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出版联合书单

2024年12月 · 总第97期

由全国美术领域优秀出版单位联合发布
在这里,遇见最优质的艺术类图书

每次转发宛若一场相识
如果你觉得这份书单值得收藏
请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

(排名不分先后)


《良渚周历2025》

良渚博物馆(良渚研究院) 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复制下方链接 打开淘宝即可入手

https://e.tb.cn/h.To1CzBQiDhFNiaa?tk=qiVJe5HFlTt HU071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良渚周历2025》通过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摄影手法,巧妙还原出古老良渚的田园农耕、祭祀祈福、采集狩猎等场景;将镜头下先民的生活与良渚大地的风貌、考古重现的历史文物融入每一页。该周历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带读者穿越时空,走进良渚先民的一年四季,领略五千年前的日常时光。本次周历设计在装帧形式和内容呈现上力求突出设计感和艺术感,采用了函套加精装的方式进行高品质呈现。

BOOK



(共六册)

陈相锋 主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对宋元花鸟画的经典作品在形理关系与临摹技法上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与示范,力求准确地还原宋元画家的观物方式。从而深入剖析自然界物象与心中意象、画中物象的关系,认识物形与物理的关系、物理与画理的关系,理解笔墨与形理、质感精神的关系,最后做到能以“宋元之眼”进行临摹、写生与创作,以真正传承宋元花鸟画的精髓。丛书因其专业性和权威性被中央美术学院选为教材。

第二辑题材挑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草虫”与“畜兽”二科入手,对宋代花鸟画的临摹做出补充,另一方面,是着眼于“梅”“兰”“竹”这三个花鸟画临摹学习中的核心难点展开攻克。在这一辑中,主编陈相锋老师也参与撰写、绘稿工作,推出《宋元墨竹》一册,他从文同、李衎、赵孟頫三家入手,对宋元时期的墨竹题材经典作品展开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极为细致的示范,值得期待。


BOOK


《辽博日历·2025》

王筱雯 主编

辽宁美术出版社

时盛岁新,一岁一年,熠熠生辉,《辽博日历》又如期而至。《辽博日历·2025》收录了齐白石及其师友弟子们的书画篆刻文物365件,规模之大、藏品之优,令人赞叹!其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更胜一筹!辽宁省博物馆甄选齐白石365件精品文物,绘画303件,书法作品31件,篆刻作品31件,集成《辽博日历·2025》。365天,每天重拾一件珍品,让我们在四时流转间,走进齐白石的艺术世界。

今年辽博日历的外观整体采用红色,色彩大气典雅,细节处处与吉祥的特质相应。每一页日历呈现一幅精美作品,颜色古雅静穆,每一张作品都能勾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内页采用艺术纸张,色彩表现力极强,让人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为让读者更直观地欣赏原作的细腻笔触,感受每一处款识和铃印的独特韵味,全书采用高清大图,整体展示与局部细节并重。图版内容丰富,高清大图旁配有文物信息,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物基本情况。


BOOK


《层叠的北京:看得见的古都八百年》

李纬文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是一座具有800多年建都史的古今层叠的城市,要读懂它的今日,就要走进寻常巷陌、残碑断础、古寺旧苑,在历史层次之间穿梭往还,在旧日时光闪现的瞬间,追寻那些理想、宏愿、蹉跎与怅惘的残影,看到它们投射在今日城市沙盘上的痕迹。就像从书页上的笔痕还原逝去页面的字迹,而那些字迹会告诉我们这座城市如何成为北京。

《层叠的北京:看得见的古都八百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通过梳理一组组古建筑的兴衰沿革、前世今生,重新发现叠压之下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生活信息。每一组建筑,作者都手绘各时期格局层叠大图,通过古今对比,读者可以清晰地看见北京城的往昔。这本书以图文的形式,辅以古建筑知识点链接,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了解北京这座古都的独特视角,以古建筑的细节回溯观察解读北京城市史,破解散落各处的“城市密码”。

BOOK


《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

应金飞 主编 陈纬 执行主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

《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以宋代书法为主题,展现宋代“尚意”书风的缘起、特征与发展,及“尚意”书风对明清书法美学思潮的影响。“尚意”书风是指以“宋四家”即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突破唐代以来书法“尚法”的樊篱,推进书法向前发展,呈现崇尚新意、凸显个性的时代书风。这是一条以抒发情感为最高艺术境界的创新之路,宋人的“尚意”书风影响了宋以后历代的书法创作:既尊重传统规律,又追求个性和创新,形成中国书法的审美精神,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

全书分“贞珉萃英”“我书意造”“布瀖流衍”三个章节,每部分都围绕此主题,展示了两宋金石碑拓、宋元书法和明清书法。展出来自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天津博物馆、瑞安博物馆、湖南博物院、温州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数十家单位馆藏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家作品50余件,其中宋元名作20余件。收入蔡襄《持书帖》、陆游行书《自作诗卷》、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徐渭行书欧阳修《昼锦堂记》轴、董其昌草书苏轼《赤壁怀古》卷等。


BOOK


《捡来的瓷器史》

涂睿明 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本书荣获2024年“最美的书”。作者以十块捡来的瓷片为引,通过这些看似不引人注目的瓷片勾勒出陶瓷发展史的十个重要节点,从陶瓷工艺的角度,创造性地将历史叙事与美学欣赏相融合,描绘出一幅横跨千年的景德镇陶瓷工艺史、陶瓷文化史和陶瓷贸易史的漫漫长卷,展现典雅厚重、包容多元的中国陶瓷美学,以优美的文学笔触让千年瓷都的形象穿越历史的沧桑跃然于纸上,生动展现了景德镇陶瓷工艺技术发展所引发的瓷业变革,见微知著地让我们得以窥见景德镇在宋元至清末民初这一历史阶段的瓷器发展面貌。


BOOK


《中国玉器全集》(普及版)

杨伯达 主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

《中国玉器全集》(普及版)以年代为序,总结同时期玉器的共性及个性,为分类、辨识、学习古玉提供了很好的资料,有助于读者做好横向的比较与总结,更具权威性、知识性、系统性学习、认识、鉴赏古玉。通过对古玉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可以更好地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BOOK


《共和国100个经典民生设计》

林晶晶 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作品。精选了100个1949年以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伴,对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产品,图文并茂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关切,展示了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创新精神。书中通过四个发展阶段的详细介绍,聚焦中国设计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以及如何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本书也强调了中国设计所折射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本书是理解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历史和价值的重要读物。


BOOK


王羲之书体解析系列

《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解析》

《王羲之圣教序解析》

《王羲之等人尺牍解析》

胡长林 编著

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系列图书全方位解析了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介绍了作品产生的背景、影响力、作品书体演变的必然性和相应的书法史脉络。在具体内容方面,运用传统谢赫六法论,分析了作品的行气、布白、空间布局、章法节奏等;在后世影响方面,解析了唐代、宋代、元代、明清时期书法家的作品,揭示了书法的传承、发展以及此艺术体系的完善过程。作者对碑帖中的字做了字形结构分析、运笔分析、虚实分析、笔画断连关系、动静对比,以及临帖笔法掌握的要点等详细的解析,然后介绍了书法鉴赏常识、书法创作的规律等。本丛书是一部集书法鉴赏、书法学习为一体的优秀读物。通过本丛书,读者能认识到王羲之作品的重要价值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深远影响。


BOOK


《鹿邑崔寨遗址出土瓷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鹿邑崔寨遗址出土有大量瓷器,以白瓷为大宗,其次为酱釉瓷、白地黑花瓷,另有少量青釉瓷、白釉红绿彩瓷和三彩等。时代包括唐、宋、金和元,以元代瓷器最多,其次为宋金瓷器,唐代瓷器较少,同时也是元代的小规模瓷器集散地。本书选取200余件瓷器,以图片加说明的方式结集成册,适用于考古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


BOOK


《绘游哈尔滨——手绘哈尔滨建筑指南》

陆双 章恺礽 编绘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作品是一部结合艺术与历史的独特旅游指南,带领读者通过手绘的视角探索哈尔滨这座极富文化底蕴的城市。书中不仅涵盖经典建筑的细腻手绘插图,还详细介绍了每栋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与建筑风格,让读者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沉浸式体验建筑的艺术设计,精美的插图和详实的文字解说,让读者深入了解每座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及艺术价值,感受哈尔滨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特质魅力,传递着对城市文化的传承。


BOOK


《沙漠中的美术馆——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

赵晓星 著

读者出版社


敦煌石窟是对中国古代敦煌郡和晋昌郡(瓜、沙二州)就岩镌凿之佛教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和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和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等。因其最大的石窟莫高窟位于古敦煌郡、各石窟的艺术风格又同属一脉,故以敦煌石窟作为统称。长久以来在莫高窟的盛名之下,敦煌石窟群的其他石窟显得默默无闻。实际上,每一座石窟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并保存着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敦煌石窟群中的其他石窟则各有各的绮丽。本书重点介绍了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石窟、昌马石窟等,这些石窟同样见证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反映了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本书作者从这些石窟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入手,针对其艺术风格的演变,从历史、艺术、人文角度加以分析,以图文的形式叙述莫高窟之外的壁画与造像艺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BOOK


《中国书法之美:历代书法的审美与流变》

方建勋 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次以中国美学研究的视角,系统性梳理中国书法历史过程中审美流变的原创性学术著作。全书以方建勋近20年来研究中国书法的成果为基础,结合800余张的珍贵碑帖实物图片为对照,自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秦汉篆书,至行书、楷书,将不同时期不同字体的形态特征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精髓拆解,以简明、扼要、优美的语言阐述书法何以美,如何美。本书不仅代表了中国当代学者在美学研究、书法研究上的学术研究水平,也从宏观到微观,不同维度地向大众呈现了中国书法史的历程。


BOOK


《古朗月行:中国古代名画观咏》

黄杰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该书共收录作者观咏中国古名画112幅154首,涉顶尖34家(佚名者4),以论叙为主,涉笔墨、章法、旨趣、意境、风格、鉴定、画家、画论等,并翼以画家小传、小像、重要载记及相关注释,使微具隋以迄清前期画史之规模。遇原有题跋诗词者,则步韵赓和,略表仰止前规之意。倘有助读者诸君赏爱旧时月色,感应故国之诗心,则余之至幸矣,故聊借太白拟古之《古朗月行》以名焉。


BOOK


《乡土文化遗产看中国:在泰顺看见中国》

黄菊 主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泰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都对应着一门手艺的传承和一位手艺人的坚守。泰顺目前拥有1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12月5日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泰顺提线木偶、木偶头雕刻、三杯香制作技艺、红曲传统制作技艺等。配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制定出台的《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这些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与文创设计能为我国乡村地区的传统民艺复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BOOK


《大学美育》

陈琳 著

安徽美术出版社


《大学美育》,普通高等院校美育创新规划教材。全书分为四章八个单元,包含了大学美术类教育中绘画、建筑、雕塑、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书中除第四章书法和篆刻两个单元外,其他章节均对中西方不同艺术门类进行比较和分析介绍。每个单元主体部分包括艺术门类的背景知识、技法要点、审美特征、时代意蕴、经典阅读等内容。该书内容按照现阶段大学美育相关课程设置,力求帮助学生完成对具体美术门类的历史梳理、美育维度、美育经典、美育体验和美育能力的建构。


BOOK


《咫尺幻境》

王恒 著

摄影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国内摄影师拍摄的超微距昆虫主题摄影画册。超微摄影作为摄影领域的喜马拉雅山,它充满尖锐的技术挑战,如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摄影师投身其中。本书所呈现的是作者在博物学和超微摄影两大领域的交集中探索实践的成果。书中的200张巨幅昆虫摄影作品以惊人放大倍率展现出日常生活中人类肉眼视而不可见的昆虫之美。本书的作品在技术和审美层面都突破了昆虫显微摄影的标准范例,把强烈的生命感乃至夸张的个性赋予给冰冷的标本,旨在致敬这些伟大的“渺小者”。

王恒,摄影师,户外探险类系列纪录片《侣行》的长期合作伙伴,参与过《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拍摄。因缘际会,他闯入了昆虫超微摄影的领域,从养虫、抓虫、制作标本到研制拍摄设备部件,研究各种布光的可能性与创造性,借显微之眼窥虫生之妙。

BOOK


《艺起“杰”作》沈天舒 周净 主编

岭南美术出版社

“艺起‘杰’作”艺术展是由周杰伦作为专业艺术策展人的国内首秀,该展览于2023年10月16日在上海开展。

本书是“艺起‘杰’作”艺术展览的同名艺术画册,也是周杰伦出道24年来首次授权出版的正规出版物。画册内容以大量图片结合文字的形式,以音视频等方式多维度地向读者呈现与剖析周杰伦在艺术收藏与音乐创作后面的创作关联和小故事,从而为读者揭开周杰伦神秘的艺术面纱及收藏之谜,让读者能看到并了解周杰伦那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打开这本画册,仿佛进入到了「艺起“杰”作」的展览现场。每一页都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内里简短的文字,独家授权的照片,仿若周董就在您的身边讲述着这场展览的魅力所在。同时,这又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感受艺术带来的愉悦和震撼,又能细细品味到音乐与艺术互融时所带来的奇妙感觉。在为读者呈现该展览的展览现场及与展览、展品相关趣事的同时,更让读者感受到艺术的多元化融合与创新。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出版物,它就像一场音乐剧,有高潮、有平稳、有返场,到最后,你竟然还能发现这里竟然有彩蛋,一个能与周杰伦一起跨空间一起去创作一件艺术品的彩蛋,走进周杰伦的艺术世界,感受音乐与艺术的无限魅力。


BOOK


《朋友,新年进步:贺年片上的中国大学(1952-1988)》

刘宇 潘妍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贺年片风靡中国大学校园,成为传递情谊与时代风貌的独特载体。本书精选1952至1988年间500余张中国大学贺年片,通过图像生动展示中国大学历史沿革及院系调整的影响。这些贺年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审美与时代变迁,还深刻体现了各大学的独特气质,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新中国教育发展史的独特视觉档案。书中贺年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绘图案、纹饰、书法拼贴等装饰性元素个性鲜明,展现了特定年代的审美特点。从地质勘探到戏剧演出,再到校园足球赛,这些贺年片捕捉了鲜活的大学生活瞬间,承载了四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这不仅是研究中国大学历史的重要参考,也是感受时代变迁、追溯往昔岁月的生动见证。


BOOK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的倔强》

田玉彬 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国宝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南唐重臣韩熙载举办夜宴的隐秘故事。那天宴会上来了两个佯装宾客实则肩负特殊使命的画家。原来,南唐后主李煜听说韩熙载家宴会上常有荒唐之事,因此命他们来观察实情并绘图报告。传世《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即是画家之一顾闳中作品的宋摹本。

韩熙载出生于唐末,成长于嵩山,成名于洛阳,活跃于南唐,去世于宋初,人生横跨五代乱世,生活地域先北后南。青年时期韩熙载壮志凌云,晚年的他选择躺平,以颓废示人。然而,他终究放不下内心的骄傲。画中的韩熙载拿起鼓槌敲击想象中的战鼓,倔强地对抗着身不由己的荒诞,直到最后带着鼓槌进入虚空之中。《韩熙载夜宴图》所达到的心理深度、所采用的叙事策略闪耀着现代性的光芒,与其古老历史形成强烈反差,实乃中国古画史上不可思议的存在。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的倔强》是作家、学者田玉彬继《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洛神赋图:曹植的爱情》《千里江山图:大宋的颜色》之后的第四部古画超细读著作。作者研读古画的“田式细读法”在本书中再次绽放独特魅力:小到床帷上的诡异纹样,大到画卷末尾韩熙载孤独形象的寓意,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水到渠成的解读。


BOOK


《山海经里的奇幻世界:奇山篇》

毛红艳 编著

陈伟 杨静 绘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套书共10册,是一套以《山海经》原文为蓝本改编创作的美育绘本。奇山篇精选了《山海经》中10座著名的山峰,如招摇山、青丘山、长右山、不周山等,每座山峰独立成册。书中以山中的奇兽和神话传说为线索,通过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故事,生动展现了每座山的地理特征、物产资源、人文传说等,同时深入探讨了友情与协作、突破与探索、爱与别离、敬业与担当等主题。本套书的绘画风格融合了传统壁画的艺术精髓与中国古画的构图特点,并结合现代儿童插画的审美趣味。整套书旨在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山海经》世界,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带领他们穿越时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BOOK


《热爱生活:大卫·霍克尼作品集(增订版)》

[英] 大卫·霍克尼 著

周渝/译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当代艺术大师的权威回顾展,定格大卫·霍克尼对绘画的毕生热爱与探索。

《热爱生活:大卫·霍克尼作品集(增订版)》以主题为线索串联起了霍克尼的艺术生涯中不同媒介的艺术创作,呈现出霍克尼60多年的创造力,展示了这位艺术家的油画、素描、水彩画、版画和摄影的演变与多样性。全书共收录了500幅插图,由霍克尼亲自挑选、整理、校对颜色,特别插入他的论画妙语,并加入了他关于数字艺术的最新创作。

大卫·霍克尼的故事充满激情:观看的激情,讲述的激情,以及对图像的激情。这是一种生活的激情,霍克尼的艺术是对生命的赞美。他的所有作品——有时温情脉脉,如他所画的挚友和家人;有时俏皮可爱,如他笔下泳池边慵懒、无忧无滤的生活;有时令人敬慕,如他所画的大峡谷——都表达了人世间的意义,去观看,去生活,去热爱。


BOOK


《海外藏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北美卷》

姜彦文 主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

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海外藏中国古版年画珍本》(11卷)的组成部分,同时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首次集中收录了美国与加拿大的博物馆、研究机构和个人收藏的中国年画,以及当地学者的研究成果,刊布了大量未曾发表的新材料,主要分为年画图版和研究专论两个部分。

本书在图像志研究的基础上,对珍贵档案进行解读,把中国传统年画纳入更广阔的人文社科领域。学者们站在国际视域讨论近现代海外各界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认识,有助于拓展中国传统民俗生活、社会变迁和中外交流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解冻海外已有资源,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优秀历史和人文底蕴,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国形象更加鲜活、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BOOK


《安岳石窟》

王达军 摄影

四川美术出版社

《安岳石窟》一书精选了王达军先生多年拍摄安岳石窟的高精度影像,这些影像资料多是作者在现场搭设脚手架拍摄的,并进行了专业的后期处理,旨在最大限度地还原安岳石窟的细节特征,揭示其历史、艺术与美学价值,这在已出版的同类图书中是少见的。本书不仅真实地展现了安岳石窟的艺术风貌,还通过专家撰写的综述性文章,为读者提供了安岳石窟的全面介绍,使读者在深入鉴赏安岳石窟代表性作品的同时,体会中国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BOOK


《澄怀观道——中国书画笔墨研习》

李钢 武一杰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按照中国书画发展的时间顺序,对其在魏晋时期的初步形成、隋唐时期的发展、五代两宋时期的鼎盛、元代的转变及明清时期的传承进行了基础性的梳理和解读,为学生提供了正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书画的方法。本书既可作为艺术设计、美术等相关专业的核心教材,也可作为高校各专业美育通识课的配套教材,还适合美术爱好者阅读。

本期制作: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点击名片,关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