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东营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以“践文明新风,享时代年味”为主题,推出千余场文化活动,将传统年俗与创新服务深度融合,让文明之花在黄河口畔绚丽绽放。从联欢舞台到公益市集,从非遗传承到暖心关怀,东营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到的不仅是年味,更是文明浸润下的温暖与力量。
村晚连万家 幸福乐开花
春节期间的中合堂村格外热闹。这天,村民们早早吃了晚饭,纷纷往外赶。“看晚会去!错过就得再等一年。”锁上大门,村民张大勇步履不停。
在河口区新户镇中合堂村,第五届“村晚”成了村民的年度盛事。“开演啦!”新春的序幕在歌舞与掌声中拉开,鼓舞《盛世鼓舞》热闹上演,小品《移风易俗》以诙谐语言倡导文明新风,舞蹈《吉祥》用红绸翻飞描绘丰收画卷。
村民们自编自导的节目,既传承乡土文化,又唱响时代新声。“村晚不仅热闹,还让我们更团结了!”中合堂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忠感慨道,一场“土味”与“新潮”交融的演出,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缩影。
一年一度的“村晚”成了村民们一年到头期盼的文化盛宴、在外游子回乡的寄托。每年刚过国庆,大家就铆足了劲准备节目,想在春节的“村晚”上露一手。
社区舞台之外,公益市集亦是人声鼎沸。河滨社区的“迎新春年货节”上,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一副副春联承载着“福满人间”的祈愿;非遗摊位前,扎刻技艺传承人手指翻飞,精巧的工艺品引得游客驻足赞叹。市民张少华拎着刚买的年货笑道:“赶集不仅是备年货,更是‘赶’一份文化!”
新春遇非遗 传统年俗绽新光
年味,藏在传统技艺的指尖流转中。在广饶县,一场非遗与年味交织的盛宴火热上演。陈官短穗花鼓的传承人,身着红绸短褂,在抖音直播间挥舞鼓穗——两根三寸短杆系着棉线缠成的“猫耳朵”穗子,击鼓声清脆如落雨,引得网友连连刷屏:“这鼓打得比烟花还热闹!”
垦利区永安镇黄河口年货大集上,“赏年画·过大年”活动同样引人入胜。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内,剪纸艺人以红纸为媒,剪出灵动的“福虎迎春”;面塑师傅捏出憨态可掬的生肖面人,引得孩子们争相模仿,画和手工艺品,不仅是装饰,更是文化的根。
今年春节期间东营非遗主题的活动多样,既有垦利区老十五村戏雪园“渔海船说”、利津县南岭村老街长巷黄河非遗大集等活动;又有“城南庙会·妙汇城南”新春嘉年华、广饶民俗非遗新春大巡游等活动;市民游客还可以走进垦利元宵节民间秧歌巡演,近距离感受浓浓节庆氛围......一场场极具本土特色、内容丰富多元、亮点纷呈的文化盛会,让人看了还想看。
此外,东营市多个文化场所也将推出非遗主题活动,如沉浸式非遗美学展,真实还原温馨团聚的春节场景;“欢闹元宵 乐猜灯谜”活动等,让市民游客在观赏与体验中,畅享非遗文化盛宴。
志愿红点亮新春 温情流淌邻里间
新春的温暖,不仅在于热闹,更在于关怀。2月2日,河口区河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志愿者们正忙着制作“爱心年糕”。糯米面与红枣的香气弥漫中,一张张写满祝福的便签被贴在礼盒上。这些承载着心意的年糕,随后被送到外卖小哥手中。“冬天跑单冷,但这份甜暖到心里了!”小哥王磊感动地说。
在东营区城南庙会现场还有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分工明确、交通引导、秩序维护......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和同学报名参加了东营区城南庙会青年志愿服务岗,希望通过最贴心的志愿服务让更多市民和游客感受到这份更浓、更暖的东营年味儿。”山东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王瑞文说。
据了解,东营区城南庙会开幕以来,区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共青团东营区委、东营区红十字会,招募400余名志愿者参与庙会服务。
从文化盛宴到非遗传承,从公益市集到暖心服务,东营市以文明实践为笔,绘就了一幅既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气息的新春画卷。如今的年味,不仅是鞭炮和红包,更是文化的温度、邻里的温情。未来,东营市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文明之花四季常开,让幸福年味历久弥新。(大众新闻记者 孙乐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