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过冬,不只是气候好
2月8日,68岁的倪秀芳一起床便忙着收拾家务:把盖过的蚕丝被、铺过的床单塞进洗衣机,按下洗涤键后直奔厨房的冰箱。冷冻室里,一个月前分装成小份的鲜肉还剩最后一小袋,加上冰箱旁边塑料袋里的一捆芹菜、几个西红柿,中午正好吃完;保鲜格里的鸡蛋还剩10个,如果吃不完就分给楼下的邻居;还有两个地瓜,可以晚上煮稀饭消化掉……将家里不多的食材计划好,她打算中午就给冰箱断电。
倪秀芳(右)和球友在打球
2月9日一早,倪秀芳就要和女儿一家离开这套海南海口临高县的房子,返回北京,什么时候再回到海南过冬,是隔上一年还是两年,都是说不准的事。所以,离开前将屋里的卫生收拾好,除了是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习惯,还有一点就是海南夏天的虫子太多,蟑螂都是北方蟑螂的几倍大,如果家里卫生没收拾好,很可能会成为昆虫的乐园。
洗好的被褥抱到阳台的晾晒时,倪秀芳看到了熟人的身影——平时打乒乓球的“球友”邱大姐,她刚刚练完太极拳回到小区,身后背着长长的剑袋,一只手拎着一兜子菜。
“回来了?”听到倪秀芳招呼,邱大姐抬头看到那晾了一栏杆的被褥,便知她要离开了,“哪天回去?”
倪秀芳回道:“外孙要开学了,我们明天回。”
春节期间,老人们的子女来团聚
这是倪秀芳一家在海南岛上过的第三个春节。如果不是外孙去年秋天升入了小学一年级,照着前两年,都是女儿、女婿先飞回北京工作,留倪秀芳和外孙在这里再住上一段时间,等到了4月份,女儿再找个周末返回海南,接他们回北京。
那时,海南的温度往往超出了北方人耐受的程度,尤其像倪秀芳这样外地人集中居住的小区,大都远离当地城镇中心区域,周围植被茂密,气温一旦升高,蚊子等各种飞虫就会成群结队往脸上扑。
说起在海南买房的经历,还要追溯到2016年。那一年,海南的卖房广告遍及北方各大城市,倪秀芳的女儿就看到了同事手里的一则楼盘广告:“与海而临”“20℃的冬天”“楼下就可以泡温泉”……字字句句都能打动一个北方人的心。
老人们的孙辈放寒假,来陪伴
考虑到父亲有心脑血管疾病,南方的冬天对这类老人更友好,于是,倪秀芳的女儿决定跟着同事在海南买房。因为同事在海南上过大学,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已经寻到了一处理想的置业落脚点——临高县。
彼时,三亚、海口等热门城市的房价已涨到每平方米3万多元,离海口车程只有一个小时的临高县临城镇正在开发外地人居住的小区,几个小区毗邻,都有现房出售。倪秀芳的女儿就跟着同事选定了现在居住的小区,做了上下楼的邻居。
像倪秀芳女儿这样和熟人搭档在海南买房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人都是亲戚朋友结伴前往,如果意见一致,能做邻居那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要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长时间生活,到时相互有个照应,总是比较安心的。
春节过后,老人们的子女陆续离开
待新房交付装修后,置办齐家具家电,2018年10月下旬,倪秀芳和老伴带着外孙正式寓居海南,一住就是5个多月,直到第二年4月初才返京。
“一点儿也没有不适应,气候是真的好。”倪秀芳通过切身感受,总结了海南过冬的几方面优点——
首先,小区外的马路上,每天早上都有当地农民摆摊卖菜,他们的菜新鲜又便宜,而且临高县地处火山岩地带,当地的土壤都是红色的,种出的菜有一股清甜味,吃起来很可口。
李大爷的菜地里种了木瓜树
小区里住的都是来过冬的北方老人,逢人就能聊天,不会感到寂寞,大家约着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泡温泉、跳舞、打太极拳……一天下来,可以结伴玩的娱乐项目很多。
最重要的是气候温暖,风都是湿润的,冬天脸上不擦面霜都不会皴裂,老伴每天带外孙下楼遛弯儿、在小区的泳池里游泳、泡温泉,一整个冬天旧疾没有发作过。
倪秀芳的老家在山东潍坊,自几年前唯一要照顾的婆婆去世后,走出老家去外地过年就没了顾虑。在她这个年纪的老人眼里,退休后的生活往往被两件大事占满:一头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一头要看护年幼的孙辈。总要完成一项人生任务,才可以挤出点自我的空间,干点自己想干的事。用倪秀芳如今的话说:“终于可以出去走走了。”
李大爷在菜地
种完地泡温泉,谁敢想
在海南过冬,要说倪秀芳有什么不适应的,那就是头疼听不懂当地人说话。
一次在小区门口买凤梨,当地农民说的价格是“5元钱4个”,倪秀芳听成了“一元钱4个”,心想这么便宜就多买一些存着慢慢吃,于是挑挑选选半天,装了20个凤梨。付账的时候,农民笑着连比画带说,叽里咕噜了半天,倪秀芳才猜出大体意思:大姐,你也不想想,怎么可能是1元钱4个嘛。
候鸟老人垦荒的菜地
好在倪秀芳买菜的时候遇到了山东老乡——菜农李老哥,山东菏泽人,今年78岁,老伴76岁,也是倪秀芳小区的邻居。因为老两口种菜全是用自制的有机肥,很多居民知道他们的菜不施化肥不打药,所以菜摊前总是挤满了人。
李大爷在摆摊卖菜
说起种菜,还真是闲出来的事儿。农民出身的李老哥自从和家人搬进楼房后就不再种地,但对土地的钟情始终未改,因为来海南过冬的时间不短,看到小区周围有的是荒地,于是闲不住的他就约着几户邻居去开荒种菜。
他们选中的一处荒地中间有洼塘,便于浇水,但地下多石块,就用网筛出细土,再开垦出一块块菜地,还去垃圾站捡来居民丢弃的板材和粗细不一的树枝,在菜地旁搭起窝棚,供平时歇脚以及放置农具。
候鸟老人垦荒的菜地
“好久没种地了,在这里又找到了以前熟悉的生活。”李老哥和老伴分工,老伴一早骑着自行车出去捡牛粪,捡回牛粪后就放在塑料桶里加水沤肥。他平日里早7点去地里收菜,然后放在小区门口售卖,中午11点半准时收摊。午休后,老两口下午3点再回到菜地打理一番,忙一两个钟头就收工返回小区。
小区温泉池是老人们的聊天场地之一
小区的温泉池通常下午4点开始迎客,这时,陆续有老人裹着浴巾来泡温泉。李老哥和老伴也换了衣服,一路和熟人打着招呼来了:“刚种完地,身上紧巴巴的……”
小区里有三个温泉池子,每到傍晚,这里便成了老人们的聚集地,人多的时候,一个池子都能坐两三圈人。老人们脚一伸进热乎乎的温泉水,浑身都舒坦起来。
倪秀芳记得李老哥曾感慨道:“老家人都想象不到吧,种完菜泡温泉,还能有这样的生活。”
裹着浴袍要去泡温泉的老人
享受晚年,不必在乎距离
小区的温泉池子成了“候鸟老人”们线下交流的朋友圈。
春节期间一次泡温泉时,倪秀芳发现圈子里多了一个新面孔。“我今年60岁,刚退休……”新面孔老哥这样开场道,跟邻居们打开了话匣子。
闲谈中,大家得知这位老哥来自长春周边的一个县城,独生子在国外工作,今年是他和老伴第二年出门过年,租住在这个小区。他对自己租的房子满意,因为是新装修的,家具家电齐全,还未住过人。
“这小区里好几个房子在出租,这套60平方米的房子一个月租金1200元,比其他房子都贵点,但是我们觉得租个新房住得舒服。”老哥说道。
很多老人带着自己的孙辈住在海南
有人问,为什么租房不是买房时,他解释说:“租房好,租房住上一季,感觉不想待了,还可以换一个地方,买下就没得选了。自己的房子在那空着,就不可能再到其他地方租房了。”
老哥和老伴早有计划,每年换着地方过冬,去年在西双版纳,今年在海南岛,明年打算去北海,“能到处走走逛逛的时间也就十几年了。”他感叹着,还给大家分析起“候鸟老人”热衷的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北海和海南三亚,都有哪些优缺点。
“从气候上说,版纳不潮湿,三亚和北海离海近,都潮湿。西双版纳几乎没有风,刮的都是小风。”老哥说得头头是道,很显然,这方面他是做过功课的,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听他分析。
在他看来,物价方面广西最低,北海的蔬菜水果海鲜都便宜,三亚最高,五星级酒店一到春节期间都卖到上万元一间,而且房间很快就销售一空。
景点方面,版纳的建筑更有异域风情,像是去了泰国一样。海南的风景最好,有海又有各种植物,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北海好多景点对60岁以上老人都免门票,三亚和西双版纳好多景点要70岁以上才能免费。
交通方面,版纳的公交车很少,而且景点离市区特别远,要是没有车去这些景点很不容易。三亚和北海的交通方便,公交车线路多,适合老年人出行。
候鸟老人已老两口居住为主
至于当候鸟的原因,老哥也直言不讳:“我有鼻炎,这要在东北,冬天都要去打针。刚开始鼻炎针一月打一次,后来产生抗药性了,两三天打一次也不大管用。”来了南方以后,他的鼻炎不治自愈,“我们那边冬天接近零下40℃,这边零上20℃,那身体反应肯定不一样啊。”
这一点,围坐一圈的老人们深有共鸣。寒冬对他们就像“杀手”,躲到南方过冬,大多是出于身体健康原因。
老哥说,他10月下旬就出发来海南了,乘坐的Z384次列车被叫作“候鸟列车”,全程4267公里,运行47小时37分钟。说着,就拿出手机给大家展示一张车票的照片,票面显示,这趟“候鸟列车”10月25日16时55分从长春发车,新空调硬卧中铺,票价821.5元。
“我是第一次坐这趟车。”老哥看到,“车上有很多腿脚行动不便的老人,每个卧铺车厢的门口都放着轮椅”。这大概也是老人们在票价相当的情况下,选择坐火车不坐飞机的原因。
关于“候鸟列车”的话题引起了现场很多东北老乡的共鸣,大家纷纷描述起这趟车沿途的风景——“从0℃的北方出发,到接近30℃的南方,可以看到沿途四季变化”“我最喜欢坐着火车渡过琼州海峡”……
“等没了那天,什么都带不走,还不如趁着现在能动弹多出去走走。”温泉池边,一位老大哥总结起自己享受“候鸟时光”的原因,“剩下的时间用来享受晚年,也不必太在乎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长短,坐上这种超长距离的火车,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就行啊。”
小区楼下的早市
操劳一辈子,该减减压了
泡了一会儿温泉,倪秀芳不放心在旁边儿童池的外孙,过去照看,跟着老人来过冬的孩子们都在那里玩水。不光老人们可以在小区里交到新朋友,跟着老人来过冬的孩子们也在这里渐渐熟络起来。
“姥姥,看,这是我交到的新朋友。”外孙拉着一个比自己个子高的男孩,开心地向倪秀芳介绍,新疆石河子,今年10岁,是自己坐飞机过来跟爷爷奶奶团聚过年的。
“你可真勇敢,自己坐飞机安全吗?”倪秀芳第一次听说小孩子自己坐飞机来海南,有点惊讶。
“怎么不安全,一路上飞机上的阿姨们过来问我几十遍,要不要上厕所。”小男孩仰着脑袋说道。
周围的大人都被他逗笑了,小男孩在这气氛感染下毫无避讳地讲起了自家的故事:他的奶奶前几年刚做完手术,觉得海南气候温暖,住在这里对身体好,每天都可以出门锻炼身体。去年全家来海南陪爷爷奶奶过年,只有爸爸一个人留在新疆过年,因为他工作忙假期少。妈妈觉得爸爸一个人过年太孤单,于是今年留在新疆陪他过年。
“我喜欢来海南过年,因为每天可以在小区里游泳。”男孩说,自己向父母表达了自己要来海南陪爷爷奶奶的愿望,随后妈妈询问妹妹的意愿,5岁的妹妹还是很黏父母,表示妈妈在哪儿,她就在哪儿。于是父母把男孩送到机场,办理了无陪伴儿童乘机业务,经过5个多小时的旅程飞抵海口。爷爷早已等在机场,开车把他接回了家。
“你爷爷还会开车啊,真不错。”倪秀芳说道。
“我爷爷的车也是从新疆托运来的。”男孩说,爷爷奶奶爱旅游,从小就带着他到处旅行。今年春节期间,爷爷开车带着他和奶奶在海南岛上串门,陵水、澄迈、海口……“大人聚会,我们小孩就一人捧一个手机玩。”男孩说。
说起带孙辈的事,倪秀芳前几天就看到一个老哥带着自己的两个孙子在小区里认车牌。小区楼下停了一排车,每辆车开头的简称都不一样,苏、津、湘、渝、豫、陕、吉……“老哥先让孩子们说出简称代表哪个省,然后再让他们说出这个省的省会是哪。”
说话间,倪秀芳的“球友”邱大姐坐到了身边,也加入了聊天,“大年初一,我给孙子打视频,想转给他一个红包,我儿媳把手机一下子拿走了,说别惯坏了孩子。”邱大姐的孙子已经上大学,每月生活费是2500元,有时一个月还差七八天,生活费就花没了。
夜晚,老人换上服装,在跳新疆舞
住在小区里的老人多是老两口做伴,但邱大姐老伴前几年去世了,是她妹妹当初一起在这小区买了房,经常约着来过冬。今年因为妹妹要照顾刚出生的孙辈,邱大姐只能自己来了。
“早知道你一个人住,就不让你去海南了。”邱大姐的女儿打视频电话时才知道这一情况,有点不放心地说。
“有什么好担心的,小区里还有79岁的老人一个人住着呢。”邱大姐说。
“过年了,我想一个人静静。”邱大姐对倪秀芳倒起苦水,往年在老家,三个子女加上孙辈有十一口人,“光伺候一大家子人吃饭就累得够呛。”
邱大姐说,每家人作息不一样,有8点起床的,有9点起床的,每个人口味也不一样,等一家人都吃完早饭,就要开始准备午饭,每次过完年邱大姐都要犯腰疼的老毛病,躺上一两个星期。
倪秀芳安慰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咱这个年纪管好自己就是给儿女减负了,再能当个帮手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也许,倪秀芳的话让老人们都想起了各自如麻线缠绕的家事,一时没人接上话茬,不觉抬头看向天空,此时,异乡小镇星光灿烂,如家乡般熟悉,这里的静谧和安宁总算可以让他们暂时放下包袱,放松一会儿身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海南街头的糖水摊
■记者手记
为什么选择做个“候鸟老人”
在年轻人的世界里,幸福往往与探索未知、追求独特体验紧密相连。他们愿意忍受旅途的艰辛,只为换取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然而,与这些勇敢北上的年轻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经历过生活磨砺的老年人。他们在冬季选择出行时,往往更倾向于南下,寻找那些气候温暖、阳光明媚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北方老人选择成为“候鸟”,开启这样一种别样的养老生活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许多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经济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居住地,不再受限于固定的生活环境。其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老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在南北之间往返。他们无需担心就医问题,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行程。
此外,南方一些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这也吸引了大量寻求高品质生活的退休人群。他们可以在这些地方享受到宜人的气候、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文化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南方不仅是他们心驰神往的目的地,更是他们晚年生活的理想归宿。他们渴望在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后,能够找到一份宁静与舒适。温暖的气候不仅对他们的身体有益,能够缓解一些因年龄增长而带来的健康问题,如老寒腿、关节炎等,还能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受到惬意与放松。在温暖的阳光下,所有的疲惫仿佛都能消散殆尽。
这种新型的养老理念,不仅仅是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一种追求,更是现代社会对多元化养老方式的积极探索和广泛接受的体现。它打破了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让人们看到,养老并非只是待在一个地方,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相反,老年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可以去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去追求自己心中的幸福。
总之,“候鸟老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反映了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向往,也体现了社会对多元化养老方式的认可和支持。它让我们看到,养老生活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