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病逝,社会上涌现了很多吃人血馒头的坏犊子。其中包括一个命理大师,据称他曾预言大S“活不过50岁”,这下应验了。以后骗钱更容易些了。

所谓的“神预言”往往只是巧合,却被看相师们过度解读。大S患有癫痫、心脏二尖瓣脱垂等多种疾病,早逝的概率很高,此其一;其二,相术师们通常会做多种预言,从概率上也会命中几个,够他们拿出去炫耀了。

我有一个朋友,热衷算命。大师总算不准,不过有一次,大师说对了。她就记住了,到处说这个大师算卦很准。这种选择性记忆的心理,很值得玩味。

这种偏误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证实性偏差”。怎么讲呢?简单说,就是人们倾向于关注与自身信念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与此相矛盾的证据。

当相师多次预测中仅有一次准确时,个体会将这次“命中”视为对自身信念(如“相术可信”)的验证,而将其他失败案例予以合理化,例如归因于“偶然误差”,或者“解读偏差”。

本质上,这是是大脑为减少认知冲突而进行的主动筛选。

神经科学研究还表明,与符合自我预期的经历相关的记忆,更容易被大脑编码,进行长期储存;而消极或矛盾的信息,则可能因缺乏情绪唤醒而被遗忘。

“他算对了”的惊喜,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感,会被多巴胺系统强化;反之,多次不准的预测,因缺乏情感刺激,而逐渐被边缘化。

从相师端来说,他们常使用模糊、普适性的语言——如“早年经历挫折但坚韧”,这类表述具有高度包容性,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套用进去,听众会基于自身经历进行“填空式”解读。

即使预测不准确,个体也会将部分内容与自身经历强行关联,从而主观认定其“部分准确”。

而且大师们对预测失败也有破解办法。中国曾有一个净*法师,信众如云,前两年已经死了。他在1990年代,就多次预言世界末日1999年降临。结果什么都没发生。他就说,这是因为信徒们听了他的话,抓紧念佛、做功德,把业障破解了。

接下来,仍然是一众信徒围绕着他。一直到他死去。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就是听他的话,放弃乳腺癌治疗,很快过世的。

相术师大都吃人血馒头,靠欺诈为生。

除了上述那位,还有一位韩国命理师自称“大S附身”,在49万订阅的YouTube账号上表演通灵,自称能让大S上身,在镜头前用韩语哭喊“想活下去”等话——他妈的他连中文都不会说。

如此消费大S,真是过于恶形恶状了。

认知很难改变,通常是要靠一代一代人死去而迭代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骗子相师还是可以活得好好的,靠吃人血馒头为生。

只是希望我的朋友们,都能轻易觑破他们的伎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