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青云大桥 供图 CFP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本刊记者 常翔宇
通讯员 温鹏富 梁微 梁露露
“感谢法官!感谢网格员!16万元的工资我们已全部收到!”近日,当事人吴某在电话中激动地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法院桥圩人民法庭法官和网格员道谢。
2019年,李某承接某项目工程后,雇请吴某等数十名工人到工地施工。完工4年多,李某因资金周转困难,一直没有付工钱。多名劳动者无奈将李某诉至法院。
桥圩法庭认为,该案事实清楚,适宜委派给本村的专职网格员调解。于是,法庭干警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案件予以委派。网格员收到委派任务后,立刻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老李,你在村里也算是致富带头人了,如果这次你连工人的工钱都不给,这要是传出去,乡亲们怎么看你?跟你做生意的那些老板还敢与你合作吗?”网格员劝道。
经过网格员与李某耐心沟通,最终,案件成功调解,李某按照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付清了工资。“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后,我们镇和村社区干部与法庭的联系更加密切,可以及时向法庭寻求法律指导。这不仅增强了我们化解矛盾纠纷的底气和自信,也让矛盾纠纷的化解更有实效。”港南区桥圩镇平安法治办的干部颇有感慨。
这是贵港两级法院(以下简称“贵港法院”)开拓多元解纷路径的生动实践。
如何在做深做实做细基层治理的同时实现“快准稳”?如何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转化为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效能优势,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这是贵港法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紧紧依靠贵港市委、市委政法委的领导,推动出台建立相关机制的意见,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把“前端多元化解、中端实质解纷、末端综合治理”(以下简称“三端解纷”)融入贵港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红格善治工程”(以党建引领,科学精准划分“两类四级”、构建“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中、事在格上、格事尽知、事在格了”的网格管理体系),推动完善“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共治解纷模式,“抓前端、治未病”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据了解,2024年,贵港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在2023年同期下降1.97%的基础上,同比再下降6.5%,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从“有”向“优”转变。
01
“千条线”拧成“一股绳”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感谢法官,我们的工钱都拿到了,终于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近日,在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法院大厅,一群工人激动地拿着自己的工钱,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这起涉及330余名工人的案件妥善解决的背后是贵港法院打开基层治理的“密钥”。
时间回溯到2019年6月。位于贵港城区核心位置的某高端楼盘正式开工建设,330余名工人被雇用施工。然而,等结算工程款时,工人们却拿不到工钱。多年来,工人们不断向承包方催要工钱,然而接下来,却是开发商、总承包方、发包方的“拉锯战”。无奈之下,工人们向贵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投诉。接到投诉后,贵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立即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向港北法院反馈有关情况。
由于案件涉及工人数量较多,拖欠金额较大、时间跨度较长,一方面,港北法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沟通核实情况,研究工人工资问题,并共同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确定调解方案;另一方面,法院多次与总包公司、劳务公司进行沟通,反复做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思想工作,释明不支付工人工资行为的法律后果。同时,法院引导工人推选3名诉讼代表,并组建诉讼代表群,核实确认每名工人的身份和收款账号等信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总包公司、劳务公司和工人达成调解协议。目前,拖欠的1100余万元工资已全部履行到位。
“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我们能够及时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进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把劳动争议妥善化解在前端。”谈起这起案件,港北法院立案庭庭长叶星球有感而发。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实三端解纷的多元共治模式,在贵港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贵港中院联合贵港市总工会、贵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贵港市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法院+工会”诉调对接新模式和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劳动争议化解关口前移。2024年,贵港法院通过诉前调解、诉前调确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195件。
“目前,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中心配备业务大厅、巡回法庭、工会律师值班室、调解室(线上调解室)等,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多方协商、多元施策、多维分析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模式不断深化,具有贵港特色的司法助力源头治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港北法院院长陈军生说道。
此外,贵港法院还推动辖区所有人民法庭积极融入贵港市委的“红格善治工程”,通过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与辖区乡镇的婚姻调解委员会、司法所、派出所等基层治理单位构建联动解纷机制。
截至目前,贵港法院已成功推动982家基层治理单位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辖区基层治理单位入驻率达100%。“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共治解纷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2024年,贵港辖区人民法庭受理案件6442件,同比下降1.83%。
02
“求合作”探索“护企路”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贵港市港南区羽绒产业借“力”攀登,但在新领域、新模式下将面临哪些法律难题?法院该如何助力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让新质产业健康发展?对于贵港法院来说,这些都是新的“时代考题”。
“如何进一步妥善化解商事纠纷,提振企业创新信心?”“企业破产风险能否提前预警?”近日,桥圩法庭与贵港市港南区工商联召开联席会议,就如何释放职能效能、以法护企暖心安商进行了沟通。
会后,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法院联合贵港市港南区工商联共同出台《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法院桥圩人民法庭与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商会关于建立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据了解,该《意见》共明确四项工作机制:共建商事纠纷联动化解工作机制,推进商事纠纷实质性化解;共建业务知识联学机制,邀请派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法官、法官助理开展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和调解技能的学习培训工作;共建涉企普法宣传工作机制,提升民营企业及企业主的法律意识;共建把脉问诊机制,有效回应和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疑难法律问题。
截至目前,桥圩法庭已与贵港市港南区工商联、港南区羽绒产业商会等机构和组织协调联动沟通会6次,前端化解涉企纠纷12起,开展涉企普法宣传活动40次,印发《企业法治营商提示指引》手册并送至260余家企业负责人及企业高管手中,不断向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这是贵港法院护航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港法院致力于探索创新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不断提高涉企矛盾纠纷化解质效。贵港法院聘请了包括各县(市、区)工商联人员、商会人员、行业专家、律师和工会代表等在内的339名特邀调解员、6个特邀调解组织以及20名专门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共同组成专业调解团队,综合运用“线下、线上调解+法院司法确认”的工作新模式化解纠纷。截至目前,贵港法院通过该机制共化解涉企商事纠纷502件,为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注入新动能。
03
“办一案”实现“治一片”
“以前,街道辖区内物业费纠纷四起,情绪激动的居民天天堵门。街道干部想出去办点事,得先越过一堵堵‘人墙’。像现在这样没有吵闹的场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真是多亏了法院的付出啊!”谈起法院的工作,平南县大安镇某街道工作人员赞叹道。
近年来,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矛盾频发,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纠纷虽然标的额不大,却关联每家每户的幸福指数。为了回应群众的司法需求,贵港法院依托“红格善治工程”和司法服务站,构建“调解前置+多元解纷”工作机制,推行定期下访、摸排纠纷、提前介入、多调联动的“四步化解法”,形成了以分析物业费到位率为切入点、以诉前调解为主流、以司法裁判为示范的递进式物业纠纷预防化解链条。
近日,平南县人民法院大安人民法庭通过“调解前置+多元解纷”工作机制成功推动辖区13个住宅小区的412起物业纠纷化解于诉前。与此同时,大安法庭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对法庭近三年来受理的相关民商事纠纷案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所辖乡镇高发多发的案件类型,并分析矛盾纠纷发生的原因。法庭干警通过走访当地党委政府、村委会、群众等,问计于民。最终,法庭干警结合辖区6个乡镇不一样的“乡情”“镇情”,先后形成6份“一镇一策”调研报告。
就这样,一份服务辖区乡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良方”交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手中。
“向前延伸是服务,向后拓展是治理,案后治理就像医生治病救人,不仅要在救治过程中全力以赴,更要做实末端综合治理的‘后半篇文章’。”贵港中院院长唐波说。
如果说“判后有对策”是一种细致与责任,那么“诉后有建议”则是一种智慧与担当。近年来,贵港法院依托司法大数据资源,对多发类案纠纷深入分析,找准病灶,把脉开方。
“贵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我们在办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时发现某乡镇的商标权纠纷案件多发高发,特向你单位提出以下建议……”近日,贵港中院、覃塘区人民法院在办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过程中发现,贵港市该类纠纷集中在某乡镇,且主要侵权形式为侵权人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提供的商品链接中,大量使用被诉侵权商标进行宣传,或者是侵权人得到订单后,未经许可就擅自使用他人的商标进行销售。因此,为了推动知识产权纠纷的前端化解,两级法院联合向贵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司法建议。
贵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司法建议后,在全市范围内相继开展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执法行动,市场监管系统出动执法人员11280人次,检查经营主体5450家次,查处侵权假冒伪劣商品案件838件,案值160.2万元,罚没522.83万元。
一份建议,一份反馈,形成了有“建”有“纳”的良性互动,促进了突出问题的有效整治,进一步完善了行业治理。
“在‘诉后有建议’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前端治理’。在贵港中院的指导下,覃塘法院以塑造‘荷城知盾’工作品牌为抓手,先后在桂平市人民法院木乐人民法庭、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法院桥圩人民法庭挂牌设立了‘荷城知盾’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工作站。”覃塘法院院长覃锦丽表示,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工作站就是我们推动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的有益探索。
截至目前,贵港法院受理知识产权纠纷436件,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45.77%。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工作站共审结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40件,当庭和解8件,服判息诉31件,自动履行21件。
“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前端、治未病’重要指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关键。贵港中院将继续坚持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动做实‘三端解纷’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格局,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唐波表示。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02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60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