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竟是
追剧追到“家门口”
作为央视新春大剧
《六姊妹》收视率破3%
获得同时段全频道全栏目收视率TOP1
全民追剧“上头”
开始搜罗剧中同款场景
最终发现
“低调煤城”秒变“顶流打卡地”!
今天
小编就带你们
扒一扒剧中暗藏的“淮南密码”
看看这座被历史、美景、美食
三重Buff加持的宝藏城市!
一城烟火,半部江淮史。淮南,这座被千里淮河浸润的城市,宛若一颗隐匿于岁月深处的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
上千年历史的寿县古城
传承千年的八公山豆腐
一碗香遍全国的淮南牛肉汤
承载着淮南工业辉煌的九龙岗民国小镇
淮南,就像一本被岁月反复翻阅的典籍,正以全新的文化姿态焕发着新的生机活力。
图源:小红书@959497412
当《六姊妹》的影视镜头掠过九龙岗民国小镇斑驳的砖墙,淮上码头的渡船剪影在暮色中摇晃,全国观众方才惊觉:这座城市的风景里,叠印着从战国烽烟到工业文明的多重曝光。
1952年,淮南市正式建市,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它的辉煌,与煤炭紧密相连。据上世纪探测,淮南煤炭资源占华东地区储量的50%、安徽省储量的74%。以当时煤炭中转中心田家庵为首的淮南市区,被迅速建立起来,而能源、工业也随之快速发展。
在时代浪潮的翻涌下,新能源逐步崛起,煤炭地位显著下滑。过去与重庆、青岛、大连齐名,被批准建为“特大城市”的淮南,似乎逐渐走下神坛?
实则不然。淮南正以其独有的韧性与智慧,另辟蹊径谋发展。
何家姐妹的奋斗史,与淮南从煤炭重镇到转型发展的历程同构。剧中“玉兔肥皂”“春燕酱油”等老品牌,曾是淮南工业辉煌的符号,如今通过文旅复苏,成为怀旧经济的载体。
九龙岗民国建筑群的德式红砖房、历史悠久的淮上码头、田家庵老街的民国骑楼……那些带着岁月斑驳痕迹的工业遗址,也转型为文创园区,完成着从“生产空间”到“生活剧场”的蜕变,为这座城市注入全新活力。
图源:小红书@71diary
跟随《六姊妹》的脚步,仿佛穿越旧时光,每一处场景都蕴含着淮南的历史韵味。
在《六姊妹》剧中,淮南牛肉汤的身影频繁闪现,看着剧中演员们大快朵颐的样子,是谁的美食DNA狠狠动了?
凌晨四点的田家庵码头,马家清真牛肉汤店的灶火已经悄然点燃,牛骨与牛肉在铁锅中翻滚的声响,与淮河的水波声交织成这座城市的晨曲。
图源:小红书@Haoren-R
这碗“何家同款”淮南牛肉汤,堪称美食界的传奇之作。以牛骨熬煮12小时的浓汤,是这碗汤的灵魂所在。再搭配上八公山泉水豆腐与油酥烧饼,碳水的满足感瞬间在舌尖绽放。
淮南美食的魅力,既在于那令人垂涎的丰富口感,更在于其蕴藏的厚重历史。
图源:小红书@王菲不是大明星
八公山豆腐源于西汉淮南王刘安炼丹的偶然,寿县大救驾的酥皮包裹着宋太祖赵匡胤的逃亡故事,淮南牛肉汤则是在岁月更迭中,融合了当地百姓的饮食智慧,每一口都是历史的沉淀。
淮南美食就像是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味觉桥梁,让人不仅感叹:“原来淮南的千年时光,是可以一口饮尽的。”
淮南,一座能吃着豆腐读《史记》、踩着单车追历史的城市——它不争不抢,却让每个来过的人,成了江淮故事的收藏者。
来源 | 凤凰网安徽
编辑 | 曾佳佳 责编 | 黄澎 审核 | 马蓉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