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当大街小巷渐次点亮花灯,元宵的序曲已在正月十三悄然奏响。这个被称作"小元宵"的特殊日子,既是巧匠试灯的吉时,亦是农耕文明的观象台,更裹挟着"阎王忌"的神秘传说。今日不妨随我们拨开千年时光,探寻正月十三暗藏的天地玄机。
【壹·灯影摇曳处 人间烟火浓】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唐·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古人为筹备元宵灯会,早在正月十三便开启"试灯"仪式。匠人们将精心制作的走马灯、宫灯、龙灯次第点亮,光影交错间检验工艺,谓之"灯头生日"。胶东人家此日必蒸"圣虫"面塑——盘龙卧虎的面点不仅是孩童玩物,更寄托着"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朴素愿望。
正月十三在我国民间被称为“灯头生日”,在古代,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试灯”,也就是将元宵节所用的花灯全部点上,看看灯的效果怎么样,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元宵节闹花灯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这天大街小巷都会挂上各种各样的花灯,有兽头灯、走马灯、宫灯等,正月十三试灯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元宵节的花灯以最好的状态供人们观赏。由于到了正月十三意味着元宵节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作好的灯,因此这天才被称为“灯头生日”。
在灯头生日这天在我国民间有吃汤圆和圣虫的习俗。吃汤圆象征着着团团圆圆,人们在正月十三这天吃汤圆寓意着家庭和睦、生活甜蜜;“圣虫”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啥食物,其实圣虫是一种面食,即把馒头做成各种小动物的形状,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贰·阴阳交汇时 禁忌藏玄机】
民间素有"正月十三阎王忌,七事不宜避凶煞"之说,传说阎罗王因口出狂言触怒天庭,十三子尽丧于闰年各月。虽为警世寓言,却衍生出"不动土、不嫁娶、不远行"的禁忌体系。实则暗合农耕智慧:元宵前夕需整备祭品、检修农具,此时大兴土木确非良机。正如范成大《祭灶词》所云:"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传统禁忌往往蕴藏生活智慧。
正月十三在我国民间也被称为“阎王忌”,人们普遍认为这天是“凶日”。在我国民间传说中,阎王掌管着地府,其狂妄自大,有天阎王指着天说即便上天每个月收走他的一个儿子,那么他还会剩下一个儿子。
阎王说的话传到了玉帝耳朵里,玉帝勃然大怒,于是从正月十三开始每个月份收走了阎王的一个儿子,刚好凑巧这年有闰月,于是到了年关十二月,阎王的13个儿子全部都死掉了,因此人们把正月十三这天称为“阎王忌”,也就是阎王都非常害怕的日子。
在正月十三这天人们做事会比较谨慎,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为了图吉利,这天忌讳开张、嫁娶、动土。当然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到了正月十三人们要准备过元宵节了,人们要为了过元宵节做准备,实在没有精力嫁娶、动土,再加上正月的人工成本比较高,因此也就有了以上的禁忌。
【叁·观云知农事 天机在晨昏】
"老农候雨占云气,儿女争歌《田家》诗"(明·刘基《雨中杂诗》),先祖观天象总结出精妙农谚:
️雨落灯头诞,仓廪自安然
"正月十三雨淋头,晒场谷堆过檐头"(北方农谚)
对应古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骄阳灼十三,三伏井底干
"十三日头笑,伏里水车叫"(江南农谚)
对应古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宋·民歌)
❄️霜打试灯日,倒春寒更急
"正月十三白,清明冻死麦"(华北农谚)
对应古诗:"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北风卷地来,夏粮堆满仓
"试灯北风紧,麦收九成准"(中原农谚)
对应古诗:"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古谚云:"正月十三早看天,农事安排不等闲"。虽然现代农业已不囿于天时,但那些藏在云纹雨迹里的古老密码,依然是我们理解天地节律的文化基因。今日您那方天空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还是"东方风来满眼春"?
2月11日19:30
别忘了
关注河南卫视 、大象新闻
看“2025元宵奇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