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人称其为“文景之治”。这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因此汉文帝、汉景帝也被后人们视为“明君”的典范。但如果仔细阅读史料的话,你就会发现汉景帝是一位并不英明的“明君”。那么,历史上的汉景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性情暴躁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第五子,出生于公元前188年,原本连做王爷的机会都没有。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被拥立为皇帝,而他之前与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都莫名其妙的离世了,于是才册立刘启为皇太子。别看此时的汉景帝年纪不大,但他的脾气却不小,居然亲手杀了自己的堂兄弟!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到长安朝见。为加强年轻一代的感情,汉文帝就让刘贤陪太子刘启饮酒、下棋。刘启、刘贤都是年轻人,难免会发生争执,结果刘启居然用棋盘将刘贤当场砸死。这下彻底激怒了吴王刘濞,按照辈分,他是汉文帝的堂兄,连文帝都得让他三分。性情暴躁、容易冲动的刘启就这样得罪了堂伯、吴王刘濞。
二、腰斩恩师
汉文帝在位时期,给刘启安排了一位老师,此人名叫晁错,深受刘启的倚重,被称为“智囊”。公元前157年,刘启继承皇位,他先是提拔晁错担任内史,接着又升任御史大夫。按照汉朝的规矩,皇帝应该与三公九卿们一起商讨政务。可是,汉景帝多次召见晁错,许多大政方针都是两人商量好的,根本不和其他官员讨论。
然而,晁错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言听计从的学生腰斩!原来,在晁错的谋划下,汉景帝对诸侯国进行削藩。吴王刘濞、楚王刘戊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发起了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立即慌了神,他居然听信别人的谗言,认为杀死晁错后叛乱就会平定。于是,汉景帝派人诱杀了还穿着朝服的晁错。
三、害死名将
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想起了父皇的临终遗言,于是启用了一代名将周亚夫。在周亚夫的指挥下,汉军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之后,周亚夫也得到了汉景帝的重用,很快就官至丞相。然而,周亚夫性情耿直,在一些朝政问题上,与汉景帝发生了争执,因此遭到了汉景帝的忌恨。
后来,汉景帝甚至认为周亚夫太过强势,“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接着,汉景帝炮制冤狱,将周亚夫逮捕入狱。最终,一代名将居然落得绝食吐血而亡的下场。其实,周亚夫没有什么野心,只不过是在一些具体的朝政问题上与汉景帝的观点不一致,但却被害死。对此,苏辙认为,“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
参考资料:1.《史记》;2.《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