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电视剧掌心》播出至第8集。我在对这部电视剧的首篇剧评当中,给了好评,认为它行,能看。本着为剧评文章负责的原则,我在观看8集之后,更新一下对于这部电视剧的“实时看法”。



该剧如果精心看,还是有故事的,角色之间的权谋争斗,也有来有往,算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观众心不够静的话,就会觉得,这部电视剧好像不太会讲故事啊,无法勾着大家往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这其实是编剧叙事技法上的“问题”。

在影视剧的叙事上,分两个基本视角。一个叫上帝视角,一个叫凡人视角。编剧把不同的视角给观众,观众就会获得不同的追剧体验。很多权谋爽剧作品,或者争斗式的爽剧作品,都是把上帝视角给观众,让观众能够站在全局上看。《掌心》现在叙事上的“问题”上,没有把上帝视角给观众,而是把凡人视角给了观众。



处于凡人视角上的观众,进入《掌心》这个故事之后,会被编剧的故事吊着走,编剧往哪里吊,观众们就被动跟着走。这种被动感,其实是丧失了商业剧上的故事性的。观众们进入《掌心》之后,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剧情会往何处去,这个凡人视角造成,虽然看着剧情冲突很多,但观众后知后觉,爽感就被严重降低了。

我举几个上帝视角给观众的例子,大家对比一下。比如说,《三国演义》当中,大家都熟悉的赤壁之战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就是把上帝视角给了读者和观众。观众们知道周郎和诸葛亮这边的全部布局,也知道曹操那边的布局,甚至于知道诸葛亮的计谋是什么,知道这个计谋的最终难点是什么——缺少东风,无法火烧赤壁。



所以,观众们依靠这个上帝视角,开启了巨大的故事期待模式,影视创作当中,这个叫“叙事期待”。观众们期待诸葛亮借东风成功,继而,在借东风成功之后,期待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所有计谋成功,继而,期待诸葛亮在火烧赤壁之后,安排的几路人马,如何对曹操进行围追堵截。

乃至于最后,出现了意外,增加故事性——关云长放走了曹操。把观众和读者放在上帝视角上,让他们知道故事的走势,从而为后续故事内容形成期待,在期待之外,还要给读者和观众故事意外,因为只有出现意外,故事才能继续。就好比,诸葛亮安排关云长杀掉曹操,也只有关云长放走曹操的意外出现,这个三国故事才能继续。



这其实就是我们创作上讲的,讲故事的技巧。反观《掌心》,它的编剧可能因为是刚刚开始剧本创作的青年,对于这个把什么叙事视角给观众的技法,掌握的还不熟练。编剧过分自顾自地讲故事了,忘记了,应该把上帝视角给观众,让观众们知道应该期待什么样子的剧情走向。

《掌心》目前这种让观众不知道故事走向的叙事视角,或者说凡人视角,就容易出事儿。您看它小故事不少,大情节也算充实,但就是无法形成很好的剧情期待。原因就在于,观众们是凡人视角看电视剧的,不知道编剧会把剧情往哪里带。不知道方向,就摸不着头脑,就无法形成对电视剧的追剧期待了。



像《掌心》这部电视剧的故事,给懂行的编剧来写,会把很多上帝视角的内容给到观众,同时,编剧会藏一些故事,让观众们有意外之喜。露,当然不是全露,但不能不露。《掌心》现在的样子,权谋对抗的内容体量是够的。但是,编剧不太会讲故事。一位懂行的好编剧,是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我们不能要求一位新编剧,上来就熟稔所有技巧。(文/马庆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