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美股“科技七巨头”中六家已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尽管巨额AI投资回报前景仍不明朗,DeepSeek的成功又让市场开始质疑巨额支出的合理性,但科技巨头对AI的投资没有任何降温迹象,其中五家公司2025年的合计资本支出预计将高达3310亿美元。作为美股核心推动力量,科技股接下来或将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连线Roundhill Investment首席执行官Dave Mazza对当前的科技股进行解读。
◆ 马斯克强势“改造”美联邦政府:关闭国际开发署、审查国防部开支、裁撤CIA和FBI特工等;软银向OpenAI投资400亿美元即将敲定,将超微软成最大股东;特朗普“接管”加沙言论引发国际社会谴责;道指周五跌超400点,金价超2886美元再创新高。更多内容,尽在《一周国际财经》。
3310亿美元!美国科技巨头继续“烧钱”
硅谷正遭遇四大危机:AI泡沫、贸易战、业绩失速和DeepSeek
DeepSeek在全球市场掀起惊涛骇浪,让不少投资者对AI基础设施投资和科技巨头们的资本支出和回报产生担忧。
近期,美股“科技七巨头”(Alphabet、亚马逊、苹果、Meta平台、微软、英伟达和特斯拉)中有六家已经相继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的财报,英伟达财报计划于美东时间2月26日公布。
从最新公布的业绩来看,Alphabet、亚马逊和微软的云业务增速均出现放缓。尽管AI投资回报前景不明,加之DeepSeek的成功让市场开始质疑巨额支出的合理性,但科技巨头对AI的投资没有任何降温迹象,并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我们才刚刚开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Alphabet、Meta、微软、特斯拉和亚马逊2025年的合计资本支出预计将高达3310亿美元。
另一方面,根据媒体编制的数据,预计“科技七巨头”今年的总盈利增幅仅为18%,远低于2024年预计的34%。作为美股核心推动力量,科技股接下来能否继续领跑?
最早将这七家科技公司命名为“科技七巨头”的美国银行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警告称,今年这些股票恐沦落为表现落后的七家公司(Lagnificent 7)。
此外,像DeepSeek这类突发事件,以及美国掀起的贸易战等,都将是美股今年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
科技巨头云业务放缓,特斯拉净利润同比下滑71%
1月底以来,美股“科技七巨头”中已有六家先后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其中,苹果和特斯拉增长乏力。与之对比,Alphabet、Meta、亚马逊和微软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可观。但Alphabet、亚马逊和微软的云业务均不及预期,三家公司都认为,拖累云业务增长的一大因素是产能。
◆ 谷歌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去年第四季度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0%至119.55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22亿美元,且增速放缓(上一季度同比增幅超34%),市场份额仍低于竞争对手微软和亚马逊。
◆ 亚马逊
亚马逊最受市场关注的AWS云业务当季营收为287.86亿美元,接近于市场预期的288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幅与上一季度持平。CEO贾西在电话会上表示,产能拖累了云业务的增长:“如果不是产能方面受到了一些限制,我们确实可以实现更快的增长。”
亚马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将在1510亿美元~1555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5%~7%,而分析师平均预期为1585亿美元。如果按最低增幅计算,这将是公司有记录以来最慢的增长速度。不及预期的指引让该公司股价2月7日大跌超7%。
◆ 微软
微软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超出预期,但一直被寄予厚望的Azure云业务增速下降。当季Azure及其他云服务的收入仅增长31%,不仅低于上一季度的33%,也未达到市场预期。微软CEO纳德拉介绍称,目前公司的人工智能业务“年化收入”已突破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
业绩指引方面,微软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将在681亿~691亿美元之间,中位数为686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698.3亿美元。同时,微软预测Azure云业务本季的营收增幅将在31%~32%。
◆ Meta
Meta在去年第四季度的销售和利润齐创历史新高。不过,Meta预计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95亿美元~418亿美元,中值为406.5亿美元,收入指引略低于市场预期。
◆ 苹果
去年第四季度,苹果录得“历史最好”的季度业绩,但大中华区成其唯一收入下滑市场。苹果当季在大中华区的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1%至185.13亿美元。iPhone当季的全球营收同比微降0.9%至691.38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710.3亿美元。
◆ 特斯拉
特斯拉是这六大巨头中业绩最差的,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过70%,且营收、盈利、每股收益、毛利率和核心汽车业务收入等各项指标上均不及预期。报告期内,特斯拉核心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至198亿美元,其中6.92亿美元来自监管信贷积分的出售。此外,2025年1月,特斯拉在包括英国、法国等欧洲多个主要市场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无惧DeepSeek冲击!科技巨头继续“烧钱”:2025资本支出预计高达3310亿美元
1月底DeepSeek的横空出世引发欧美股市剧烈动荡,英伟达一天内市值直接缩水近60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全球定量研究主管Vishwanath Tirupattur认为,DeepSeek的突破虽然意义重大,但不会导致AI相关资本支出的崩溃。
事实也似乎正如Tirupattur所言——科技巨头2025年的资本支出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谷歌、Meta、亚马逊、微软和特斯拉2025年的累计资本支出预计将高达3310亿美元。
Futurum Group分析师丹尼尔·纽曼表示:“考虑到这些巨额开支,他们(美股科技巨头们)急需提高AI的收入回报,但目前发生的事情(DeepSeek)对美国来说是一个警钟……就目前而言,AI的资本支出实在太多,但消费却不足。”
Direxion资本市场主管Jake Behan表示:“资本支出开始让人感觉像是房间里的一只800磅重的大猩猩。现在的问题几乎不在于AI支出何时能够盈利,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合理化。”
面对质疑之声,科技巨头的高管们仍普遍认为,继续大规模投入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AI需求是必要的。Meta CEO扎克伯格表示,他仍然相信大力投资公司的AI基础设施会成为战略优势。微软CEO纳德拉则认为,增加AI支出将有助于缓解限制公司充分利用AI能力的产能问题。
巨头们继续加大支出,对英伟达等算力公司提供了有力支撑。本周,英伟达股价反弹8.14%。
对于英伟达的前景,摩根士丹利内部分析师似乎发生了分歧:大中华区的分析师下调了今年GB200芯片的出货预期、最差情况下低于2万块,并预计云计算市场的增长周期可能今年见顶,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速可能降至个位数,而北美区的分析师却重申,英伟达仍是他们的首选,高呼DeepSeek引发的抛售是抄底的机会,在2月6日发布的报告中给予英伟达152美元的目标价,意味着较周五的收盘价还有17%的上涨空间。
特斯拉市值一周蒸发超1万亿元!美股科技股四大风险:AI泡沫、贸易战、业绩失速和DeepSeek
财报公布后,这六家科技巨头的股价表现不一,有涨有跌。总体来看,本周仅Meta股价保持上涨。特斯拉“失血”最多,股价周跌10.62%,创去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市值一周蒸发13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73亿元)。谷歌次之,累跌9.16%。
自2023年以来,“科技七巨头”一直是领涨整个美股的最核心力量,接下来是否能继续领跑呢?美股又是否能延续强劲走势呢?
一些业内人士警告,不要期望美股在2023年和2024年的迅猛涨势能在2025年重演,2025年可能会经历一段坎坷的走势。
Roundhill Investment首席执行官Dave Mazza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期的科技股回调,让一些投资者对其未来走势及对市场的影响感到担忧。他认为,当前(科技巨头们)的估值可能较高,但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们的长期增长潜力受到削弱。但他同时对记者强调,这次市场调整清楚地表明,2025年的(科技股)投资环境将比过去几年更加充满挑战。
Roundhill旗下追踪美股七巨头的Magnificent Seven ETF在2024年内上涨了71%,但近一个月,该ETF下跌了0.22%。
◆ 达利欧:投资者对AI的狂热助长了美股 “泡沫”
高盛、花旗等华尔街大行都在敦促客户在科技巨头之外进行多元化投资。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日前表示,投资者对AI的狂热助长了美股的“泡沫”,其程度类似于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情形。“定价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还存在利率风险,这种组合可能会刺破泡沫。”
◆ “贸易战”或烧向硅谷
外媒2月5日报道称,如果特朗普兑现其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承诺,欧盟计划对美国硅谷采取报复性措施。
报道援引两名了解相关计划的官员的话称,欧盟委员会正寻求在与美国政府的潜在贸易争端中动用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ACI)。报道评论称,这可能是欧盟首次通过动用ACI进行应对。该法案将使欧盟能够对包括大型科技公司在内的美国服务业采取行动。
◆ 大摩:“科技七巨头”今年盈利增幅预计将接近“腰斩”
摩根士丹利今年年初警告称,随着盈利增长放缓,美股科技巨头可能难以在2025年主导市场。该机构财富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官Lisa Shalett表示,利润放缓“可能会让一些押注于两位数高回报的顽固分子感到惊讶”。
根据媒体编制的数据,预计“科技七巨头”今年的总盈利增幅仅为18%,远低于2024年预计的34%。
Shalett并不是唯一一个认为“科技七巨头”霸屏时代即将结束的人。美银分析师Savita Subramanian也称,“科技七巨头”的增长预期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盈利预计将放缓。◆ 末日博士:最大风险是DeepSeek这类“黑天鹅”事件
近日,知名大空头、“末日博士”Jim Chanos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未来6至12个月内,美国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将来自难以预测的事件,类似上个月DeepSeek导致美股市值蒸发约1万亿美元的情况。
Chanos认为,目前美股市场确实存在投机泡沫迹象,但尚未达到2021年标普500指数飙升27%时的水平。Chanos强调,投资者需要区分那些估值高昂但实至名归的公司,以及那些不值得高估值的公司。
马斯克强势“改造”美联邦政府:
关闭国际开发署、审查国防部开支、裁撤CIA和FBI特工
本周,埃隆·马斯克及其率领的政府效率部团队(DOGE)开始强势“改造”美联邦政府。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月3日,马斯克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同意”关闭美国对外援助机构国际开发署。马斯克称,国际开发署“没有改善的希望”。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美国国际开发署资金的使用方式“完全无法解释”,且很多都是“欺诈行为”,腐败程度“前所未有”。特朗普表示,应该关闭这个机构。
据美国媒体7日报道,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华盛顿特区办公室外的标牌当日已被胶带覆盖。另有媒体6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将仅保留美国国际开发署全球10000多名工作人员中的294名。
特朗普7日还表示,已指示马斯克领导的DOGE团队审查美国国防部的支出。
此外,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团队官员自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后就一直要求访问美国财政部的支付系统。该系统每年控制着全美家庭、企业和更多部门超过5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动,通常只有少数职业官员可以访问财政部的支付系统。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月4日,两名特朗普政府官员表示,特朗普政府计划很快对联邦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裁员。同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向全体员工提出“买断计划”,承诺向主动辞职的员工提供八个月的薪资补偿。据称,此举旨在使该机构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优先事项保持一致。此前,知情人士透露,当地时间1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启动了一轮大范围的裁员计划。
当地时间2月5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DOGE团队将对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进行紧急安全升级,而“空中交通管理”是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职责。美国交通部部长肖恩·达菲也证实这一消息,称马斯克的团队将“参与帮助升级美国航空系统”。
新华社消息,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DOGE已在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对美国教育部敏感数据进行梳理,以调查该部门开支情况。
软银向OpenAI投资400亿美元即将敲定
将超微软成最大股东
2月8日,据外媒报道,软银集团正接近敲定对OpenAI的首笔400亿美元投资。
消息人士称,这笔资金将在未来12到24个月内支付,第一笔付款最早将于今年春季到位。OpenAI投前估值为2600亿美元,此轮投资后将达到3000亿美元。此举也意味着,软银将超越微软,成为这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最大投资者。
此外,软银还与OpenAI成立了“SB OpenAI Japan”合资公司,向日本的公司推销高级企业人工智能。
消息人士表示,软银可以将400亿美元中的100亿美元安排给经OpenAI批准的其他联合投资者。部分资金预计将用于OpenAI对“星际之门”项目的承诺。当地时间1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了 “星际之门”计划,项目初始投资1000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4年内扩展至5000亿美元,旨在支持美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有分析认为,软银的投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OpenAI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有望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模态AI技术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特朗普“接管”加沙言论引发国际社会谴责
据央视新闻,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6日在社交媒体上声称,巴以冲突结束后,加沙地带将由以色列转交给美国,而巴勒斯坦人将被安置到其他地方。此前他还称,美国将“接管”并“拥有”加沙地带。
特朗普的相关言论招致国际社会广泛批评。7日,多国政府表态,反对任何夺取巴勒斯坦人土地并企图驱逐巴勒斯坦人的计划。
埃及外交部7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埃及方面与约旦、沙特和阿联酋等多个阿拉伯国家通话,强调埃及拒绝任何旨在驱逐巴勒斯坦人的措施。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5日怒斥特朗普“种族主义”,称这一做法对中东动荡来说是“火上浇油”。
土耳其外交部长费丹同日表态,称美方提议“不可接受”,并指出此类做法正是巴以冲突的根源。
据新华社,当地时间4日,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场集会上,示威者喊话特朗普:“加沙不是商品”。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特朗普的提议让人想起西方大国重新绘制中东版图并随意迁移人口的霸权时代,此举“重新打开了地缘政治的潘多拉魔盒”。
道指单日跌超400点,金价超2886美元再创新高
当地时间2月7日(周五),美股尾盘跌幅扩大,道指下跌400点,标普纳指止步三连阳。特朗普称将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消息令股指承压。
本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累跌0.53%,标普500指数累跌0.24%,道指累跌0.54%。
中国资产表现亮眼。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本周累计上涨3.85%,连续第四周上涨。富时中国3倍做多ETF本周累涨7.78%。“中国龙”Roundhill China Dragons ETF本周累涨5.76%。
消息面上,多家外资机构集体发声,看好中国资产。德意志银行发布中国股市研究策略报告称,预计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逐渐消失,A股及港股牛市周期已于2024年开启,并有望在中期内再创新高。
美国银行策略师预计,在2025年初持续上涨的势头停止后,美国股市的优异表现将继续减弱,建议做多中国股市。
另外,最新非农就业数据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暂停降息”的预期。数据公布后,美债收益率走高。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于非农日涨超7个基点,本周累涨将近8个基点。
现货黄金于非农日涨至2886.79美元,创历史新高,本周累计上涨2.24%。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蔡鼎 兰素英 宋欣悦 岳楚鹏
编辑|程鹏 兰素英 王嘉琦 杜波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