跟他住在一起,照顾他的衣食起居,用退休金支撑日常生活。
饺子回忆说:
消费方面,我们能省就省,“衣”服基本没有买过新的;“食”物上多亏有母亲打理,她经常去超市找特价菜,而且我们以素食为主,健康又经济;“住”宿靠父母的积蓄,住在成都买的二手房里;旅“行”,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
在充满偏见的世界里,哪吒有父母的爱做靠山,饺子就是哪吒,他说: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没有他们的开明豁达,我不可能轻易转行;没有父母的无私支持,我不可能不放下梦想,为五斗米折腰;没有母亲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短片制作中。
整整三年多,饺子没有离开过家超过40公里,绝大部分日子就像生活在空间站一样,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偶尔出去散散步,锻炼下身体。
90%的人做不到在他那样的条件下辞职修炼,即便能做到那10%,其中绝大多数人也不可能像饺子一样,日复一日地极度自律。
那三年多,饺子家连网线都没拉,需要上网的时候他就去朋友家。一方面,这样可以减少娱乐时间,另一方面,电脑在制作动画时要求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
人,不疯狂,不成魔。
做《哪吒1》的这五年,饺子说最怕生病:“生病之后,如果我要住院了,那些反馈一堆积过来,没办法看了,这就真的抓瞎了。”
然而,这一切又都是值得的。
《哪吒1》从点映到上映再到最后,好消息不断。
而《哪吒2》,正在创造新的奇迹!
什么是余生中最重要的事?
22岁时,饺子知道,余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大于一份稳定的工作,于是他弃医转行做动画。
24岁时,饺子知道,余生去做出自己的作品,大于在一家不喜欢的公司做不喜欢的广告,只为生存。于是他辞职,破釜沉舟,闭关3年8个月,倾注全部,打造自己的作品。物质上极度贫乏,但精神上无比富足。
40岁时,《哪吒1》火了!爆了!超预期地爆了!可以说是横空出世!这时候,一般人会怎么做?拉投资,高产出片,赚大钱。但饺子没有,那不是他想要的。当时接受采访时他就定下来了,他说:“第一部我们用了5年时间,第二部也是差不多时间制作吧。”
45岁时,《哪吒2》不负众望,比第一部更精进了!饺子接受采访时说:“我跟团队一直在说,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去做,不能给自己留后路,不要给自己留任何可突破的可能性,这一部要做到绝,把所有人的潜力都逼到极限。等你跨过了这座高山之后,你回望的时候会发现,不过如此嘛,大家的能力又长了,下一部再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吧。”
饺子,不管多成功,都初心不改。
从22岁到40岁,再到45岁,20多年过去,从药学院的学生到首部电影票房破70亿、两部电影票房破100亿的国产动画电影导演,他还是留着平头,穿着400元的毛衣,发着几乎无人问津的微博推国漫,骑着共享单车去饺克力工作室,心里装的是下一部作品。
他永远要去做余生最重要的事。
从医学生杨宇到导演饺子,从50亿到60亿票房,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写满警告:“动画养不活人”“国产片没前途”“续集必扑街”......但总有些“疯子”偏要证明:那些杀不死你的偏见,终将成为你的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