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本杂志被送到海丰县黄家老屋,也彻底打破了老人三十年的疑惑。

黄老太太的眼泪在她枯黄的脸上滑落,模糊了眼前的文字。

她握着那本《文汇月刊》,眼神空洞,似乎连她的心都已经冻结。

杂志封面上大大的标题“黄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让家里人质疑不解;



难道几十年来,他们一直认为是“失联”的三儿子,竟然真的是国家的英雄?

三十年的等待,三十年的盼望,都因为这本杂志变得扑朔迷离。

黄老太太的三儿黄旭华,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们一直以为他是个不孝子,是个忘了家、忘了父母的男人,可现在这篇杂志竟然说他是“黄总设计师”,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



失踪三十年,背后的沉默

自从那一年的告别,黄旭华就像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

直到1987年,黄老太太和儿女们收到了这本杂志,才知道,他的三儿黄旭华,竟然是国家重器——核潜艇的设计师。

“他去了哪里?怎么这么多年都不回来?”黄老太太多次问自己。



早在30多年前,她的三儿子离开了家乡,说是去上海读书。

之后,却再也没有音讯。

岁月如梭,黄家一度以为黄旭华早已遭遇不测。

家里人曾多次给他寄信、打电话,然而每一次的回复都像是石沉大海。



从最初的盼望,到后来的一些责备和愤怒,直到父亲去世,黄旭华始终没有出现。

家人开始责怪他不孝,“忘了家”成了黄旭华最难以摆脱的标签。

直到那一天,黄老太太才发现,她一直以为“失踪”的儿子,居然在为国家做着惊天动地的事情。

那个被误解为“忘了家”的三儿子,原来背负着一个惊天的秘密——他,正是中国核潜艇的设计师。



从学医到造舰,为了什么

黄旭华的故事,始于一个战乱的年代。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海丰县,那时国家正陷入抗日战争的风云之中。

家里也曾试图为社会提供一份力量,父母是医生,手中有着救死扶伤的责任。

可黄旭华从小并没有继承父母的职业,他想成为一名医生,想救治病弱的人。



这个愿望随着时代的变迁被打破,战争让一切理想化为泡影。

黄旭华渐渐地意识到,自己能够做的,并不仅仅是通过医学来拯救他人。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只有更强大的国家,才能真正保护家园,才能改变被外敌侵略的命运。

于是,黄旭华放弃了学医的梦想,决心要“造飞机、造大炮、造军舰”。



他踏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报考了当时国内最好的船舶专业——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在那个年代,能投身航海科技,特别是造船设计,已经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

即便当时条件艰苦,黄旭华依然在艰难的日子里坚持下去;

毕业后不久便加入了新中国的建设行列,参与到船舶事业的相关工作中。



隐姓埋名,肩负国家使命

进入了中国核潜艇研发计划后,黄旭华的命运彻底改变。

他不仅仅是个设计师,更是国家秘密工程的一部分。

1958年,黄旭华成为中国核潜艇项目的骨干之一。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项任务将是一个极度机密的工作;

他必须放下所有个人的情感和家庭责任,投入到国家的重大使命中。

1965年,核潜艇研发项目正式启动,黄旭华被派到一个隐秘的基地。



为了不暴露身份,黄旭华开始了与外界的隔绝生活,他的家人甚至失去了与他联络的所有途径;

唯一能联系他的,是一个编号为145的秘密信箱。

他与外界的联系几乎被切断,甚至在父亲去世时,他也没能回家奔丧。

这三十年,他沉默了。



所有心情、所有情感都无法与家人分享,每一个细节都只能独自承受。

这段时间里,他经常与自己内心的愧疚作斗争。

他多次在信中安慰家人,但他的回应始终无法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与愤怒。

黄旭华参与的核潜艇研发,不仅技术困难重重,且进展缓慢。



早期整个团队在技术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很多设备甚至无法完成设计,几乎每一步都要反复验证。

他们不仅要面对外界的质疑,还要克服无法预料的技术难题。

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

几十年如一日,黄旭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终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家人误解与最后的释然

1987年,黄旭华的母亲黄老太太接到这本杂志后,她终于理解了三十年来的种种误会。

杂志中详细记录了黄旭华在核潜艇研发中的艰辛与坚持,虽然文章没有直接提到黄旭华的名字,但通过细节和描述,家人终于认出了他。

“原来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为国家贡献!”



黄老太太的心情复杂,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出。

这一刻她才明白,黄旭华并不是他们误解中的“无情不孝子”,他所有的沉默,都是为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黄老太太终于能对其他家人说出心中的释然:“三哥的事,大家都得谅解。他为国家做了那么大的贡献,我们不能再指责他了。”



黄旭华的家人从这时开始,理解了他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回家,理解了他隐姓埋名的真正原因。

这个曾经被误解为“不孝子”的男人,正是国家的英雄;

他的贡献,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更是为了国家的崛起和安全。



黄旭华的崇高精神与遗产

黄旭华的坚守和奉献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研发上,更在于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黄旭华逝世的消息,是中国核潜艇事业中的一个巨大的损失。

他的离世让所有曾与他并肩奋斗的科研人员,以及广大的中国人民都深感惋惜。



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在科研领域的精神遗产,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科技史的篇章中。

也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

真正的英雄,往往默默无闻,愿意为国家做出牺牲。



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强大,更是为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信息来源: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逝世 享年99岁——央视新闻
揭秘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传奇人生——央广网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丨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黄旭华:大海都知道——黄旭华和他设计的核潜艇的故事——文汇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