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3条“政策干货”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
深圳市将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5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副题)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何泳)记者从2月7日召开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新春工作部署会上获悉,该局出台《2025年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推出技术帮扶、标杆培育、基础支撑、培育应用保护、开放包容5个方面共23条具体措施,发挥市场监管整体职能优势,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聚焦技术帮扶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若干措施》指出,支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聚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提供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服务,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理论研究。鼓励产业链“链主”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扶持质量创新和技术攻关项目10项以上。
在加大技术攻关扶持力度方面,《若干措施》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关键物料和新工艺研发,组织开展12个以上技术攻关项目。支持开展图像视觉、柔性触觉、光纤、电离辐射、微力、微机电系统等新型传感及精密测量技术研究。
强化产品质量技术帮扶。我市将充分利用省级“产品医院”、“深圳产品学校”等平台,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技术帮扶100家,融合企业实际需求和产品质量提升目标。
聚焦基础支撑
赋能产业能级提升
《若干措施》指出,实施标准引领行动,建立产业发展和标准体系建设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50项以上。加快推动低空经济、超充设施等领域相关标准制订,开展海洋产业、宠物经济等标准化路线图研究。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制定实施,完成100项标准提升。
在打造标准国际化高地方面,将推进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260项以上,助力技术、产品、工程服务“走出去”。
“通过建设高水平计量检测技术创新载体,加快中国计量院深圳创新院、医疗器械等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圳储能产品检验检测平台等项目建设。”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推进电动汽车超充远程计量国家技术规范制定,持续引导企业提升芯片、低空经济、电动汽车等领域检测能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完成不少于600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应用示范。
聚焦培育应用保护
护航技术创新价值转化
我市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若干措施》指出,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5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培育一批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和深圳市领军企业(单位)。推动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8件,重点国家(地区)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新增不少于1.1万件。
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我市将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争创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和保险等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全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不少于500亿元。
《若干措施》还在聚焦开放包容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实施路径。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