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上的健身人士。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摄

每逢佳节胖三斤,节后甩肉,健身房迎来了客流高峰。

2月7日晚上,在上海松江区摩立盛汇广场的一家乐刻健身房里,尽是努力减肥的身影,跑步机上健身人士挥汗如雨,运动器械则不时发出“咚咚”的碰撞声。店长小何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初五开始就陆续有会员预约健身课程,晚上的私教课、小团课基本能排满。

“店内有10余台跑步机,晚上7点以后还出现了跑步机‘一机难求’的情况。”小何称,春节过后,门店会员、私教课、团课的销售情况明显上升。门店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免费试课的基础上,对办理月卡、季卡的新老用户给予一定的折扣,并且还联合部分平台推出“办健身卡送电影票抵扣券”等活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医院减肥门诊也进入就诊高峰,诊室外坐满了因节日暴饮暴食导致健康问题的患者。

健身房打卡甩肉,“一天大概有70多人”

春节过后,晒健身打卡、减肥餐以及各种减肥攻略在社交媒体上热度不减。

据乐刻运动发布的“2025年春节健身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到店锻炼的单店会员数较去年同期持平,但北京、上海及多个新一线城市增速明显,多家门店甚至出现团课“一课难求”。


美团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上海运动健身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44%。2月7日,一家健身房的健身顾问表示,年年春节基本都是如此,“新会员较节前有小幅增长,很多人急切减肥锻炼,昨天我们健身房一天大概有70多人,比平时增长近一半。甚至有那种办了卡但好长时间不来的人,节后突然来了,并进行了续费。”

贝壳财经记者咨询上海多家健身房了解到,健身房客流量受节假日影响比较大。节日前后基本每天都有人咨询,以年轻群体为主,教练私教课、瑜伽、舞蹈等项目都非常受欢迎。健身房也会开设针对性课程,提供多样化选择。

实际上,健身装备市场同样迎来销售高峰。运动服装、智能手环、家用健身器材等产品销量攀升。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后运动品类商品搜索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减重涌入门诊,“神药”受追捧

春节期间,因暴饮暴食导致的急性胰腺炎、肠胃炎等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有体检数据显示,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异常的比例较节前显著升高。

2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肥胖疝外科主任医师姚琪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当天上午接诊35位病人,其中近30%是因为春节后感觉自己变胖或者身体各项指标出现了一些异常。“节日期间的放纵与节后的自律,反映了人们在享受与节制之间的摇摆。这种周期性行为模式,暴露了人们健康管理意识的不足。真正的健康管理应该是持续性的,而不是节后补救式的。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念至关重要。过度节食、突击式锻炼等极端方式并不可取。”

据美团买药数据显示,从大年初六开始,减重产品搜索热度开始提升,复工首日搜索量增长55%,其中,男性用户占比近四分之一,除北上广深外,三四线以下城市用户占比也达22%。销量显著增长的商品包括备受追捧的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也有白芸豆、酵素、奶昔代餐、左旋肉碱等传统减重产品。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陈海冰主任提醒年轻人,不能够忽视对自己健康的管理,特别是对于肥胖要提前干预。体重控制需多管齐下,服药需遵循医嘱,并配合饮食、运动调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卢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