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提前退休,我接母亲回城养老,没想到婚姻和母亲,我竟只能选一个



1992年夏初,妈妈摸着我的脸,笑着说:"儿子啊,你考上省城的大学,可是我们家头一份光。"

二十多年后,我终于在省城站稳了脚跟,买了房子,也有了体面的工作。看到妈妈在大哥家过得不开心,我迫不及待地把她接到自己家里来住。可我怎么也没想到,原本和睦的小家,会因为这个决定彻底散了。那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当初大哥会对我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城市里的游子

当我站在合肥南站的站台上,看着身边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一阵心酸涌上心头。妈妈穿着一件褪色的蓝色格子衬衫,手里紧紧攥着从老家带来的布包,眼神怯生生地打量着这座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城市。



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早已不是我二十年前来求学时的模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CBD商圈灯火辉煌,地铁纵横交错。但对生活在宿州小县城的妈妈来说,这里就像是另一个世界。

"小威,这电梯咋这么快啊?"妈妈紧紧抓着扶手,脸色发白。我忽然意识到,在老家,她一年到头也坐不了几次电梯。

我在政务区买的房子在18楼,120平米的三室两厅,虽说月供压力不小,但在合肥的IT行业干了十五年,好歹也算站稳了脚跟。老婆小慧是本地人,在省图书馆工作,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这个家,一直是我引以为豪的港湾。

妈妈来之前,我特意请了两天假,把客房重新粉刷了一遍,换上新床垫和床品。小慧也难得下了厨,做了几个妈妈爱吃的徽菜。

"阿姨,尝尝这个腌笃鲜,我特意去巢湖买的咸肉。"小慧笑着给妈妈夹菜。

妈妈夹起一块肉,咀嚼了半天,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想说什么——在老家,她总嫌弃大嫂的厨艺,现在又怕得罪小慧。

"妈,小慧做的菜可是在们小区出了名的好吃呢。"我打圆场道。

"嗯......"妈妈放下筷子,"就是盐重了点。"

饭桌上一时陷入沉默。

裂痕初现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妈妈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但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她总是趁我不在家的时候,对小慧说东说西。

"这衣服也不用分类洗吧?浪费水电。"
"客厅地板这么滑,我都不敢走,你就不能铺块地毯?"
"小慧啊,你看隔壁王奶奶,人家孙子都上初中了,你怎么就不再要个二胎?"

小慧每次都笑着应付过去,但我能感觉到她的不耐烦。直到那天晚上。

"老公,你知道你妈今天干什么了吗?"小慧躺在床上,声音有些发抖。

"她把我新买的香奈儿包包塞进了洗衣机,说是要帮我洗干净。那可是我存了半年工资买的......"

我一下子坐起来:"什么?那包不是要专门干洗的吗?"

"现在已经变形了。我跟她说这个不能机洗,她还说我矫情,说她那个年代哪有什么包包不能水洗的......"



我第二天找妈妈谈这事,她却一脸无辜:"我这不是好心帮忙嘛,她那包也就两三千块钱......"

"妈,那包是两万多......"

"什么?"妈妈惊得站起来,"败家!你媳妇真是败家!一个包两万多,你知道老家一亩地一年才挣多少钱吗?"

矛盾激化

那个包的事情之后,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微妙。小慧开始加班,常常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妈妈则整天守在家里看电视,声音开得特别大,说是耳朵不好使。

"小威,你让你妈白天出去走走吧,整天在家里多闷啊。"小慧委婉地提议。

我也这么觉得。在合肥,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去户外锻炼,家门口的滨湖公园就很适合。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她却摇头:"我一个人哪儿都不敢去,万一迷路了怎么办?"

"妈,您带个手机啊。"

"那个什么导航,我看不懂。再说了,我年纪大了,还是在家看看电视好。"

事实上,妈妈不是不会用手机。在老家的时候,她可是快手的忠实用户,经常刷到深夜。但来了合肥后,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处处表现得特别无助。



小慧怀疑妈妈是装的,但我不这么认为。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真相。

那天我感冒请假在家,听见妈妈在跟老家的姐妹们视频聊天:"我儿子在这边挺有本事的,住的是高档小区,家电都是智能的。就是儿媳妇..."她压低声音,"整天摆着张臭脸,一点都不懂得尊重老人。"

我在门外听得心凉。没想到妈妈面对我们时的无助和怯懦,都是装出来的。她是在用这种方式,让我和小慧觉得愧疚,好掌控这个家。

家庭危机

事情在那个周末达到了顶点。小慧父母来家里吃饭,席间聊起了要二胎的话题。

"小慧啊,你看现在国家都放开二胎了,你们要不要考虑再要个孩子?"小慧妈妈笑着说。

"就是,最好要个男孩。"我妈立刻接话,"我们小区好多人家都生二胎了,隔壁王奶奶的儿媳妇都生了个大胖小子。"

小慧放下筷子:"阿姨,我在图书馆工作,再生一个很难兼顾事业。而且,男孩女孩对我们来说都一样。"

"那哪能一样?"妈妈提高了声音,"你看我们村里......"

"妈!"我打断她,"现在是在城市,不兴重男轻女。"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跟你妈说话?"妈妈眼圈一红,"早知道你在城里待久了,连亲妈都不认了。"

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凝固。小慧父母很快找借口离开,临走时,小慧妈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晚上,小慧收拾碗筷时,妈妈又开始了:"你看看人家王奶奶,每天含饴弄孙,多幸福。你要是再生个男孩......"

"够了!"小慧终于爆发了,"您要是那么喜欢带孙子,回老家带您大儿子家的孩子去!整天在这里指手画脚,我受够了!"

支离破碎

那天晚上的争吵后,小慧收拾了几件衣服,带着女儿回了娘家。临走前,她什么都没说,只是定定地看了我一眼,目光里充满失望。

我蹲在女儿的房间里,看着她的巴啦啦小魔仙书包,泪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半年前,我们一家三口还在这里陪她写作业,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

"儿子,别难过。"妈妈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走进来,"男人嘛,要向前看。等改天我给你介绍个更好的......"

"妈!"我猛地站起来,"您就不能消停一会儿吗?我的家就要散了,您还在说这些!"

妈妈愣住了,手里的碗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鸡汤溅了一地。

"我...我这不是为了你好吗?"她颤抖着说,"你看看你现在,连个儿子都没有,以后......"

"以后什么?"我冷笑道,"以后您老了没人养?您就是为了这个,才处处针对小慧?"

妈妈瘫坐在地上,泪如雨下:"我就是怕啊...怕你们赚了钱不要我,怕我死了都没个孙子送终......"

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妈妈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是源于她内心深处的恐惧。在她那个年代,养儿防老不只是一句俗语,更是生存的保障。可她没意识到,这种畏惧正在毁掉我的家庭。

艰难抉择

接下来的一周,我像个幽灵一样在公司和家里游荡。项目经理看我状态不好,主动把我调离了重要项目。中午,我一个人去合肥街头的面馆,点一碗牛肉板面,却总是吃到一半就没了胃口。



小慧的朋友给我发来离婚协议书。看着那几页冰冷的文字,我的手不住地发抖。

"老周,你没事吧?"同事老张关切地问,"要不要一起去喝一杯?"

我摇摇头。这种时候,酒精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晚上回到家,发现妈妈在收拾行李。

"儿子,我决定回老家了。"她轻声说,"我这个人啊,就是命苦。年轻时候吃了太多苦,心里总是放不开。我以为来到城里就能过上好日子,可是......"

"妈......"

"你别说了。"她抹了抹眼泪,"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很多事。你跟小慧都是好孩子,是我太自私了。"

看着妈妈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那个夏天,她是怎样含着泪把我送上去省城的火车。那时候她说:"儿子,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咱们全家都跟着你享福。"

二十多年过去,我确实在物质上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可是在精神上,我们之间的代沟却越来越深。

终局未定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在老家的麦田里追蝴蝶。妈妈站在田埂上喊我回家吃饭,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醒来时,枕头是湿的。

我打电话给大哥,想问问他当初是怎么处理这些矛盾的。

"二弟,说实话,我也后悔。"大哥的声音透着疲惫,"当初要是能多理解理解妈,多开导开导她,也许就不会闹到那个地步。你还记得咱爸临走前说的话吗?"

我愣住了。爸走得突然,那时候我刚接手公司一个大项目,等赶到医院,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倒是大哥,一直守在床前。

"爸说,咱妈这辈子就知道为儿女操心,从来没为自己活过。"大哥叹了口气,"可我们当儿子的,有谁真正理解过她的苦楚?"

挂了电话,我打开妈妈的快手账号。她的关注列表里全是带孙子的短视频,点赞最多的是一个评论:"含饴弄孙才是天伦之乐。"

原来,她眼中的幸福这么简单。

第二天一早,我去了小慧父母家。岳父岳母都上班去了,只有小慧在家。看见我,她愣了一下,却没关门。

我们在客厅里坐着,谁都没说话。过了好久,小慧才开口:"你是来送离婚协议书的吗?"

"小慧,对不起。"我深吸一口气,"这段时间,我什么都没处理好。"

"你知道吗,我其实能理解阿姨。"小慧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妈也总念叨要二胎。但是...但是我希望你能明白,组建一个家庭需要彼此尊重,而不是一味地妥协和忍让。"

我握住她的手:"给我一次机会,好吗?我和妈妈谈过了,她说要回老家。但我觉得,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你想怎么办?"

"我在公司附近找了个小区,准备租套房子。离公司近,妈妈可以住那里。我每天下班可以去看她,周末带她来家里团聚。这样,她既能保持自己的生活空间,我们也能好好相处。"

小慧沉默了很久。窗外,蝉鸣声此起彼伏。这是合肥最热的季节,也是我人生中最煎熬的时刻。

最后,她轻轻说:"好,我们试试。"

新的开始

妈妈没有回老家。在我们的劝说下,她同意了新的安排。我在公司附近的瑶海区租了个两居室,家具电器都配齐了。最重要的是,小区里有个老年活动中心。

"您看,这里每天都有太极拳课。"我带妈妈参观的时候,指着活动室说,"听说教练是个退休的体育老师。"



妈妈犹豫了一下:"我...我不会打太极拳。"

"可以学啊。"我笑着说,"您不是总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吗?"

慢慢地,妈妈开始适应新的生活。她在太极拳班认识了几个和她年纪相仿的阿姨,经常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或者在小区的凉亭里打打麻将。

每天下班,我都会去看她。有时候带着工作上的烦恼,有时候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开始学会倾听,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或逃避。

小慧也常来看她。有一次,我回来看见她们俩在厨房忙活,原来是在学包黄山烧饼。

"你妈的手艺真好。"小慧悄悄告诉我,"以后可以开个小店,专门卖徽州特色小吃。"

"那哪行啊,我这把年纪......"妈妈嘴上推辞,眼睛却亮了起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们的关系在磕磕绊绊中慢慢改善,虽然还会有分歧和争执,但至少学会了互相理解和包容。

前几天,妈妈参加了小区的才艺表演,表演了一段太极拳。看着台上那个穿着唐装、精神矍铄的老人,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她真的可以为自己活着。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她一个机会,让她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