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发是一个集诸多荣誉于一身的先进工作者。从1954年至1959年,他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是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的劳动模范。
他不仅是一个业务高手,在政治上也很有一番作为,他是继万里同志之后,接任了北京市常务副市长。
张百发的起点很低,1951年参加工作时,只是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一名普通的钢筋工人。1954年,他升任市构件总厂一分厂青年突击队队长,并且入党,当年张百发20岁。
那时,他人生正值青壮年,正是干事创业的年纪。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到处都需要人才,处处都是施展才华的好地方。
1958年,中央决定开工建设,“十大建筑”,作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如今,对于有“基建狂魔”的我们来讲,这些工程并不算什么。
但建国之初,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对我们进行全面封锁,我们自己又是工业基础薄弱,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建设,可想而知,这些献礼工程的完工难度可想而知。
消息传出,外国一致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如期完成。时任北京市城建部部长的万里接到任务时,也感到压力很大。
然而,任务就是命令,与其抱怨犯难,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干脆日夜住在工地上,与工人们同吃同住,那种干劲十足,真的可以用毛主席的一句诗来形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其实,万里“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也给他带来了解决困难的新途径。在一线施工现场,万里发现了张百发这个难得的人才。
在“人民大会堂”的施工过程中,张百发带领“青年突击队”,创下了一个全国纪录:9天完成680吨钢筋绑扎。
为了进一步激发张百发的潜力,万里协调资源,保障“青年突击队”的后勤,张百发则负责带领突击队不断创造“奇迹”。
两人也由此结识,合作的过程中,更是张百发快速成长的过程。张百发除了一身干劲,最大的短板则是文化水平不高。
他连工程文件都看不懂,但他愿意下苦功夫学。万里就让秘书手把手教他,有时候还亲自教授他相关知识,基础是从零基础教起,不少字还要替换为同音字,张百发才能读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庆工程如期完成,张百发更是长进了不少。万里得到毛主席的夸赞“日行万里”。而在张百发的心中,万里不仅是他的领导,更是他的良师益友。
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特殊时候,万里遭难,被下放劳动。其他人对万里是唯恐避之不及,张百发则前往探望,甚至站在批斗台上陪着“老师”一起挨批。
张百发不善言辞,看望的时候话不多,就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一肚子的不满和愁怨随着浓浓的烟雾弥漫整个屋子。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患难之际,张百发的忠直人品愈显珍贵。万里复出参加工作后,很快被调往中央出任副总理,张百发则接任他成为北京副市长。
张百发在北京副市长的任上,延续了万里的施政风格,做了许多实事。筹备1990年亚运会时,张百发语出惊人:若场馆未按时完工,便从京广大厦跳下。
最终,工程如期完成。他对万里始终是心怀感激、感恩的,时常说:“没有万里同志,就没有我的今天”。事实也确实如此。
正是这种感恩,2015年,张百发在万里的追悼会上,不顾众人“诧异”的目光,对着万里的遗像长跪不起。
他与万里之间的情谊,只有他们知道,其他人感到震惊,是因为无法体会那种情感。
2019年,张百发逝世,数万市民自发为他送行。两人都是实干家,更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