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贵州省石阡仡佬毛龙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月8日,以“毛龙醒春·福泽泉城”为主题的石阡县非遗民俗闹新春系列“仡佬毛龙节”在县体育馆举行,68支仡佬毛龙队和10支非遗展演队齐聚一堂,以石阡独特的方式“闹元宵”,传递丰收祈愿与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贵州石阡仡佬毛龙节现场。
贵州石阡仡佬毛龙节现场。
非遗点亮元宵,千年传承舞动吉祥。在石阡仡佬毛龙节的巡游现场可以看到锣鼓喧天、毛龙在队员的舞动下,尽情展现它们的风姿。现场十分热闹,许多市民朋友通过自己的手机以及相机,将这份仡佬毛龙的独特魅力记录下来。
贵州石阡仡佬毛龙节现场。
贵州石阡仡佬毛龙节现场。
当天,灯队兵分两组沿着指定路线开展集中巡游,随后在县体育场集中。所有“仡佬毛龙”昂首挺立,其中,两条龙身覆盖金箔纸的金色毛龙现场点睛后龙眼炯炯有神,寓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展演环节,两条金色毛龙盘龙表演,其余毛龙灯队也开始大展身手,时而盘旋如云,时而疾驰如风,现场人声鼎沸、锣鼓震天,为市民朋友和八方游客呈上一场热闹非凡、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盛宴,大家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中。
贵州石阡仡佬毛龙节现场。
“我们这里除了特殊情况外,基本年年都有毛龙节,这些龙灯聚集在一起巡游、斗舞,很热闹,很有年味儿,现场气氛也很好,对于石阡人来说,无毛龙不过年嘛。” 石阡市民毕万娟说。
郎雅娟是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龙图像在贵州多民族地区在地化研究项目负责人。此次听闻石阡举办毛龙节,第一时间带上设备从贵阳赶到现场采风,收集素材。
贵州石阡仡佬毛龙节现场。
郎雅娟说:“我是第一次看这个石阡的毛龙,我觉得非常非常的震撼,无论从这个龙的造型,色彩,还是龙的数量来讲,我觉得仡佬族的毛龙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而且还看到了板凳龙,还有木偶戏,还有说春,我觉得都非常非常的震撼。”
活动现场,两支娃娃龙灯队格外醒目,在“龙宝”的引领下,龙身开始游走摆动,精彩的表演萌翻了全场,掌声与喝彩声不断,古老的民俗文化在孩子们的全力舞动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贵州石阡仡佬毛龙节现场。
“毛龙很有趣,这是我第1次参加毛龙节了,以后我也会刻苦学习和训练,把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练好并传承下去。”石阡县实验幼儿园娃娃龙队员王奕杭说。
据悉,这是石阡县实验幼儿园第2次组建娃娃龙参加毛龙节,该校除日常开设仡佬毛龙趣味活动课程外,还邀请石阡仡佬毛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代鑫进校讲解,给孩子们种下传承毛龙的种子。
石阡仡佬毛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代鑫表示,今后,将积极借助非遗工匠创新工作室等载体平台,推动毛龙进校园、进社区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毛龙制作和发展中来,进一步强化毛龙的传承力度。
今年的毛龙节有男子组,女子组和幼儿组,其中有父子、夫妻,甚至全家齐上阵的。以龙为媒一家人在毛龙训练中既拉进了距离,也让后代在亲身参与中更好成为一名“龙的传人”。
温泉社区灯队队员孙诗来、代志华、孙诗轲和孙康一家四口表示,特别喜欢这个文化,来参加仡佬毛龙节也能感受到这种热闹、欢乐的氛围,带着小孩来是为了传承下去,希望我们的毛龙节越来越红火。
贵州石阡仡佬毛龙节现场。
温泉社区灯队队员王以梅杨秀芳也表示,今年夫妻齐上阵,在参加毛龙节中度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元宵。
今年,首次增加了石阡木偶戏、石阡说春、唢呐等不同类别的非遗项目参与集中巡游,且路线较往年更长,辐射面积更宽。此外,在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十五,非遗民俗闹新春系列“新春喜乐灯会”活动期间,还陆续开展了茶灯队、板凳龙等非遗巡游和元宵音乐会等系列联欢活动,大家在张灯结彩中红红火火闹元宵。
据石阡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陆亚平介绍,春节期间,石阡共开展贺新春系列活动10余场,营造了浓厚的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极大的满足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文化自信,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擦亮了石阡文化名片。今后,也会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承办铜仁市第五届运动会,在以赛促练展风采,学用结合谋发展中不断保护传承非遗,丰富传统文化供给,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认同感。(图/文 白雪、杨文美、黎祖艳、蒲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