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春节的余韵还未消散,东北旅游市场的火爆已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这个春节,东北旅游究竟有多“上头”?
官方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游客接待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18.3%、35.04%、30.57%,旅游总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23.8%、68.26%、30.11%。
“去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玩冰,去吉林长白山赏雪。”成了这个春节,南方小土豆体验东北冰雪的两大必打卡线路。
据银联商务大数据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全域接待国内游客46.51万人次,同比增长41.67%。
其中,长白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57万人,并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故宫博物院、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共同跻身同程旅行“2025春节热门景区”榜单TOP10。
在东北振兴战略中,文旅产业无疑承载着独特使命。
总书记在2023年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发展冰雪经济,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与冰雪旅游胜地、避暑胜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东北地区广袤无垠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湖泊、辽阔无际的草原,以及魅力独具的冰雪资源,都将是推动其经济增长的宝贵财富。
而近期亚冬会的举办,则更像是给东北送来的一场“及时雪”,东北冰雪迎来向世界展示的绝佳机遇。
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游客的目光将再一次聚焦东北,以此为契机,东北文旅的“黄金时代”,有望从此开启。
“一千个游客心中,有一千个东北。”提到东北,很南方游客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极具感染力的东北方言;可能是白雪皑皑,令人心醉的冰雪美景;又或许是嘎嘎香的东北烤串等等。
无论是雄伟壮阔、郁郁葱葱的大兴安岭;还是森林密布、物产丰富的东北平原;亦或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白山脉贯穿东北的林海雪原,地大物博,“家底”厚实的东北,无疑拥有世界级的文旅资源。
背靠顶级的旅游资源禀赋,尤其是冰雪资源,东北旅游正以冬夏两旺的崭新姿态,近年来在全国掀起“东北热”。
02
从消费趋势来看,东北冰雪热背后,其实是大众旅游消费的又一次主动升级。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这也促使旅游需求愈发多元且个性,文旅消费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从“或需”变成“刚需”。
如今,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对旅游体验、休闲度假品质,以及文化内涵的追求愈发强烈,这种消费需求的转变,也推动着文旅产业向更注重品质与内涵的方向升级。
而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恰恰契合了当下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要。
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东北地区在冰雪旅游领域,业态愈发多元,除传统冰雪观光外,冰雪运动、度假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自2012年雪季万达长白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开启中国滑雪度假时代以来,“吉林松花湖”“吉林北大湖”“黑龙江亚布力”“通化万峰”等超百公顷滑雪旅游度假区相继建成,凭借优质的雪道和完善的设施,以及各大国际国内滑雪赛事的举办,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前往,东北俨然成了当下滑雪爱好者的首选。
滑呗APP数据显示,本雪季截至2月7日,滑雪里程全国排名前十的雪场,吉林省占据3家,其中,北大湖滑雪场位列第1位,万科松花湖滑雪场位列第6位,吉旅万峰滑雪场位列第10位。
其中,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松花湖滑雪度假区今年春节假日创下单日接待量历史新高。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将成为雪季接待滑雪度假人次首超100万人次的度假区。
民俗文化旅游方面,东北的民俗村、民俗博物馆等,通过民俗表演、手工制作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东北民俗文化魅力,受到市场广泛认可。
比如,在哈尔滨,游客们不仅沉醉于冰雪大世界的梦幻冰雕,更热衷于探寻当地的烟火气,走进早市和菜市场,感受原汁原味的东北生活。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自2024年11月起,“东北大炕”的搜索热度环比飙升154%,极具东北特色的“铁锅炖”也备受游客青睐,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受冰雪旅游火爆的辐射效应影响,周边城市的旅游热度也持续攀升。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4 年12月,沈阳酒店的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近两成。
冰雪之上是生活,不可否认,冰雪已经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4.3亿,冰雪休闲旅游收入5247亿元。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有望达5.2亿,旅游收入有望超过6300亿元。
手握顶级冰雪资源的东北,无疑扮演了万亿冰雪经济的“领航员”角色。
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全力支持东北地区发展。
这些政策与乡村振兴、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及兴边富民行动等政策机遇相互交织,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
《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对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提出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我国冰雪竞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提出要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全国绿色旅游发展引领地、边境旅游改革创新样板地和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实践地。
多重政策利好叠加,为东北地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为关键的战略契机,为东北文旅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为关键的是,东北文旅产业也能带动当地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多个领域共同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可以预见,随着东北文旅产业的崛起,将吸引更多的东北人才回流本地,为东北文旅产业增添更多活力。
东北三省历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互补性。
为了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东北地区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创新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携手探索出了极具特色的跨区域旅游产品线路——“东北大环线”,将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部的核心旅游景区巧妙串联。
把冰雪、森林、草原、民俗等多元旅游元素完美融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且独特的旅行体验,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备受游客青睐。
与此同时,在市场、营销层面,东北旅游正在形成合力,互送客源,联合营销,共同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打造统一的东北文旅品牌形象。
比如,每年举办的东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分散在东北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集中展示。通过这个平台,各类旅游资源得以系统整合,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东北旅游生态。
可以预见,东北文旅产业凭借其丰富的资源优势、独特的地缘优势,在国家政策支持、消费升级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等多重机遇的加持下,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从冬奥会到亚冬会,从东北到全国,从一季到四季,冰雪运动、冰雪文旅的种子已然在广袤的华夏大地生根发芽。
新一轮的“东北热”,也必将乘着“亚冬会”的东风,从这个春天,酝酿出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明天。
(部分素材来源:吉林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