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和屁股都有问题”——这样一个粗鄙的标题,出自一家自诩“全球顶级智库”的媒体之口。

而他所针对的,正是中国年度最受欢迎的动画电影《哪吒2》。



到底是谁的脑子和屁股出了问题?

当《哪吒重生》延续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潮,以惊人的上座率和口碑在内地市场掀起观影狂潮时,某些人坐不住了。

一篇声称要“理性分析”的文章横空出世,以其居高临下的傲慢姿态和近乎偏执的批评论调,引发了广泛争议。



这个自称“全球顶级智库”的机构,挂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评定的名号,并非中国官方智库。

他们对《哪吒2》的批评,与其说是专业评论,不如说是一场充满偏见的政治审判。

批评者声称《哪吒2》“缺乏教育意义”,但仔细分析他们的逻辑,不难发现其荒谬之处。



““哪吒”不仅从没有一个作为故事的最基本内核,也传达不出任何美好的特质,从头到尾皆尿点。”

“所谓的泪点就是结尾的强行煽情--但不好意思,只表现出了母子情这一生物本能,而没有任何作为高等生物尤其作为中国人孝文化的拔高。”



说《哪吒》没故事内核?

看来您是完全错过了“命运不公平时该如何选择”这个核心主题啊。

一个被世人误解、背负魔丸宿命的少年,在挣扎中寻找自我价值——



“我命由我不由天”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

这还叫没内核?这还不够打动人?

还有说母子情是生物本能的,您这观点可真是...高高在上啊。



太乙真人教导哪吒要敢于反抗,他妈妈却说“你的命是我给的”,一个鼓励打破宿命,一个希望安分保命。

这种情感冲突下,母亲最终选择支持儿子追求自我价值,这就仅仅是“本能”?



您要的孝文化难道就是要儿子唯唯诺诺,按父母期望活着?

现代的孝道,恰恰是在相互理解中达成的啊。

还“尿点”呢...建议您重新看一遍,这回别戴着有色眼镜看。



难不成非得扯上什么“为民请命”才叫反抗?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所谓的“文化自卑”指控:



啧啧,看个国产动画片还能上升到“辱华”。什么倭风、西化、丑化的帽子扣得倒挺快。

人家明明展现的是市井百态,有圆润的、瘦高的、胖乎乎的...这不就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样子吗?

非要个个都长得跟仙人似的才叫"尊重"?



至于说哪吒“丑”是文化自卑的,就更无力反驳他了。

敢于打破传统美的标准,让主角不拘一格。

太乙真人活泼可爱,让神仙走下神坛,亲切又接地气,这也叫“丑化”?



至于说敖丙父子抄袭《魔戒》...您这是看到龙就觉得是抄的,中国龙族文化博大精深,人家把龙族塑造得威严优雅,怎么就成抄袭了?

一个角色有反转有冲突,不比千篇一律的“仙风道骨”更有看头吗?



说白了,您这是戴着老眼镜看新作品。

现代动画就该有现代的创新和突破,而不是死守着某些所谓的“标准”不放。



说李靖夫妇自私的人,眼睛是不是瞎了?人家夫妻俩为了保护儿子,那是拼了命在想办法。

再说了,当爹妈的也是普通人,有点顾虑怕啥?

还有说哪吒莽撞的,建议把片子重看三遍。



人家救百姓时那叫莽撞?最后牺牲自己时那也叫莽撞吗?

至于说美化反派...咱就问问:非得把反派画成漫画里的大反派才叫好?这不是把观众都当傻子么?艺术创作就该死板教条?



与这些苛刻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观众的热烈反响:

票房不断地刷新记录,观众用钱包投的票才是最实在的!

国内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在疯狂安利这片子,连老外都给好评如潮,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动画这次是真的给咱长脸了!

这个所谓的“顶级智库”,其评论背后存在诸多值得质疑的地方:

他的评论,与其说是在评价一部动画电影,不如说是在暴露自己的偏见和傲慢。



他们企图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中国文化指手画脚,却恰恰证明了自己的浅薄和偏执。

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优秀的文化作品不需要向偏见低头,观众的选择才是最好的评判。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哪吒导演 饺子

让我们期待中国动画电影在这条创新之路上继续前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当某些人还在为所谓的“文化自卑”忧心忡忡时,中国动画电影已经用实力证明:

我们完全有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经典。

信息来源:《哪吒2》,脑子和屁股都有问题——2025-02-07 国家智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