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网冲浪的小伙伴们
有没有留意过
微博的“访客记录”功能?
2023年底
新浪微博上线了一项
“充值SVIP可查看访客记录”功能
开通该功能后
用户既可查看访客记录
也可以删除自己对他人的访问记录
访客记录知情权
成为充值会员的专属福利
微博访问记录既能看还能删?
访客记录知情权
成为充值会员的专属福利
是否合法合规?
2025年2月7日
澎湃新闻记者从华东政法大学获悉
聚焦微博访客记录查看权限问题
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临战队”凭借
《数据之间,权益之争
——诉微博缺位个人信息保护案》项目
获得第十届“小城杯”
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一等奖
就在今年
相关案件经二审法官协调后
目前微博相关界面已经修改
放宽所有普通用户的隐身访问名额数量
从原本的3位增加到10位
九成受调研者认为该功能侵权
华东政法大学学生林湛在使用微博时,意识到访客记录这项功能可能存在侵犯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恰逢“小城杯”开赛,她便主动和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周懋、法律学院杨勇共同组队,以“数据之间,权益之争——诉微博缺位个人信息保护案”为诉讼主题参赛。
为了解到用户的真实想法,团队成员在小红书、微信群等多平台发放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984份。根据问卷结果显示,90.52%的受访者认为这项功能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保法》)法律规定,网络平台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最小化原则,不得过度搜集和展示用户个人信息。访客记录信息是否属于“个人信息”,相关的现行法律规范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性,这便成为团队首要解决的难题。
根据对国内外主流社交媒体的调研,团队发现微博有偿公开访客记录属于特例, 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们选择以此为诉由的决心。成功立案后,周懋便主动找到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王镭老师请求指导。
“个人信息”的判断核心在于对个人的“可识别性”,即通过该信息或者结合其他信息可以识别到特定个人。基于此,王镭从《个保法》的立法本意着手分析,肯定了“访客记录是个人信息”的定性。此外,还挖掘出更多直接指证微博违约的证据。
一审未判定微博违约,坚持上诉
2024年4月,本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成功立案。2024年7月,一审开庭,案件采取线上形式开庭。经过近两个半小时的激烈辩论,团队最终顺利完成庭审。
2024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对于诉微博缺位个人信息保护案一审诉讼做出判决。虽然法院以“被访者知情权应受保护”为由,并未判定微博违约,但判决书中明确认可了“访客记录属于个人信息”这一观点。
队员们认为,“根据判决结果,知情权若被视为网络用户的权利之一,所有用户都应平等享有,而在本案中,只有开通SVIP会员的用户才能看到具体来访者账号。”指导老师王镭支持团队继续上诉,“当‘知情权’与网络用户的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益等绝对权发生冲突时,不应受到优先保护。”
在今年二审中,经法官协调双方意愿,微博方表示将对相关访客记录制度做对应的调整,进一步落实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放宽所有普通用户的隐身访问名额数量,从原本的3位增加到10位,目前微博相关界面已经修改。
得知此事
不少微博网友表示支持
摆事实,讲证据
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为华政学子们点赞!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在看】与【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网友评论
责任编辑:赫兹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
点亮点赞、在看
华政学子,好样的↓↓↓