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海局势的变化越来越快,很多人都发现,或许统一的步伐越来越近了。
从最早的白皮书开始,到三次“联合利剑”军演,中国大陆的动作越来越多。而且不光是军事领域,就连民事领域也有动作。
就连民航也出了一招妙手——中国民航局取消了M503航路上北向南的飞行偏置,同时还启用了W122和W123航线。
看似是简单的民航航线调整,但是却在海峡两岸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明眼人都指出,这是大陆的一招妙手,让统一的脚步更近了一步!
但是很多人却不理解,这是为什么?为何简单的调整民航航线就是一招妙手?中间又有什么隐秘?
想要明白其中的奥秘,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M503航路。
其实早在2007年,基于区域航空运输发展的需求,大陆就计划在台湾海峡西侧划设一条新的国际民航航线。
为此,大陆联合了美国等多个国家的航空专家,一同开展航线设计与评估工作。
我们之前东南沿海的航线,主要是A470航路,这条航线承载着从长三角到福建和珠三角地区的所有飞机,甚至去东南亚也是这条航路。
如果把这条航路比喻成高速公路,那这条路早就不堪重负了。
所以,启用新的航路已经迫在眉睫。
经过严谨的论证和规划,国际民航组织很快便核准了这条航线,并指定其代码为M503,这条航线在台湾海峡上空紧贴上海飞行情报区与台北飞行情报区边界的大陆一侧,在上海飞行情报区范围之内。
按照原计划,该航线应于2008年1月正式启用。
M503航线位于大陆的上海飞行情报区范围内,同时还配套了三条衔接线,分别是W121、W122和W123,这三条衔接线各自通往大陆的瑞安市、福州市和厦门市,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航空运输网络。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时的陈水扁当局出于政治目的,通过美国向大陆施压,要求暂缓公布开设这条新航线,就这样,M503航线未能如期启用。
令人气愤的是,同年,陈水扁当局却在海峡靠近台湾的一侧,单方面开辟了一条与M503类似的L1航线。
从那以后,大陆每天往返长三角及珠三角的1200余个航班,就只能依靠已经饱和的A470内陆航线飞行。
这一情况导致航班严重壅塞,不仅延误频发,还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到了2014年,国际驾驶员协会联合会实在看不下去,致函大陆,将A470航线定位为“黑五星”,意思就是这条航线极易堵塞,强烈敦促大陆尽快开辟新的航线,以缓解空中交通压力。
时间来到2015年初,大陆再次公布将于3月启用M503航线。但台湾绿营却不顾实际情况,以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发起了一连串的反对抗议活动。
大陆最终于3月4日启用M503南下航线,暂定航线向西移6海里,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向西偏航,并且暂时不使用衔接航线。
这一安排充分考虑了各方因素,也得到了岛内蓝绿阵营的普遍认可,大家都肯定了大陆在这件事情上的妥善处理。
但随着近年来两岸航班数量的快速增长,台海空中走廊的拥挤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尤其是从东南亚地区经长三角北上的线路,拥堵情况愈发严重。
在业界的强烈呼吁下,中国民航局于2018年1月4日宣布启用M503北上和衔接航线,旨在进一步优化航线布局,提升航空运输效率。
然而,蔡英文当局却对这一合理的举措进行无端指责。
他们以大陆“破坏挑衅区域安全”为由,要求大陆停止启用M503北上和衔接航线,并声称大陆要承担“严重后果”。
蔡当局称,M503距离海峡中线最近只有7.8公里,会增加台军防空压力和成本,极大地压缩了台湾防空纵深和预警时间。
不仅如此,蔡英文还放话要缓批准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等飞M503航线的台商春节加班机,甚至扬言要“根据大陆善意决定是否砍定期航班”。
在这种无理的干预下,东航、厦航176个春节加班机在遭卡关成定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取消,这不仅给台商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损害了两岸正常的交流与合作。
民进党当局一直以来都认为存在着“海峡中线” 这一概念,在他们想象中的 “海峡中线” 差不多就被他们当作是台湾的 “领空线”。
他们在各种场合大肆宣扬,声称中国大陆启用 M503 航线是对这条 “领空线” 的严重侵犯 。
蔡当局大肆炒作M503“距离中线最近只有7.8公里”,但事实上呢?
且不说所谓“中线”以西最窄处仅有65公里,7.8公里并不算少,但事实上台湾的金马航线早已横跨“中线”并深入上海情报区。
这个所谓的“海峡中线”,是1950年驻台美军为明哲保身而对台军所划的限制线,大陆从未予以承认,但出于台海稳定的考虑,以往也未刻意超越。
其实,大陆完整启用M503航线是完全合法、合理、合情的。
国台办明确指出,M503航线位于上海飞行情报区,其中并没有设置台湾的航点。
而且该航线已经充分考虑到台湾的实际情况,特意避开了台湾飞金门、马祖两地的航线,两条衔接航线与金马航线最小侧向间隔分别达到了33千米和23千米,垂直高度也各有1千米、3千米的差距,这些数据均远大于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标准。
我们再说说W122、W123这两条航路。
如果说M503是高速公路段主干道,那W122和W123就是从厦门和福州起飞的上主路的两条匝道。
走过高速的都知道,高架的匝道有两种:一种是绕个圈子上去,另一种是直接上主路。
众所周知直来直去的肯定方便,而绕个圈子的通常是因为距离不够坡度太小,所以需要靠绕圈减小坡度。
但是飞机不是汽车,航路直来直去肯定更简单。
但是福建和厦门直接上M503的直行航路,也就是W122和W123正对着台湾,W122正对台北,而W123正对高雄。
之前为了照顾台湾方面的情绪,厦门和福州的飞机都是绕圈飞行的。
其实台湾是怕大陆将战斗机伪装成民用机,从W122和W123起飞,直接突袭台湾。
由于距离太短,台湾根本来不及反应。或者直接利用民航识别码起飞军用运输机,采用空降突袭的形势,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瘫痪台湾的防控系统。
当然,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大陆完全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去攻击台湾,也会在段时间内达到效果。
但实际上,大陆完全没有必要让军用飞机利用民航航线冒充。毕竟,军事实力和经济差距就摆在那里。
正如网友说的,早上宣战,或许下午台湾老百姓就能排队办二代身份证了。
其实,启用新航线,完全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的。
而且W122、W123航路的启用极大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以往,由于航线限制,两岸之间的航空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岸贸易往来和产业合作。
如今,新航线的开通使得运输时间大幅缩短,成本降低,这为两岸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例如,在电商行业,以往从大陆发往台湾的货物,运输时间长且物流成本高,影响了商品的竞争力;新航线启用后,运输效率提高,货物能够更快抵达台湾市场,为两岸电商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两岸电商从业者分享了自己的业务变化,都表示新航线为他们的生意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两岸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在两岸交流层面,这两条航路让两岸民众往来更加便捷。网友们在各大网络论坛分享自己的出行经历,许多人表示,以前往返两岸,航班选择少,飞行时间长,中转过程繁琐;现在有了新航线,不仅航班频次增加,飞行时间也缩短了,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更加方便。
这加强了两岸同胞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正如一位台湾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所说:“新航线让我感觉和对岸的距离更近了,以后可以更常去大陆看望亲戚朋友了。”
这种便捷的交通条件也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融。
从政治意义来讲,这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有力重申。
在网络上,众多爱国网友纷纷点赞,认为这是大陆在主权问题上的坚定表态。
启用W122、W123衔接航线,再次明确了台湾海峡空域是中国领空的一部分,大陆对其拥有绝对的管辖权。
这让那些企图利用空域问题制造分裂的“台独”势力无处遁形,有力地回击了他们的分裂行径。
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台海事务都将遭到坚决反对。
说白了,大陆的这一步妙手,虽然不是军事措施,但是也在军事上客观给台湾悬挂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更重要的是,也客观宣告,所谓的“海峡中线”事实上并不存在,无论是这道海峡,还是台湾岛,都是中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