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网络舆论场“众声喧哗”是常态,但在事关最基本的底线问题上,社会依然有着明确的共识。


▲张兰等人名下账号被平台封号。图/张兰社交账号主页截图

| 杨末

2月8日,抖音发布公告,对“我是夏小健”“张兰·俏生活”“张兰之箖玥甄选”“汪小菲”四个抖音账号予以无限期封禁。公告称,这些账号发布不实信息,误导公众,利用逝者恶意炒作营销,推荐不实视频,以获取商业利益,并屡次发布不实、侵权内容,进行违规炒作,处罚后未有改正。

近期,徐熙媛(大S)离世引发网友关注。舆论的回响中,除了网友正常的追思、悼念,大量有消费逝者、伤害逝者家属嫌疑的话题也持续发酵。而从网上的一些片段看,大S前夫汪小菲及其母亲等名下相关账号,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包机谣言广泛传播,诸如过往情感纠葛等话题,也再度成为焦点,被反复炒作,并疑似用于为带货营销引流。这样的“身后事”,俨然让大S的不幸离世变成了一桩网络狗血连续剧。

有人或许会说,名人去世后,过往的一些经历容易被放大解读,有其复杂性和必然性。但要注意的是,对于名人的关注和评价,不等于可以肆意炒作、造谣中伤。

更何况,大S还曾与相关人员关系特殊,有共同生活相处的经历。作为大S的前夫和前婆婆,汪小菲和张兰名下相关社交账号的相关做法,不仅是不尊重逝者,也突破了最基本的人伦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

正因此,这次相关账号被处理,赢得了网友的普遍“叫好”。这表明,尽管网络舆论场的“众声喧哗”是常态,但在事关最基本的底线问题上,社会依然有着明确的共识。

也即,正常的网络关注和讨论,不应被恶意炒作、蹭流量和各类谣言所带偏。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而不能出于某些目的就“语不惊人死不休”,罔顾最基本的平台规则乃至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

其实,像张兰、汪小菲这样的公众人物,本身在舆论场中就更应该起到积极的正面示范作用,成为舆论场文明底线的捍卫者。特别是当其中一些账号还涉及直播带货等商业行为时,就更该有最基本的自省和节制,避免留下“吃人血馒头”的口实。

在此意义上,此次多个账号被封,也是在给一些类似的通过恶意炒作,甚至信奉“黑红也是红”的价值观来博流量的“商业路子”敲响警钟——不择手段的流量及其变现之路,终究行之难远。对于其中的风险,当事人本该有基本的预期。

多个账号一同被永封,加之事件本身的“名人效应”,相信这样的“出手”不仅是对恶意炒作者的一种有力惩戒,也能够传递更广泛的警示价值。但基于舆论场生态的长远优化来看,我们依然不能仅满足于这种对“问题账号”的重拳出手。

应该看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账号被处理了,并不等于附着其上的一些偏激甚至极端的声音就真的消失了。甚至可以说,这些账号能够“红”到今天,正是在于它们迎合并进一步激发了舆论场上的一些非理性的思潮。

而谨慎发言、不随意跟风站队,独立之思考及包容、理性之精神和起码的同理心,仍是今日舆论场的稀缺品。做一个文明理性的网络生活参与者,依然需要所有人共勉。

还要指出的是,对于相关账号的处理,虽然平台的立场与网络主流意见达成了“共振”,但这并不能完全代替对更完善、清晰的公共舆论发声规则的建设。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平台治理规则的完善和透明化,则有望释放更大的公共价值。

最后,还要提醒一点的是,相关账号被封后,不少网友为此“叫好”,再次表达了对一些做法的鄙夷和批评,这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度。若因此出现新的网暴等非理性行为,同样不是文明理性的网络文化该有的。

撰稿 / 杨末(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