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贴黄鱼”菜品图。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第二集《烟火》截图。
黄咪咪制作“锅贴黄鱼”。
几天前,在《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第二集《烟火》(以下简称“节目”)中,充满烟火气的厦门八市,与八市居民黄咪咪制作的“锅贴黄鱼”,成了关注焦点。
这道菜登上节目,背后有哪些故事?日前,黄咪咪对记者表示,“复刻”这道厦门老菜,是希望通过美食的载体,更好地展现厦门的饮食特色和文化。
这道菜有何来历
它曾收录于1980年出版的《福建菜谱》
记者了解到,《烟火》这期节目,从全国各地的菜市场中选择了厦门八市;而在美食向导推荐的众多嘉宾中,在节目里被称为“咪姐”的黄咪咪,让节目组印象深刻。“70后”的她出生在七市,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八市;她自小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在菜市场里闲逛,因此对厦门的美味和食俗也如数家珍,又喜爱、擅长烹饪菜品——这些特点,正好与《烟火》的主题内容相契合,便被节目组选定了。“画面里围桌吃饭的,都是我的家人、长辈;平时的家宴,大都也由我掌勺。”黄咪咪说。
那么,她烹制的“锅贴黄鱼”,是如何从众多厦门菜中被选出的?记者了解到,一开始,黄咪咪列了个长长的菜单,包含了春卷、葱烧肥鸭等经典菜品,但大家依旧觉得“不够理想”,似乎欠缺了一些老厦门的饮食特色。最后,节目组选定了拍摄时间为立冬节气,黄咪咪也因此提议:可以选择野生大黄鱼,这是厦门人心中上好的补冬食材。
选定了以黄鱼为主料,做什么菜呢?黄咪咪和节目组一致认为,如果用油炸、酱油水等家常方式来做,比较“没意思”。这时,她的一份“私藏菜单”刚好派上了用场——在一本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的《福建菜谱》系列丛书之“厦门”分册里,收录了一道由原厦门市饮食业公司整理的菜谱,名为“锅贴黄鱼”。此时,儿时的记忆也涌上了黄咪咪的心头:这道“锅贴黄鱼”,曾出现在家里的餐桌上;上中学时,她也曾挽起袖子、走进厨房,尝试烹饪此菜。
于是,在节目中,黄咪咪根据《福建菜谱》109页“锅贴黄鱼”的做法,“复刻”了这道传统老菜,“拍摄时,我完全遵循菜谱,只将具体克重稍稍做了调整。”
为何想要复刻它
以美食为载体展现厦门文化
节目播出后,锅贴黄鱼引起市民、网友们关注和讨论,“看着应该很美味香脆!”“在哪儿能吃到这个菜?”也有网友评论:同样是“老厦门”,怎么没吃过、没听过这道菜?
对此,黄咪咪告诉记者,因为这道菜代表了一段远去的“厦门记忆”。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迁徙等影响,有许多厦门老菜都像锅贴黄鱼一样,渐渐淡出了市民的记忆,或经历口味改良、程序简化等因素,退出了餐桌或饭店,或者被遗忘在老菜谱中。
记者了解到,除了《福建菜谱》的收录,在《厦门饮食文化》一书中,也对这道菜有记录:厦门烹饪名家、好清香原总厨师长李天佑,曾在1980年前后开发改良过这道“锅贴黄瓜鱼”。
“作为一个深爱厦门的餐饮从业者,我很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传播厦门的老故事、重拾厦门的老记忆。”黄咪咪表示,她将通过短视频等网络渠道,向大家讲解锅贴黄鱼的做法和来历。而后,将锅贴黄鱼的原料、配料等SOP(量化、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固定下来后,这道菜将在她开设的餐厅里上架,让市民、游客都能尝到老菜的新滋味。未来,黄咪咪还希望打造一张有情感、有温度的“厦门城市菜单”,以佳肴为载体,呈现、传承富有特色的厦门文化。
点击
厦门餐饮协会:
脆香丰富了本地海鲜菜肴
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监事长兼书记胡艺忠表示,锅贴黄鱼这道厦门菜肴,出自《福建菜谱》系列丛书,已有一定的饮食历史文化沉淀,记录着厦门八市这条百年老街、老建筑传承下来的美食“烟火气”。此次荣登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栏目,不仅有利于厦门地方美食菜肴的推广,还能扩大厦门地方肴馔的影响力,更能推动厦门地方特色美食走岀去,占据更多的省外、海外餐饮市场。
胡艺忠补充道,锅贴黄鱼这道传统菜肴,原料搭配巧妙、对制作工艺要求较高,属于老厦门传统市井菜,具有较浓郁的厦门地方色彩,家庭也可以尝试制作品尝。此菜具有造型美观、色泽金黄、口感酥脆、香味扑鼻等特点。锅贴黄鱼一面鱼肉、一面五花肉,在热油的激发下香味扑鼻,夹在其中的猪肉馅鲜香、马蹄粒爽脆甘甜,蘸上酱汁,味道甚佳。
此外,胡艺忠认为,对于厦门擅长的海鲜菜肴的做法,许多人都认为“清淡鲜嫩、原汁原味”是主打,但锅贴黄鱼这道菜,丰富了海鲜菜肴“脆香”的味蕾体验,有望受到年轻消费者和全国各地游客的喜爱,也有利于促进厦门本地餐饮行业“新食代”的健康发展。
(文/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图/受访者 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