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攀枝花市东区、绵阳市盐亭县等地一些网友反映,当地农村自来水价格偏高,甚至比城区高一倍。
同一行政区域内,供水价格为何如此悬殊?农村自来水供水价格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看现象
省内不少地方农村自来水价格高于当地城区
“市区水价标准在3元/吨左右,而我们村的水价比市区贵了近一倍。”近日,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的一位村民在“问政四川”平台上反映,该村生活用水价格从4.5元/吨上涨到5.7元/吨,“这个价格已远超当地城区居民用水价格,很不合理。”
2023年9月4日,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水价标准显示,该市市区公共管网供应的自来水实行阶梯水价。其中,居民生活用水2025年第一阶梯(每户每半年90立方米)水价为2.5元/吨,第二阶梯(每户每半年90-150立方米)水价为3.75元/吨……由此推算,阿署达村村民在和当地城区居民使用同等自来水用量的情况下,水费远高于当地城区居民。
无独有偶,在“问政四川”平台,反映“农村水价高于当地城区”的相关问题不在少数。近日,一位盐亭县的网友也反映“当地农村自来水水价高于当地城区水价”的问题。当地水利局在核实后反馈:情况属实。
不仅是上述地区,记者查阅“问政四川”平台,半年内就有内江隆昌市、南充阆中市、巴中市巴州区等多地群众反映当地农村自来水价格高于当地城区。
近日,记者在南充市仪陇县凤仪乡凤山社区采访时,当地村民高科武告诉记者,凤山社区2024年通过建设高位水池终于用上了自来水,但村里的自来水价格为5.1元/吨,而县城自来水一档(每户每月15立方米以内)价格仅为2.38元/吨。
记者多方走访调查发现,省内农村自来水价格高于当地城区的情况比较普遍。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除成都、眉山等平原地区个别县域外,不少地方的农村自来水价格均高于当地城区。
找原因
供水设施建设成本高等因素致山地和丘陵地区水价偏高
“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低于城市,但农村水价为何高于城区?”采访中,不少农村居民表达了这样的疑问。
农村水价定价权归谁?定价依据又有哪些?根据《四川省定价目录(2015年版)》,城乡居民用自来水的定价权被授予市、县人民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通过问政四川回复:“四川自来水价格(含居民和非居民用水价格)具体由市、县价格部门根据各地自来水企业供水成本、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等确定,未实行全省统一标准。”
为何城乡水价有比较大的差别?“平原地区人口相对集中,城乡供水一体化优势明显,很多地方实行城乡同价或者价格差别不大;但在山地丘陵以及水资源匮乏区域,由于供水设施建设成本高、二次加压等原因,致使水价偏高。”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山地和丘陵地区的水费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用电成本,即需要用电将水二次加压送到山上,所以供水成本较高。
以仪陇县为例,当地农村自来水价格高于城区的主要原因就是输水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高。当地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仪陇县投资3502万余元,建设了超40公里的输水管道和一座加压泵站、一座高位水池,才把自来水送往凤仪乡等5个乡镇部分区域,而辐射人口只有约5万人。“建设和运营成本高,但辐射人口少,平均到每户自然水费就高了。”业内人士分析。
此外,在攀枝花、甘孜州、凉山州等干热河谷或高半山地区,一些需要通过泵站提水供人饮或灌溉的村子,水价往往也较高。原因就在于地形落差越大,消耗的电力、燃油等能源就越多,成本最终会反映在水价上。
想办法
不少地方采取“肥瘦搭配、以丰补歉”平衡城乡水价
尽管农村地区水价偏高有其原因,但农村居民饮水作为一项具有较强公益性的民生事业,不能不考虑减轻当地群众负担问题。
一些地方已开始探索——在眉山市仁寿县,当地在2021年7月开始部署解决全县最后3个村用水难问题,通过争取上级补助,以及县属国有企业自筹资金等方式完成相关工程建设,让3个村接通了自来水。仁寿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来核算,把城区自来水供应到上述3个村,每吨成本要20元,但当地仍将水价限定在2.8元/吨左右,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实现全域同网同质同价。
在广元市昭化区,当地执行全区农村3元/吨的政府指导价格,区财政每年对农村供水企业进行独立核算,农村供水成本高于3元/吨这个价格的,由区财政对企业进行全额补贴,实现全区农村供水统一水价。
“各地财政情况不一样,如果全部要靠财政补贴,很多地方会吃不消。”有专家认为,以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全省统一定价的方式不可行,也不科学合理,更不宜用行政手段强制确定各地用水价格。
能否在城乡供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此,省内不少地方通过“肥瘦搭配、以丰补歉”的方式来平衡城乡水价,即把城乡供水项目“打包”给同一供水企业,以城区供水的盈利来适当补贴部分农村地区偏高的供水成本。
2024年,水利厅印发的《四川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结合供水成本变化等情况,适时开展供水成本调查监审和水价调整。
“要充分考虑农村群众收入水平差距和承受能力,健全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具备条件的纳入政府定价目录清单管理,合理推动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