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孙宝震 2025-02-10 10:59:05
【编者按】按照“提得准、议得透、办得实”工作导向,青岛市政协提案工作办公室联合信网传媒推出“优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划,以文字和图片记录优秀提案背后的精彩故事。典型引路,倡导广大政协委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聚焦发展,提出更多地精品提案,让资政建言成果真正转化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举措,助推青岛经济社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城市建设中,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管线受损事件既威胁安全生产,又影响居民生活。青岛市政协委员李秋航注意到,青岛崂山区成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的项目施工城市管线保护综合协调小组,从项目立项就启动管线保护,这一举措成效显著。
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李秋航提交了关于成立项目施工城市管线保护综合协调机制的提案,该提案旨在解决青岛项目建设中城市管线频繁受损问题,通过借鉴崂山区成功经验,推动建立全市统一协调机制,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与群众生活稳定。
提案座谈会。 (来源:受访者)
项目施工频发管线“受伤” 城市“生命线”告急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项目施工中难免会出现通信线缆、水电气暖等管线受损的情况。施工挖断光缆导致通信中断,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挖破水管、燃气管,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威胁公共安全。
据统计,2022年,青岛因工程施工导致通信光缆中断80余起,数万用户断网,危及到辖区多家科研院所及金融证券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类似事件在其他区域也屡见不鲜,如2023年2月大连路社区改造挖断自来水管,。2022年12月辽阳西路高架桥施工挖断天然气管道。而造成项目施工频发管线‘受伤’的根因,源于通信线缆建设档案缺失、责任主体不明、管线交底程序不规范。”李秋航表示。
委员建议青岛推广“崂山模式” 建立管线保护协调机制
李秋航注意到,项目施工挖断管线设施已是个全国性的难题,各地都在探索破解之策,但并无有效措施。然而,崂山区却成功破局,创新性地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线保护协调机制,形成“崂山模式”。通过发改部门牵头,从项目立项之初就将管线保护工作前置,实现信息共享与责任明确,有效减少了管线受损事故。这一成功经验获得市政协委员李秋航关注。
她建议在青岛市范围内借鉴推广“崂山模式”,为项目施工挖断城市管线这一全国共性难题提供“青岛答案”。“建议成立发改部门牵头的城市管线综合协调保护机制。立项时,发改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将项目信息告知各管线主管部门,工信部门通知通信运营商,各部门明确责任,提前规划管线保护工作。同时,规范管线交底程序,明确时间、方式和内容,为管线单位摸底排查留出充足时间,让施工单位全面掌握管线信息,避免施工破坏。”
李秋航表示,全面推广管线保护协调机制将保障城市建设与管线保护协同共进,对全市发展意义重大,保障民生和安全生产,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多部门协调推进管线保护协调机制 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
据悉,李秋航委员的提案获评青岛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的优秀提案,同时该提案也得到了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的重点办理。
据悉,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处室已赴崂山区开展学习调研。先后组织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务管理局、市行政审批局、市通信管理局、青岛供电公司、青岛国信集团、青岛城投集团、青岛地铁集团、青岛城市发展集团等单位召开调研座谈、协调推进会,印发《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7部门关于建立青岛市城市地下管线保护综合协调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强化《青岛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贯彻执行,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实施建设工程事前、事中分阶段地下管线保护,有效防范因施工导致地下管线损毁事件发生。
此外,青岛也将进一步强化城市地下管线运营维护管理,明确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地下管线日常运营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保护工作联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协同。制定城市地下管线运营保护联络人清单及保护明白纸,有效指导相关单位精准开展地下管线保护工作。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地下管线数据借阅利用服务。文/顾青青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