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吒儿”能创造出票房奇迹,除了顶尖的视觉特效、精心打磨的剧本以外,另一主要原因,便是电影在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基础上,融进新时代精神内涵,更以哪吒形象底色为出发点,切中了中华民族绵延5000年的历史课题:敢于斗争、改变世界。



“哪吒”的“汉化”

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

“吒儿”为何总能戳中我们的心?

因为拒绝被安排的命运,面对强权无畏挑战,这也是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坚韧主脉。

众所周知,哪吒最早以宗教形象传入中国。千百年间,经过长期的“本土汉化”,其逐渐演变为三头六臂、嫉恶如仇的神话人物,并在元末明清走进《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斩妖除魔、大放异彩。



提起哪吒的事迹,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大闹东海”“剔骨削肉”。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之一,他的形象经过不断地解构、重构,形成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和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内核。

新时期的哪吒,

英勇的反帝反封建斗士

艺术,来源于真实,哪吒的每一次“重生”都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进入近现代时期,其更是被赋予了反帝反封建斗士的角色意义。

例如,毛泽东就非常喜欢援引《封神演义》中的故事来讲述重要道理,并启发干部。他就经常以哪吒举例,提出应充分发挥年轻人的革命性和创造性。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巩固了哪吒斗士的形象。影片中,哪吒成为一个敢于反抗强权、勇于为民除害的英勇少年。制作方借此歌颂革命者在思想上觉醒后,与一切封建殖民反动势力斗争到底,最终赢得了庶民的胜利。



《哪吒闹海》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影片中,面对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的威胁,他牺牲自己、解救黎民,重生后将龙王一伙一网打尽,让陈塘关重见天日

进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新时代,在推进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哪吒进一步“重生”。在IMAX巨幕上,他从《封神演义》中那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角色,彻底转变为面对世间不公和乱相,敢于发声、抗争,勇于担当的热血少年。在敌人面前,大声呼喝着:“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



正如网友评论:“哪吒的枪,挑破的是躺平摆烂;哪吒的绫,围绕是时代脉搏;哪吒的火,点燃的是斗争精神!”

“因为我们都太年轻,

不知天高地厚。”

影片末尾,有句话曾让不少观众深感触动。

当哪吒与无量仙翁两方的大战告一段落,结局似乎并不明朗。仙翁的计谋没有得逞,哪吒也没有荡平仙界。得知龙族将隐居深海,哪吒不禁挽留敖丙,与自己并肩战斗。敖丙不解,在他看来,这个世间的秩序是如此井然,神、仙、妖、魔界限依旧森严,谈何改变。然而哪吒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不是不知天高地厚,而是由于不满现状,暗下了改造世界的决心。当哪吒与敖丙走向彼此,场景一度让人泪目。



透过屏幕,我们仿佛看到了很多人的身影浮现。我们看到五四运动中那些朝气蓬勃的面孔,看到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看到南湖红船中开天辟地的13位开拓者……他们是逆天改命的抗争者,亦是负重前行的觉醒者,他们身上闪烁着哪吒式反抗固有秩序的热情和血性,充斥着青年人与世界交锋的勇气。

为了改变旧世界,有志青年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中有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陈延年;有骨头烧成灰,也要做中共党员的邓中夏;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严守党的秘密不惜牺牲一切,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革命的胜利之盾。终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935年10月,当带领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翻越六盘山,进入宁夏南部地区时,感到胜利在望的毛泽东,慨叹道:“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缨在手”“缚住苍龙”,这些,正是哪吒形象的关键元素。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如今,我们见证着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见证着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东方巨龙,正在砥砺前行……

回望荧幕,哪吒的故事还将继续,他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是我们骨子里的民族精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