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焦点:DeepSeek热潮,发酵到哪一步了?
(1)行动层面:国内公司接入DeepSeek模型成“标配”
经DeepSeek的“深度思考”+“联网搜索”后整理得知,本周(2月3日至8日),共26家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模型,其中上市公司21家,非上市公司5家。
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公司覆盖了云服务(百度、阿里、京东等)、芯片(联想、沐曦等)、汽车(吉利、东风等)、医药(恒瑞医药)、网络安全(奇安信、安恒信息)、办公协同(钉钉、360织语)等领域。
模型应用上,当前接入的模型以DeepSeek-R1和V3为主,部分企业结合私有化部署或行业场景优化。
具体表格如下(注:由大模型生成,可印证接入热潮,具体信息供参考)
此外,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2025年春节通信业务相关情况。工信部称,在2025年春节期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已全面接入DeepSeek开源大模型,并在多场景、多产品中实现应用,并针对热门的DeepSeek-R1模型提供专属算力方案和配套环境,助力国产大模型性能释放。
(2)认知层面:从“爽文主角”到“算力真的还不够”
春节前和春节期间,DeepSeek在部分自媒体和公众的视角里,首先是一个“英雄”的形象。
比如“东方神秘力量”“弯道超车”“小力出奇迹”的提法,一度引发热议,也有一定合理之处。
原因在于,据报道,DeepSeek-V3模型的训练成本约为558万美元,不到OpenAIGPT-4o模型的十分之一,性能却已接近,堪称颠覆了国外AI行业信奉的“圣经”——规模定律(ScalingLaw),或者说“大力出奇迹”。
在蛇年春节的两天前(1月27日),英伟达等美股科技巨头迎来大跌,恰好与这种情绪形成共振。1月31日,英伟达、微软、亚马逊等海外巨头纷纷宣布接入了DeepSeek,于是市场“共识”进一步上升到“英伟达护城河消失”“老外被打服了”等提法。
不过进入本周,海外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渐渐平息,英伟达股价在触及年线后企稳回升,走出5连阳。
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在本周一向下跳空后,也未继续崩跌。
有观点认为,“爽文”式解读固然会带来观感刺激,但是也会掩盖DeepSeek团队在算法、工程能力上的创新以及坚持的开源精神,而后两者对科技行业的影响更深远。
目前来看,“算力不够”“需求将继续扩大”正成为新的共识。有报道称,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采用和搭建起DeepSeek开源模型,对推理芯片和算力的需求正在攀升——只是英伟达或许不是唯一之选。
2月6日晚间,DeepSeek暂停了API服务充值。官方称:“当前服务器资源紧张,为避免对您造成业务影响,我们已暂停API服务充值。存量充值金额可继续调用,敬请谅解!”
据国泰君安测算,假设DeepSeek日均访问量为1亿次、每次提问10次,每次提问的回复用到1000个token,1000个token大概对应750个英文字母,则DeepSeek每秒的推理算力需求为1.6*1019TOPs。在这种普通推理情境下,假设DeepSeek采用的是FP8精度的H100卡做推理,利用率50%,那么推理端H100卡需求为16177张,A100卡需求为51282张。
另一方面,该机构还认为,相较于其他终端,PC具备生产力工具属性,用户更加追求性能体验,是承载更大规模本地模型的首选终端。
“本地部署对PC硬件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32B及以上参数规模的模型,需要24GB及以上的GPU配置,以及更大的内存、更高的散热/电磁屏蔽等要求。伴随着更高规格的本地模型部署需求爆发,AIPC换机将成为必然趋势。”
而“国产算力搭配国产大模型”的构想,或许更契合当下A股的题材发酵节奏。
统计显示,本周涨幅排行前20的个股,高度集在于科技股方向。
涨幅前8名中有7只属于DeepSeek概念,并行科技(85.5%)、优刻得(72.81%)、青云科技(72.79%)包揽前三。
不过,如前所述,从公募基金的表现来看,DeepSeek概念本身并非机构最热衷的方向。
机构动态:聚焦港股科技、软件、机器人等方向
Wind数据显示,在被动指数基金(即ETF)一侧,本周领涨的产品大致分为两类:
(1)跨境类的港股科技ETF、港股汽车ETF
这主要得益于它们成分股中,联想集团、比亚迪电子、吉利汽车、中芯国际(港股)、比亚迪汽车等集体大涨。
消息面来看,联想集团中国区市场部5日宣布,联想AIPC个人智能体“小天”已接入DeepSeek,提升了在专业领域语言处理、代码生成与编程、数学推理、多模态处理等方面的AI能力。
比亚迪则将于下周一(2月10日)在深圳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比亚迪提出,希望通过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让每一个人都能畅享高阶智驾。
(2)主题、行业类的信创、软件、计算机等ETF
以本周累涨19.72%、跟踪中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指数的信创50ETF为例,其成分股本周全线上涨,涨幅区间为5.21%~54.73%。
从2025年以来的涨幅看,不论主动基金还是非跨境型的ETF,目前涨幅最大的产品都更偏重机器人概念,这一概念也被认为是当下延续性最强的方向。
如年内涨幅达46%和45%的鹏华碳中和主题(下一)、永赢先进制造智选(下二),截至2024年底的持仓都机器人板块。
鹏华碳中和主题的基金经理闫思倩此前在2024年四季报中指出,人形机器人国外以特斯拉、Figure和1X为代表;国内汽车企业刚刚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和无人驾驶为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公司带来新的成长空间。预计2025年碳中和仍是全球发展趋势,能效提升,智能升级,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机器人ETF目前年内涨幅已达到15.68%,领先前述软件ETF约1.4个百分点。
据《每日经济新闻》日前报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的ETF本周受到资金青睐,而半导体、科创、芯片相关的ETF则遭遇资金抛售。
最新机构观点
兴业证券:对于计算机、传媒为代表AI产业链中下游机构持仓比例仍相对偏低
兴业证券表示,从AI产业链具体细分方向看,以芯片存储和网络通信硬件为代表的AI上游算力以及下游的端侧AI等硬件环节,机构持仓已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水平,而中游算法与技术、软件和服务以及下游的应用持仓比例仍相对偏低。
其中,中游软件服务持仓比例整体偏低,持仓处于历史低位的细分方向有算法与技术(虚拟人、机器视觉)、软件(网络安全、行业应用软件)、服务(SASS、边缘计算、云计算);下游应用持仓水平分化,偏硬件的AI端侧较高(如人形机器人、AIPC、智能家居),偏软件的AI应用较低。
浙商证券:哪些ETF的DeepSeek和AI的含量高?
在场内股票型基金共858只ETF中:
(1)从DeepSeek指数(8841905.WI)视角,DeepSeek含量高的场内基金包括大数据ETF、信创ETF、计算机ETF、信息安全ETF、云50ETF、人工智能ETF、线上消费ETF、机器人ETF、智能汽车EFT、软件ETF、科技ETF等。
(2)从浙商策略构建的DeepSeek指数视角,DeepSeek含量高的ETF包括云计算ETF、线上消费ETF、互联网ETF、软件ETF、科技龙头ETF、计算机ETF、数据ETF、科创人工智能ETF、机器人ETF智能汽车ETF等。
综合公开和其构建的AI指数,人工智能ETF、数据ETF、计算机ETF、云50ETF、软件ETF、信息安全ETF、信创ETF、物联网ETF、通信设备ETF等等场内基金中AI含量高。
(1)从AI人工智能指数(931071.CSI)视角,AI含量高的场内基金包括人工智能ETF、数据ETF、计算机ETF、云50ETF、软件ETF、信息安全ETF、信创ETF物联网ETF、通信设备ETF、科技ETF、数字经济ETF、智能汽车ETF、科创芯片设计ETF、TMT50ETF等。
(2)从浙商策略构建的AI指数视角,AI含量高的场内基金包括云50ETF、数据ETF、通信ETF、人工智能ETF、科创芯片设计ETF、电信50ETF、大数据ETF、信创ETF、5GETF、计算机ETF、信息安全ETF软件ETF、物联网ETF等。
银河证券:聚焦硬科技,掘金AI全产业链
近期DeepSeek-R1技术突出推动AI应用扩展,巨头接入助推产业链需求爆发,科创AI指数成分股受益显著。建议关注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短期市场情绪+盈利共振推高基金表现,长期政策支持与AI渗透将驱动持续增长。
相较于科创芯片指数(侧重半导体)或中证人工智能指数(行业配置较为分散),科创AI指数在半导体与IT服务之间实现均衡布局,兼顾技术壁垒与成长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