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一场持续近6个小时的“祭星解厄”仪式终于结束,虽然双腿麻木、失去知觉,但54岁的洪戎(Hồng Nhung)还是如释重负,感觉霉运正在逐渐消散。
从春节到现在十多天了,这位家住越南义安省荣市的女士坐立不安。今年她“犯太岁,被罗睺星照命”,这可能会影响她的健康、工作和财运,需要尽早解厄。
为了能在义安省一座大寺庙做解厄仪式,洪戎女士提前一个月报名,并且和其他40 - 50户家庭一起请了一位法师,还花钱购买祭品和纸钱。
仪式从头一天晚上8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2-3点,包括砍竹子、放纸船、剪四色纸象征四季等环节。仪式结束时,数百人一起祈祷,放生鱼和泥鳅到河里,以驱赶霉运。
“这是为那些被计都、太白、罗喉等凶星照命的人举行的特别仪式”,洪戎说道。
2025年2月5日,人们在河内河东区的一座寺庙祈求好运
春节前,黄英(Hoàng Anh)先生就被母亲和妻子提醒“明年运势很差,既被计都星照,又遇三灾八难,还冲犯太岁”,可能会遇到事故、生病或丧事。
“我不太在意那些迷信的东西”,他对妻子说。
然而,大年初一,黄英就遭遇了车祸,摔坏了车不说,手机也报废了。家人更加坚信这是犯太岁的后果,这让他感到焦虑,并决定寻找地方解厄祈福。
除了参加常规仪式外,黄英还额外花费了几百万越南盾购买纸马和替身纸人,希望神灵能把霉运带走,并帮他承担那些不幸的事情。
“我甚至还为车做了法事,买了辟邪符,希望全年出行平安”,这位42岁的男子说。
据越南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与发展系前主任范玉中(Phạm Ngọc Trung)副教授介绍,“祭星解厄”仪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流行,当时经济生活逐渐好转。
专家解释说,在东亚观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星,根据出生年份,24颗星被分为9组,包括罗喉、土星、水星、太白、太阳、云虹、计都、太阴、木德。这9颗星中有吉星和凶星。
古人认为,当凶星照命时,人就会遭遇厄运,如事故、疾病等。像罗喉(对男性)和计都(对女性)被认为是“暗虚星”,影响较大,因为它们遮挡了阳光。民间有祭星解厄的习俗,旨在化解凶星,吸引吉星的能量。
过去,人们到寺庙、道观祭星解厄,仪式较为简单,主要是为了安慰精神、缓解焦虑。如今,一些从事心灵工作的人故意夸大凶星对命运的影响,使人们感到害怕,纷纷去参加仪式、进行祭拜。
据范玉中的多年调查,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底,除了寺庙、道观外,一些位于河内的寺庙也吸引了众多民众前来祭星解厄,每人收费从几十万到几百万越南盾不等。每晚举行解厄仪式的规模可达上百人,甚至上千人。
“祭星、解厄只能起到精神安慰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消除厄运,也不能带来好运”,专家强调。
2025年2月5日晚,数百名民众涌向河内市栋多郡福庆寺祈祷和平,祈求避邪
范玉中认为,年初去参加仪式以祈求好运、送走霉运,体现了人们对神秘事物的信仰,但需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越南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阮德显(Nguyễn Đức Hiển)博士,他认为佛教教义中并没有凶星、吉星或祭星解厄的概念。每个人的命运也不是由命星决定的,而是由业障形成的,业障来自“身、口、意”,即言行举止。一个人所得到的好坏结果是因果律的体现。做好事就会有福报,反之,做坏事就会遭受报应。
然而,近年来,一些人利用宗教信仰谋取利益,宣传迷信思想,搞铺张浪费的仪式,扭曲了其原本的意义。
“甚至有人把花钱解厄当作购买‘心灵保险’来避免倒霉”,阮德显说,“这就好比通过供奉祭品来与神灵‘讨价还价’,祈求得到这样那样的好处”。
为了在新的一年里“买”到安心,家住河内南慈廉郡的云庄(Vân Trang)花费了数千万越南盾在家里举办祭星解厄仪式。
作为一位商人,云庄今年遇到了太白星,34岁的她担心会破财甚至陷入法律纠纷。从大年初六开始,她就请了一位来自河静省的法师到河内来做法事。
“希望仪式越隆重,越能体现我们的诚意,祈求神灵保佑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好”,她分享道。
范玉中认为,如果举行盛大的祭拜仪式真的能解除厄运,那么交通事故、离婚、家庭暴力、抢劫、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就不会发生了。
据他所说,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行为来创造自己的“业力”,而不是由命星的好坏决定的。也不应该相信做完解厄仪式后,倒霉的事情就不会发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成功或失败由我们的身、口、意(行为、语言、思想)决定。恶因带来恶果,善因带来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