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员张改平和孩子们在一起。

腊月二十九上午,走进吕梁市社会福利院,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院里的树枝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仁爱楼的走廊里垂荡着各式各样的春节装饰,孩子们坐在一起专注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小手不时指向屏幕,眼神中闪烁着纯真的光芒……

吕梁市社会福利院组建于1956年,2020年因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与吕梁市儿童福利院合并。主要承担全市孤儿、弃婴的收养、医治和教育及孤残儿童国内外家庭的送养工作;为城市特困供养人员及老年人提供养护服务。目前,共育有孤残儿童及特困人员175人。福利院设有医疗康复区、儿童生活区、特困人员生活区等。近年来,福利院秉持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理念,通过“家庭式养育”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份辛苦的坚守

52岁的张改平2011年来到福利院,经过护工培训的她,原本想找一个照顾老人孩子的普通工作,但实际情况却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张改平很快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身患残疾,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她每天不仅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还要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

“原先我对福利院的印象就是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但实际看到那些重度残疾还有精神障碍的孩子,内心还是感到十分震撼,觉得他们好可怜,当时就想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就好了。”张改平的眼中泛起泪光,但很快被坚定所取代。

照顾残障儿童所耗费的精力,要远大于照顾健全儿童,更何况是同时照顾好多个。“刚来的时候,我在特护区照顾残障儿童,巴掌大的孩子,除了日常的喂奶、换尿布、洗衣服,还要按时喂药,真是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说到这里,张改平顿了顿,“这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不是没有想过离开这里,可看着眼前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我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

转眼工作已14年,张改平能一一细数自己照顾大的孩子,为他们的“新生”由衷地高兴。“有一个叫乔个个的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她刚过一岁的时候,福利院为她安排就医在北京做了手术。后来在保育员们的轮流护理下,最终康复。”平日里,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儿会由保育员们给起名,“孩子们送到这里时轮到谁值班,就跟谁姓,在我们眼里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在张改平心中,这些孩子不仅是工作对象,更变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份无私的奉献

福利院的孩子大多身心残疾,要么从小被遗弃,要么家庭遭遇过重大变故,但记者发现,这些孩子依然积极向上,活泼可爱。

在仁爱楼的二楼住着一群“特殊”儿童,他们患有各种各样的先天疾病,但在这里,他们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天,护理员们耐心地陪伴他们,教他们吃饭、喝水、走路,尽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尽管命运多舛,但这些孩子脸上依然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他们的坚强与乐观,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副院长刘小强刚推开门,原本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孩子们突然雀跃起来,此起彼伏的“刘爸爸”声中,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跌跌撞撞扑进他怀里——这是属于这个特殊家庭的“团圆时刻”。

刘小强变戏法似地摸出个橘子,故意当着孩子面掰下一瓣放进自己嘴里:“哎呀,好酸!”第二瓣却夸张地鼓起腮帮:“这颗超甜!要不要?”当童童终于含糊吐出“要”字时,在场所有人都欣慰地笑了起来。

“唇腭裂,双眼高度近视,今年才三岁。”没等记者发问,他已轻声报出童童的“生命密码”。对他而言,每个孩子的信息早已刻进脑海:“成成皮肤病,一碰就有伤口,要精心护理;阳阳癫痫药需要饭前服用;乐乐是唐氏儿,看电视时就会很安静;小路身上到处是病,从来没下过床,都是我们护理员一把屎一把尿地精心喂养大……”

“刘爸爸,我会背诗了!”

“刘爸爸,我也会,我还会说新年祝福!”

“刘爸爸……”被七八个孩子团团围住的刘小强半蹲在地上一一应着,多年来一日不落地巡视、查房,让他能准确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性格特点。

在重度脑瘫儿童生活区,当刘小强蹲下身擦拭小杰嘴角的口水时,孩子张大嘴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护理员轻声解释:“这孩子是在认人……”

“这是件没有爱心就做不成的事。”刘小强说。

在福利院,爱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坚持与付出。在这里的每一位员工数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分量。

一份无悔的骄傲

在福利院,骄傲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状,而是藏在孩子们的笑容里、藏在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里、藏在那些被改写的人生轨迹里。护理员们用他们的坚守,诠释了这份骄傲。

刘小强的骄傲,藏在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里。10岁的脑瘫男孩小城掰着手指,认真地为刘小强背诵刚学的新年祝福:“祝各位爸爸妈妈们,爷爷奶奶们,还有叔叔阿姨们身体健康、蛇年大吉......”这句祝福让刘小强红了眼眶。他深知,这些孩子的人生起点并不完美,但他们依然有权利追逐属于自己的未来。

张改平的骄傲,则藏在她的“勋章”里,是她带大的第一个孩子完成手术后顺利入学时的笑脸,是孩子们一声一声甜甜的“妈妈”,是她生病时孩子们端来的药盖好的被子,也是那一双双时时期盼着她的眼睛,这些呼唤和目光是她14年护理生涯中最甜蜜的奖励。

“你能闻到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好的味道吗?”刘小强问记者,“我们的护理员一天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每天为残障患儿擦洗身体的次数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就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说句不为过的话,这些患儿哪怕是在家里被亲生父母照顾都不一定有我们周到。”说这话时他眼中闪着笃定与自豪。

在福利院,骄傲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藏在残障患儿努力迈出的第一步里,藏在重度脑瘫患儿听到呼唤时微微扬起的嘴角里,藏在时时清新的室内空气里,藏在每一个被爱治愈的生命里。刘小强说:“看到孩子们一点点进步,哪怕只是学会说一个字、完成一个动作,我都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在福利院,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份努力都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骄傲篇章。我们无法选择如何被命运放下,但能决定如何把彼此抱起。而这份抱起的力量,正是他们最大的骄傲。(文中儿童姓名均为化名)记者 薛力娜 臧媛慧 侯利军

来源:吕梁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