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警方9日发布公告说,印度安全部队当日中午在该国中部切蒂斯格尔邦与一伙反政府武装分子发生交火,31名武装分子被击毙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正当印度总理莫迪计划2月12-13日访问美国,印度内部突然传来了一则重磅消息——印军又和叛军打起来了。印度安全部队打死31名反政府武装分子

这场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印度内部复杂而严峻的安全危机。随着印度经济、通胀和社会问题的加剧,反政府武装的势力不断扩张,莫迪政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印度媒体报道,交火发生在切蒂斯格尔邦比贾布尔地区一处森林中,当时安全部队正在展开打击该地区反政府武装的行动。安全部队至少出动了3000人参与此次行动,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而纵观2024年,印度安全部队击毙超过200名反政府武装分子,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切蒂斯格尔邦

然而,印军方面却对自身伤亡情况保持沉默。不过,从冲突的激烈程度来看,中了埋伏的印军要想“全身而退、毫发无损”,显然也是不现实的。这次交火事件发生后,印度总理莫迪并未做出任何回应,处于“失声状态”。

在这之中,3个观察点不容忽视。



1,纳萨尔派武装:印度内部的“定时炸弹”

多年来,印度内部一直充斥着各种反政府武装与“极端势力”,而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就是主要活跃在恰蒂斯加尔邦的一个叛军组织。纳萨尔派于1967年5月18日在西孟加拉邦的小村纳扎尔巴里发动武装起义后得名。该组织主张通过武力夺取政权,活动遍及印度近40%的国土,主要集中相对偏远的地区,在印度中部、东部和南部农村,尤以“红色走廊”著名,也一度被视作印度国内最大的叛军组织之一。

尽管印度政府多次组织针对纳萨尔派武装的打击行动,但该组织并有效遏制或消灭该,反而在恰蒂斯加尔邦、中部和西部地区有了该组织活跃的身影。



2,这次袭击发生的地点不寻常。

恰蒂斯加尔邦的密林山区是纳萨尔派武装主要活跃的区域,此次冲突中,纳萨尔派武装利用地形复杂、人口稀少的森林地带作为掩护,成功伏击了印军巡逻部队,展现了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尽管印军击毙了31名武装人员,纳萨尔派武装隐藏在该邦山区的人手显然不少,由于反政府武装分子行动隐蔽、流动性强,加之地形复杂等因素,使得打击行动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恰蒂斯加尔邦作为印度第10大邦,资源丰富,但贫困问题严重,土地被征用,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量农民和工人深陷贫困。该邦2000年11月1日才从中央邦正式脱离成为独立的邦,此后一直有独立的想法,且内部部族众多,形势复杂多变,纳萨尔派武装在这里不断活动,与政府的矛盾日益加深。印军此时与纳萨尔派武装发生激烈交火,很可能会加剧恰蒂斯加尔邦局势的混乱与动荡。



3,激烈对抗还会上演

此次事件可能使印度国内本就复杂的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与纳萨尔派类似的反政府武装势力可能会趁机卷土重来,其他“极端组织”也可能蠢蠢欲动,甚至可能使印巴冲突重燃的风险上升。

毕竟,纳萨尔派武装这次吃了大亏,显然不会轻易咽下这口恶气,后续势必会组织人手,对印军展开反击。同时,印军这次被埋伏,虽然击毙了31名反政府武装人员,但并没有达到消灭或重创纳萨尔派武装的目的,后续可能会继续在恰蒂斯加尔邦发起针对纳萨尔派武装的清剿行动。

对此科普启士谈谈几点看法:



  • 印度内部的问题比想象中要棘手得多。近年来,印度经济低迷、通胀高企、社会矛盾激化,民众抗议示威活动频发,为反政府武装的壮大提供了土壤。莫迪政府若不能有效应对这些内部危机,印度可能陷入更大的混乱。
  • 这把火一着,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其他反政府武装和极端组织也可能趁机蠢蠢欲动。印度内部局势越是动荡,印巴冲突重燃的风险也将随之上升,毕竟,每当印度内部危机升级到难以调和之际,印度都会挑起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从而转移内部视线和注意力,同时伺机寻求夺取克什米尔地区控制权的契机。



  • 民生才是根本。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印度内部的种种危机与安全威胁,才是莫迪政府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莫迪与其花心思跟美英等国"眉来眼去",不如把精力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否则,这个总理的位子,怕是坐不安稳。



印度内部的这场冲突,不仅暴露了其安全形势的脆弱性,也为莫迪政府敲响了警钟。当他忙着在国际上东奔西走时,自己的"后院"已经烧起了大火。当莫迪在国际会议上慷慨激昂地谈论"印度崛起"时,那些在恰蒂斯加尔邦深山里打游击的反政府武装,会不会也在收音机里听着他的演讲,然后默默地擦了擦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