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潇潇\。

男子钓鱼失手把鱼挂树枝上

2025年2月5日,IP地址为广东的博主@潇潇\发布了一条视频展示了自己钓鱼时候的悲催遭遇,配文是:“风干一会吧。”

视频中可以看到,一棵不算大的树木栽倒在了河道中,这事情显然刚发生不久,这棵树的树身还带有绿褐色,树枝们都还很坚强的耸立着。这没啥大不了的,看起来就是大自然的天然造景,来此钓鱼的人并不会在意,但没曾想这居然成为了钓鱼“九九八十一难”的新关卡。



只见一条小鱼被挂到了树枝上,它咬着钩,钩上还有一只蚯蚓正在扭动,小鱼也疯狂的挣扎,不断甩动身体试图挣脱束缚,但都已经正口了,想逃离谈何容易,它用力的鳃部都涨大到了极致依然于事无补。





很明显了,这鱼是博主在拉杆时候的失误,没想到鱼线会给缠到树枝上去,造成了这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

有网友表示:“一个月后来拿鱼干!”相同意思的评论还有很多。当然他们是开玩笑的,要真在这种地方晾鱼干,怕不是没几天就腐烂到发臭了,或者早被什么动物顺手牵羊了。



也有网友带入了鱼的视角,表示这是世界上最绝望的死法。



这个事件没啥好延伸的,不过因为博主的遭遇,倒是让我觉得可以回顾一下钓鱼的发展史。

钓鱼的发展史

人类早期的生存方式主要是采集野果、捕鱼和狩猎。捕鱼,作为古人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其历史相当悠久。尽管我们无法确切知道钓鱼活动具体起源于何时,但可以肯定的是,钓鱼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距今约六千年的骨质鱼钩,这些鱼钩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垂钓工具。这一发现表明,当时内陆地区的淡水钓鱼活动已经相当普遍,且钓鱼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代,我国人民发明了养蚕织绸的技术,丝线很快就被用作钓线的材料,逐渐取代了兽皮条和野麻绳等早期的钓线。到了宋代,人们又创新了一种钓线制作方法,通过化学处理蚕体,剥出丝囊,再经过拉抻和干燥处理,制成更加优质的钓线。



关于垂钓活动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诗经》中。例如,《诗经·国风·卫风·竹竿》中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就描述了,用竹竿在淇水中垂钓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在江河中进行垂钓活动。

随着封建文化的繁荣,钓鱼活动也逐渐增多。在明清时期,钓鱼变得更加普遍,不仅诗人和画家喜欢钓鱼,就连妇女儿童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工业革命的到来,为钓鱼工具带来了革新。更先进的材料和制造技术使得钓竿、钓线和鱼饵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如今,科技的进步让钓鱼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人们可以使用各种电动设备,如鱼探仪、拖网等,来辅助捕鱼。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更多专业化的钓鱼装备和配件,使得钓鱼活动更加精确和高效。



钓鱼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活动,各种钓鱼比赛、节庆活动以及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以后要是有人嘲讽你的钓鱼佬,你就用这些史实给他怼回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