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报业网2月7日报道,彭博社消息称,2月6日,德国跑车制造商保时捷表示,今年将因产品线调整而损失8亿欧元(约合62.4亿人民币),这进一步挤压了该公司的利润率。

保时捷的声明中表示,公司2025年的销售回报率预计下降至10%~12%之间;销售营收约390亿~400亿欧元。此外,该公司还预计其2024年的利润率将处于预测范围的低端,即14%左右,具体数据将在今年三月公布财报时进一步披露。而在此之前,保时捷一直有着“最会赚钱的汽车制造商”这一称号,其利润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声明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保时捷股价在上述消息公布后出现了小幅下跌。实际上,保时捷股价去年下跌了27%,自2022年首次公开募股以来,其股价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目前,其市值已由2023年5月的1095亿欧元高点缩水了一半。

对于利润率承压的原因,保时捷方面解释为产品线调整。作为大众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保时捷近年来加速推进电动化战略,其曾经计划到2030年实现80%的电动车型销售占比。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保时捷也对其产品线进行了全面优化,包括停产部分燃油车型、加大电动车型研发投入以及升级生产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资料图)

但是面对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保时捷方面在去年表示,预计向电动汽车转型所需的时间将比原本想象的要长,并淡化了203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的80%以上这一目标。近日,保时捷宣布将调整电动化转型策略,重新加大对燃油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投入。

为了进一步提升利润,保时捷方面将计划扩大个性化定制项目以提升盈利能力。保时捷特别强调了Porsche Sonderwunsch和Porsche Exclusive Manufaktur项目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高度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根据保时捷此前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保时捷全年共交付31.07万辆新车,同比减少3%。具体到中国市场来看,保时捷在全球五个地区中的四个地区均实现了交付量的增长,仅中国市场出现下滑。具体来看,其在中国市场销量约5.69万辆,下滑幅度为28%。不过,保时捷在2024年12月的新车交付量环比有所回升。

在此背景下,连续八年蝉联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在2023年被北美市场所取代,到2024年进一步被北美和欧洲市场超越,降至全球第三大市场。

不过,这家超豪华汽车品牌正在快速调整之中。2024年9月,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接替柯时迈(Michael Kirsch),出任保时捷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业务的CEO。潘励驰在上任之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收缩保时捷在华销售网络、优化重组内部组织架构等。

保时捷方面透露,截至2024年底,中国销售网点数量已调整至约140家。保时捷计划到2027年前逐步缩减其网点规模至大约100家。

为了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保时捷还在加快其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并扩建本土研发团队以加强中国本土化的研发能力。2024年12月,保时捷宣布,保时捷中国增设技术部门,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战略深度融合。保时捷方面认为这一部门将在智能化和电动化层面给与保时捷更多助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