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动画哪吒,对应着三种时代表达
《哪吒2》的票房今天突破了70亿。
它现在不仅是中国影史票房第一,还挤入了全球动画电影前15。
此前灯塔预测《哪吒2》票房有望破百亿,倘若成真,它将有可能超越《冰雪奇缘2》晋级全球前三,成为新的百亿守关人。
不过票房越高、大众的评价维度也就越严苛,这些天网上关于魔童哪吒人物塑造水准的探讨不少。
而在一片春节档讨论声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03年央视版的《哪吒传奇》,最近随着讨论无声翻红了。
实在赶巧,《封神2》以武王决定伐纣为主线,正好《哪吒传奇》中的人间主故事线也是它,少年天子姬发是重要人物。
《哪吒2》里对李家亲情的解构重塑是一大亮点,正好《哪吒传奇》里对亲情的塑造也有令人深刻的设计。
一来二去这部二十多年前的国产动画被重新记起。
相关视频底下,开始集中出现大批来自今年的评论。
对《哪吒传奇》的讨论帖,成了现在一片舆论战火中的停战区。
大家伙虽然对两部电影新作的观点不一,但对这部高分旧作的评价却出奇的一致——
不论从孩童还是成人视角,从画面还是立意深度,它都是称得上一部白月光级大作。
01
“成年后看甚至更爱,
这版哪吒0个人不满意”
如今回看,《哪吒传奇》真是一部少有的“要啥有啥型”的六边形作品。
要台词有台词,简明易懂又不失深度。
姬发立志讨伐纣王时在暴雨中呐喊:“苍天有泪我无泪,有的只是满腔的怒火。”
描绘愿景时,说的是:“我不会再让百姓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清清朗朗,乾坤荡荡。”
申公豹绑了家人要挟哪吒,殷夫人让哪吒先去拯救百姓:“孩子,你的誓言是对天下人的。”
“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去做你要做的人。”
纣王死前泼酒点燃摘星楼,仰天长叹:
“我一生杀人如麻、魂魄缠身,这杯酒就当为他们送行。”
同时要美术有美术,上一代国漫画师们对传统中式美学的演绎充满飘逸的张力、大巧无工。
姜子牙设计用凤鸟救姬发的桥段里,玉箫声动、百鸟齐飞。
姬发的锁链伴着凤鸣应声而碎。
哪吒突破心魔时的的画面设计,是以火尖枪挑破密闭的阴云,光芒涌进。
《哪吒传奇》是长达52集的大制作,工作量浩大,但美术力溢出的画面却在动画里随处可见。
不只是主角团、重要情节的画面能看出经过严密的思考设计,仅出场两三集的配角也拥有大量“人生照片”。
比如动画里一个戏份少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碧霄仙子。
她听信申公豹的谎言,以为姬发谋杀了自己的师兄想要复仇,交手后却觉得此人光明磊落、不像小人,内心产生动摇。
她一边为自己的犹豫可耻、认为这样有愧师兄,一边又因性格孤傲,无法接受在凡人面前占下风,于是跪在灵前纠结自省。
肃穆氛围的白花簇拥中,她是中心的一抹锐利亮色。
最后与姬发当面对峙,两人站在青云下、黄河边。
姬发不带武器与随从以示坦荡,双手奉上碧霄师兄留下的金蛟剪,宝器的金光、碧霄的青色飘带又与背景的颜色相互呼应。
巧妙的分镜设计,硬是让当年还是小孩的我都品出了几分恨海情天的意思。
当然,如今影视作品里必备的嗑CP需求,《哪吒传奇》里也不缺。
“当年看是友谊,现在看是CP”的哪吒与小龙女组合自不用说。
制作组没有回避小孩子的总角之情,用并肩作战等情节去强调伙伴之间的情谊。
动画里所有的离别场景中,他俩的离别也最有孩童气。
故事后期,哪吒加入伐纣队伍,小龙女要回到龙宫履行她的职责,两人在一次并肩作战后彼此告别。
明明是一次未来多年、可能不再有机会想见的告别,哪吒与小龙女却只是笑着说“再见”“一定要想我哦”,然后各回各家。
多么童年式的分离,大家在学期结束的黄昏中互相挥手,以为它就是一次寻常的再见。
开学后才发现某位玩伴在假期中搬了家,从此再没见过。
上面的碧霄仙子×姬发也是热门CP之一,动画对二人之间的刻画其实仅停留在欣赏上。
姬发相信碧霄心地直率、并非恶人,碧霄最终认可姬发身上磊落的明君品格。
交手相逢后各自离去。
最出名的CP组合是这版的纣王妲己。
妲己爱上纣王打猎的英姿后苦求仙草化人形,纣王死前却告诉妲己:“我早就知道爱妃是狐狸变的”。
朝歌城破前宫人、乐师早已出逃,纣王弹剑作歌为妲己伴奏。
最后一刻,石矶吩咐妲己取出纣王心脏来为自己增长力量。
妲己握着刀迟疑地向纣王走去,纣王得知她的来意后张开双臂、露出胸膛向她迈步。
二人走近后却只是瞬间相拥在一起,妲己早丢下了刀。
很难得的是,伐纣大军冲破宫门时,动画没有让纣王惊慌失措地逃跑,而是让他披上妲己的飘带,独自提剑走到军前迎战。
背负兵甲、孔武前行的姿态,与艳丽飘飞的衣带组合在一起,堪称神来之笔。
最后一刻,也没有依照好人光辉、坏人潦倒的刻板路径,让纣王以凄惶失意的状态走向死亡。
反而为这个暴虐的君主,设计了自焚于摘星台的壮烈结局。
冲突之下,反而更凸显商纣的结局并非是简单的战争输赢,而是失道者寡助的咎由自取。
《哪吒传奇》并没有因为定位是儿童向动画就降低人物层次与深度,用脸谱化角色糊弄事。
与之相反,它把亲情、友情、君臣、正邪、大义、强权与压迫等宏大的命题,都塞进了一个孩子都能看懂的神话故事里。
02
不“弑父”
但依旧很哪吒
严格来说,《哪吒传奇》是个“魔改故事”。
它对封神原著与民间流传的哪吒三太子故事都进行了相当大的改编,但却却把握了不错的分寸感。
让故事更贴近现代人的价值观,又没有脱离哪吒故事最核心的反抗精神。
动画为了适合儿童观看加了不少有趣、轻松的内容。
比如故事前期给哪吒加了大量“娃娃感”的设计,让他相比于天生的小英雄,更接近于一个顽皮的幼童。
他会不爱穿裤子,趴在床上打滚、要脱衣服。
玩捉迷藏游戏时,殷夫人找不到哪吒假装要走,他立刻跑出来抱住殷夫人的腿撒娇:“妈妈妈妈别走。”
到东海玩时看到龙珠,第一反应是“拿下来玩玩”
小哪吒的善良,也更接近于一种无知孩童的纯真。
他和金吒木吒胡闹玩耍时撞了侍女姐姐,懵懂地觉得这样不好,帮忙捡起打翻的水果。
和原版故事相比,《哪吒传奇》最大的改动是对李靖一家亲情的塑造。
79版《哪吒闹海》里李靖更符合传统形象,他不容自身威严被冒犯、将哪吒称呼为“孽障”。
龙王将要水淹陈塘关时,他勒令哪吒道歉谢罪,不在乎真相,只愤恨于哪吒的行为脱离了自己掌控。
而03版《哪吒传奇》的李靖,在四海龙王兴师问罪时做出的选择是牺牲自己、保全妻儿。
他抱住了冲上前的哪吒,把孩子轻轻放下。
然后走向悬崖边跪倒,自责身为陈塘关总兵却不能保护百姓,撕开上衣以表示引颈受戮。
哪吒玩闹间射出轩辕箭、险些杀了纣王,申公豹上门问罪。
李靖的第一反应也是拦下罪责说是自己射的,金吒木吒也闯进来为弟弟担责,都说是自己犯的错。
这版故事中,亲情不再是哪吒需要剔骨割肉、划清界限的事物,反而成了强大的支撑。
动画里的殷夫人看似柔弱,却有着刚强不屈的胆量,是一家人的主心骨。
发现哪吒具有神力时,李靖担忧会招惹大事,殷夫人劝说“如果上天真的选择了哪吒,挡是挡不住的,我们只有替哪吒骄傲”。
当被纣王抓住用来威胁,她选择不让哪吒为难,怀抱宝塔走上行刑台准备赴死。
哪吒陷入心魔难以清醒时,她明知肉体凡胎闯入意识世界后可能永远回不来,但还是选择去救孩子。
像一团柔软的光降落进哪吒的意识世界,让他不再受邪念的侵扰。
又像托举一个初生婴儿一般,抱起世人眼中神通广大的哪吒、自己的骨肉,把他送出了黑暗。
“心里想着光明,就能冲出去,妈妈会为你照亮出去的路。”
因此在这版故事里,哪吒不再需要弑父、斩断自身与家庭的关联来获取自由。
虽然也有自刎情节,但其象征意义更多是哪吒对自身力量、责任的认知与成长。
他愧疚于为深爱、关照自己的家人与朋友带来了灾难,不希望无辜百姓受牵连,夺过李靖的剑自刎。
不过故事中的“弑父”精神依旧存在,只是对象不再是物理意义上的父亲,而是象征着强权的“君父”。
03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哪吒”
尽管是儿童向作品,《哪吒传奇》的剧情中却掺杂了不少对君臣关系、权力与欲念的微妙讨论。
它并不畏惧触碰沉重命题,用许多镜头去刻画了底层百姓的苦难,向小观众们朴素地展现何为压迫。
剧情开篇的第一个风波不是哪吒降生,而是纣王车马经过时,一位老人因腰背患病无法彻底俯身磕头而被盯上。
在申公豹的提议、纣王的准许下,兵士们给他带上枷锁,逼他好好弯腰。
皇家车马的高大,与无辜老人的佝偻形成鲜明对比。
后续剧情中,还持续展现了驱赶奴隶当猎物射杀、剥夺60岁以上老人口粮让他们饿死等严酷行径。
李靖在这版故事中虽然不再是渣爹,他爱哪吒、爱家庭、爱百姓,但却是一个在君权父权体系中摇摆纠结的角色。
明知纣王是昏君、作为国师的申公豹是恶人,他最开始却依旧反对伐纣,带着点“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但又会默许家人放走哪吒,让他去帮助姬发。
两相冲突的决定、对推翻体系的犹豫,其实反而耐人寻味。
作为陈塘关总兵、一家之主,李靖是统治体系中的一份子,他最初更寄希望于有忠臣能使君主改正,而非彻底打破稳定制度的平衡。
直到最后看到百姓们的自发反抗,才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在朝歌之战中开城门放周军进城。
一般来说,武王伐纣的故事总会终结在战争胜利、新朝代开始。
但《哪吒传奇》很精妙的是它在胜利后还安排了一个插曲——石矶被打倒后,一缕恶念寄生到了哪吒身上。
哪吒因此变得狂躁,他开始到处照耀显摆自己的力量,瞧不起身边弱小的存在。
向喊他起床的小猪熊威胁“再吵我就掐死你”,也不再能抑制自己的怒火,违背军内不允许肆意妄为的规定、破坏宫殿,踢飞了阻止他的士兵。
这段情节虽然打着被石矶寄生的名义,放大的却是藏在哪吒心中的小欲念、小恶意。
天生神力,他本就骄傲于自己的强大;
因为父母曾被抓到朝歌差点受刑,他对宫殿内的炮烙柱有记恨,因而转变为了大肆破坏。
整段情节充斥着强烈的隐喻气息,当推翻强权的人拥有了强权、拥有了凌驾他人之上的权力,他们还会是他们吗?
动画借哪吒之口,在他偶尔清醒时表达了对强大力量的思考:
“如果恶在我的心里扎根,我现在拥有多强的能力,变成魔头后就会拥有多强的能力。”
故事结尾,哪吒跑出了家门,站在山顶不舍地俯瞰朝歌城与城里从大战中休养生息的百姓,说出了:
“这个光明的世界,属于全天下。”
并随即要求李靖用宝塔控制自己。
不是作为原著中顽劣不羁的孩子被强行束缚,而是主动走到玲珑塔下,希望百姓不再被不受控的绝对力量伤害。
这个情节或许不够爽、或许看着憋屈,但依旧符合“哪吒”的定义。
哪吒精神是长久地反抗强权,而强权并非只在战争四起的乱世存在,朝代更替后它仍会新生。
这版哪吒经历了两次重生,一次是明白了身负力量也就身负责任,从孩童蜕变为少年。
一次便是自己走入宝塔,主动自限,告知全天下强大力量的风险。
在这之后受过哪吒帮助的百姓恳求女娲协助,女娲落泪使哪吒从塔中第二次重生,完成最后一次蜕变。
中国动画影史上的三版哪吒,79版强调挣脱,宁愿剔骨割肉也不愿受父权压制,以极致的姿态追逐个人自由。
03版强调对力量的思索,哪吒形象更带点君子式浩然之气。
同时期的不少国漫作品的表达都与此类似。
《虹猫蓝兔》结尾是七侠归隐山林而非主宰山林,《小鲤鱼》结尾主角团们跃过龙门后又继续踏上对抗罪恶的道路。
而魔童版哪吒更强调对自我定义的寻求,抛开外界评价与出身,哪吒是谁、“我”是谁?
每一版哪吒都有其受众,有其表达。
不变的是都在反抗,反抗困住身心的事物,不论它长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