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在菏泽,我看了《哪吒2》。初三,又去看《封神2》,虽然都是二,但排片明显比《哪吒2》少,好不容易订好票,等到开场进去,影厅空空如也,一堆预告片播完,出完片头字幕,第一个场景是元始天尊复活殷郊,画面突然间黑了下来,只能听见声音,我以为这是要表现元始天尊法力强大,等了两分钟觉得不对,去找工作人员,被告知放映机坏了,又换了个厅,才好歹看成了。


其实,两部电影我都挺喜欢的,《封神2》在特效的后期制作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是一部及格的商业片,就像当年陈凯歌的《无极》,我觉得充满了东方美学的想象力,结果被喷成一坨屎。


《荆轲刺秦王》也是这样,包括《大话西游》,都是后来才被理解。而一些出来就大火的电影,后来反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我一直觉得,很多电影大获成功,除了电影本身之外,是因为恰恰赶上了时代的节拍,满足了大多数人的情绪价值。

比如《战狼》,如果在这个春节档首映,票房未必比《蛟龙行动》高多少。

已创造了票房纪录的《哪吒2》,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之前,人们想起哪吒,无非像《传奇》那首歌唱的:“想你时你在‘闹海’……”和很多小说里的传奇人物一样。


但这部电影里的哪吒,闹海的故事已经完全颠覆,其人物也和《封神演义》原著大相径庭,可以说,塑造出的不是原来的哪吒,却是每个人心中向往的哪吒。

这个哪吒,做了很多人想做,却没有做过,更没能做到的事。


他天生顽劣,不能规规矩矩上课,成为金吒、木吒那样乖乖的“住校生”,也没上过各种提分的辅导班,从不参加各种“内卷”,凭着超人的天赋脱颖而出。哪吒是一个自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小孩,父母对他只有无私的爱,不管他,也管不着他,老师也没有给他束缚,只在关键的时刻对他出手相救,这让哪吒保持了一个正常的孩子应有的天性。


正是这种天性,才真正成就了一个既桀骜不驯,又有情有义的哪吒;一个只知对错,却从不权衡利弊的哪吒;一个爱憎分明的哪吒。他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朋友,像雷锋在日记中写的“对待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他恨世间的虚伪,恨三界的不公,恨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神仙,“什么神仙妖魔?不过是他们禁锢异族命运的枷锁。”他爱得有力量,恨得有原则,他的爱恨,也是我们的爱恨,只是我们不会去爱,不敢去恨。不能像哪吒那样,永远忠于自己内心的力量。

他是逆袭成功的典范。从小背负“魔丸”的标签,处在很多人被原生家庭、学历、地域等定义的普遍困境,必须通过仙宫考试“考编制”来证明自身价值,但他并没有屈于困境,更没有选择在天界做996的打工人,而是选择了做自己。哪吒的高光点,是内心的觉醒,是勇敢的挑战。从“小爷是魔,那又如何?”,到“我命由我不由天”,再到“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哪吒挑战的,既是自己的命运,又是整个世界的秩序。


哪吒的世界是复杂的,神仙也未必好,可能虚伪而狠毒;妖魔也未必坏,也只是为了生存或进步。已经形成的秩序未必就是最好的,只是更多的人都习以为常,不敢反抗。“世间从无宿命,只有不敢挣扎的懦夫。”哪吒能以牺牲自己去挑战秩序,“哪怕肉身重塑,哪怕万丈火焰,我也是逆鳞一片,燃我自己。”


哪吒最大的魅力,不是黑眼圈和豁牙,而是他强大的内心。

哪吒最大的本领,不是风火轮和混天绫,而是他的善良和勇气,这让他无往不利,无坚不摧。


当然,一千个观众里,有一千个哪吒,但正是这样,哪吒才有了千万观众,亿万票房。

比如有人从影片中,看到了国际风云变幻。阐教大本营玉虚宫像是现实版五角大楼。


绿色仙牌上的白头鹰,仿佛绿卡的代言人。


还有炼丹炉上面的美元符号。


只想吃饭的土拨鼠被团灭等等,更让人不由联想到大国霸权、技术封锁、巴以战争等等,给影片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不知道创作者当初是否有这方面的隐喻,但当哪吒以智慧与勇气摧毁丹炉的同时,中国自主研发的DeepSeek正横空出世,席卷全球……当然,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欢迎转发,点赞,点在看。

另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请将公众号加星标置顶,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感谢大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