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汪小菲上热搜了!这次是被抖音无限期封禁,随后微博也动手了。

但凡了解的热点的,都知道这母子俩最近干了什么……


一、“人在做,天在看”——张兰汪小菲抖音封禁事件回顾

2月8日,抖音官方宣布对张兰、汪小菲等账号进行无限期封禁,理由是其在徐熙媛(大S)去世事件中进行不当炒作,违反公序良俗,误导公众。与他们一起被封的,还有在网络上散布“汪小菲包机接送大S骨灰”谣言的账号“我是夏小健”。


回顾整个事件的始末,我们不难发现,这并不是张兰第一次利用流量事件为自己带货“加戏”。但这一次,公然利用逝者进行营销,踩中了公众道德底线,也彻底引爆了舆论反噬。


二、黑红时代的落幕:张兰母子的流量密码失效?

张兰能够从一位企业家转型成为“直播女王”,靠的是什么?是流量。而她的流量来源,从来都不是正统商业内容,而是建立在“娱乐化、情绪化、狗血化”的基础上。

这一切的转折点,始于2022年底。当时,汪小菲与大S的离婚闹得满城风雨,张兰顺势开直播,带着网友一起吃瓜、骂前儿媳,靠着煽动情绪和八卦爆料,短时间内吸粉千万。随着“床垫事件”“电费争议”“麻六记带货”等一系列戏剧化操作,张兰的直播间热度爆棚,一度成为流量顶流,单场直播带货销售额破千万。

然而,流量的代价往往很高。在经历短暂的高光后,张兰的直播间流量开始走下坡路。观众的耐心有限,吃瓜久了也会腻。于是,张兰不断加码,屡次试图制造新的“冲突”,但效果却越来越不如从前。她能依靠黑红带货,却不能永远依赖“口无遮拦”生存。

这次大S的去世,让她踩到了最敏感的道德线。以往大家可以当作看戏,可拿逝者做话题,连基本的尊重都不顾时,观众再也无法容忍。抖音等平台的封禁,便是对这种低质流量的一次清理。

三、汪小菲的“全职儿子”职业生涯

在这场直播戏剧中,汪小菲的角色同样耐人寻味。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人,更像是一个被推上舞台的“全职儿子”

每次张兰直播时,总能听见他在镜头外的各种“神助攻”:

- 怒吼:“我什么时候包机了?你们怎么总这样儿?”

- 哽咽着诉说:“老婆,我好想你。”

- 雨中痛哭的视频精准剪辑上传,宛如一部韩剧大男主悲情片。

这些表演套路,与其说是汪小菲“身陷情伤”,不如说是他与母亲共同编排的流量剧本。汪小菲看似“窝囊憨傻”,但却始终没有真正与张兰的炒作切割,反而一直配合出戏,让流量导向自己的直播间。

只可惜,这次“表演”翻车了。



四、短视频时代的“流量宿命”

互联网的流量逻辑决定了,“黑红也是红”的玩法是有生命周期的。

短视频平台从2018年到2023年,一度对“情绪化内容”极为宽容,只要能吸引流量,就能换取金钱。

但进入2024年,监管趋严,抖音、微博、快手等平台开始有意识地打击低质、恶意炒作的内容。

这一趋势在去年已经有所显现:

- 小杨哥因不当言论引发风波,影响力大减;

- “猫一杯”因虚假人设崩塌,直播间销量大跌;

- 东北雨姐因低质内容被平台降权,直播间人气下滑……

张兰和汪小菲的封禁,再次印证了这一点——过度依赖争议和炒作的流量模式,最终都会被反噬。

五、从“网红变现”到“优质内容”

张兰和汪小菲,是所有短视频从业者的一个警示。她曾经靠着一系列话题营销,成功实现从企业家到网红带货主播的身份转换,但她过度依赖流量,而忽视了内容质量,最终导致自己被清理出局。

未来,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方向,不再是“谁能制造最大争议,谁就能赚最多的钱”,而是“谁能提供真正优质的内容,谁才能赢得长久的用户信任”。

而张兰母子的封禁,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黑红也是红”的时代,真的要翻篇了。

2、“朝气蓬勃的老年人,生不如死的中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现状你怎么看?

3、

4、

5、一次有趣的社交叛逃,美国年轻人挤爆小红书,犹太资本的天塌了!

6、

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