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城中街道大力推进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下㘵村建设,通过党群共建共治,推动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使乡村美丽“蝶变”,打造新风新韵、宜居宜业典型村。2024年下㘵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0万元,农文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肇庆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家,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逐步迈向乡村全面振兴。



▲下㘵绿化景观路

党群联动齐参与,

刷新人居环境“高颜值”

“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实施以来,城中街道领导干部、下㘵村党员群众同心协力,高效推动“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绿化美化等重点任务,村集体投入安装路灯120多万元、乡村绿化12多万元、修建排灌渠40多万元,农村人居环境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有序推进农村危破泥砖房窝棚清拆,发动党员群众力量,取得农户支持配合,全面排查,全力清拆,着力打造和美乡村;

二是用心做细绿美人居环境,建好绿美小公园、绿化景观路、小菜园、喜事林,保护古树名木,利用庭院、巷道摆放整齐的小盆景,为乡村添“彩”增“色”;



▲下㘵绿美小公园

三是推进农房风貌提升,通过央企助力、党员和村民自发等方式实施300多栋农房重点改造和微改造,形成整洁有序、自然协调的农房风貌,助力乡村增颜提质。

四是深挖乡村古韵,积极修缮和保护古牌楼、古井、粮仓,进一步弘扬下㘵老党员、老革命历史文化,培育典型村出新出彩,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下㘵古井

深耕农文旅产业,

奏响三产融合“振兴曲”

坚持做大做强下㘵村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学文旅等产业,联农带农壮大新型农村经济,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夯实农文旅融合基础。

一是深耕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党建引领护航桔田源公司,创新“一果六联产”精深加工技术,作为2024年省“百千万工程”现场会调研点得到充分肯定。成功培育桔田源公司、新供销天润公司为肇庆市2024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格局,力促农业提质增效。



▲桔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是盘活下㘵旧粮仓,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市场主体,打造粮仓文化馆、特色主题餐饮、民宿酒店,以点带面,发展城中街道文旅新业态。

三是推动万万兴葡萄园二期扩种至400多亩,加快葡萄、花生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加快千花湾短旅基地建设;

四是利用现有建筑屋顶共600平方米,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

五是完成衡立学校二期项目建设,力促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四会校区建成并于2025年9月开学;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四会校区)

六是完成衡顺研学基地一期项目,接待18个研学团,合共3000多人次,深化衡顺研学基地与周边项目合作,推动产业联动、辐射引领。



▲衡顺研学基地

党建引领聚合力,

唱出乡村治理“好声音”

城中街道及下㘵村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途径,通过党建“引领力”持续点亮基层治理“新活力”,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了广大群众赞美“好声音”。

一是开发“智理宝”小程序,开启乡村治理积分制新模式,2024年共有120多人进行积分兑换,“积”出乡村治理新格局,将农村基层治理的“村里事”变成“家里事”,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最大限度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



▲积分超市兑换区

二是打造下㘵楼巷村“喜事林”,倡导“家有喜事,就种喜树”新风尚,2024年内有15名村民开展种植喜树,移风易俗得到深入推进。



▲下㘵喜事林小公园

三是发动党员群众开展“我在村里有棵树”活动,利用村中“四旁”“五边”增绿补绿、见缝插绿,在闲置用地上种植2500多棵树苗。

四是配强人防技防力量,以党建赋能基层治理,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模式成立联防治保队伍,配强人防力量和技防设备,织密社会公共安全防护网。

来源:四会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